縮短上網的時間,遠離焦慮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可以隨時在網際網路上獲得很多資訊,但是網際網路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焦慮和負能量。 最近看了慕尼黑心理學教授薩拉。迪芬巴赫和另一位作者丹尼爾。烏爾裡希共同創作的《數字抑鬱時代》深有感觸,在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幸福的同時,也打破了我們平常生活中的幸福:當一群朋友在熱情地聊天,而有人卻沉迷在手機中不能自拔,這樣導致的結果會讓大家聊天不盡興;當你信心滿滿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發到了朋友圈,原以為會受到大家的鼓勵,結果卻收到不懷好意的評價,讓你瞬間心情很喪。

縮短上網的時間,遠離焦慮

我的幸福適合發朋友圈嗎

開啟朋友圈撲面而來的就是各種曬:曬旅遊、曬孩子、曬髮型、曬美食、曬愛情……總之是各種曬,曬完之後就是持續地等待別人的點贊,如果遲遲沒有獲得別人的關注,就會特別沮喪,然後無論幹什麼事,只要手機一響,就會放下手裡的工作去看手機,這樣的舉動往往會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還有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看你曬各種東西,他們無法阻止你發朋友圈,只能選擇遮蔽,當你滿心歡喜期待對方給你點讚的時候,卻發現對方早把你遮蔽了。你感到很困惑,難道在朋友圈曬幸福是一種錯誤嗎?

從自我提升到自我迷失

我準備減肥,於是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微習慣,每天從跑步五分鐘開始或每天堅持十個仰臥起坐。網際網路就好像能窺視到你的秘密一樣,然後瘋狂地在手機上給你推薦各種運動達人的影片,看著他們推薦的減肥操以及運動達人迷人的身材讓你忍不住行動起來,然而看似簡單的教程,對於我來說卻成了怎麼也完不成的任務。第一想法這個減肥操是不是不適合我,可是適合我的,卻成了運動達人口中:這樣做量太小根本無法達到瘦身效果,於是我最終選擇了放棄。類似這樣的事太多了,我小時候有閱讀《少年月刊》的習慣,每天可以說沉迷於知識的海洋,晚飯過後,父親也會給我們讀讀報紙,讀完報紙後,一家人坐在一起討論一下報紙的內容。而如今報紙時代幾乎被各種APP取代,每天各種各樣的新聞一刷就能刷幾個小時,裡面的資訊都是碎片化的,我們都來不及思考,或者自己準備思考的時候,媒體就會把各種評論紛紜而至地給你發過來,讓你被迫接受別人的觀點,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看似你獲得了很多資訊,其實這些資訊對於我們來說毫無用處,也侵佔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縮短上網的時間,遠離焦慮

為什麼網上噴子那麼多

不知道何時開始我們在網上發表言論,都成了膽戰心驚,只要你看過一個資訊,然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論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不友好的聲音發出質疑 ,甚至引發網曝事件。有一段時間有一個14歲的女孩自殺了,原因是女孩無法忍受網路攻擊。小女孩叫艾米,原本是一個小有名氣澳洲童星,從6歲起開始接拍廣告,小女孩長相甜美,深受大家的喜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艾米在網上突然收到很多陌生人謾罵,而這些攻擊是毫無緣由的,但是謾罵的內容卻對女孩充滿了惡意:只要你滾蛋,大家就會很開心。你快死去吧,因為沒有人想看你活著。這些人就像植物大戰中的殭屍一樣,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攻擊著小女孩,小女孩就算退出了網路,而這樣毫無根據的咒罵卻從未停止過,女孩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罵她。只要她在網上一反駁,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不懷好意的話就會席捲而來。艾米忍受了八年的網曝後選擇了自殺。就在艾米死後還是沒有人放過她,艾米的死上了熱搜,熱評的第一條不是對艾米的同情,也不是對網路噴子們的指責而是好奇艾米到底做了什麼而被罵。更有意思的是不明真理的群眾自動遮蔽了真相,而是選擇了他們想看到的答案,然後品頭論足。網路噴子從來不認為他們有錯,即使有人因此而喪命,他們都會說這人的心理素質太差了,罵幾句就受不了,真是晦氣,然後轉頭就去尋找下一個目標,開始新一輪的網曝。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遇到網曝,我們該如何自救?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看,不想。

寫到最後

當然網路時代有弊也肯定有利,它可以讓我們在家就知道天下事,也為我們出行和購物提供了便利。總之:我們無論是看手機還是看電腦,在獲得大量資訊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力,而不是人云亦云。我們將真實的世界和虛擬的世界找一個理想的狀態相結合趨利避害,也可以縮短每天上網的時間,可以在早晨起來,喝喝咖啡,聽聽音樂和家人聊聊天,或者陪小朋友做做親子活動,這樣既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也可以遠離網路帶來的各種焦慮,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