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朋友小米最近特別受打擊。

今年他加入了一個專案團隊,工作格外認真,經常加班加點。可專案組裡有好幾個成員,平時工作天天對付了事,還喜歡斤斤計較、扯皮推諉。

小米在專案會上提出他構想的方案,這些人就說感覺不好、不行;而讓他們提方案的時候,他們只會說一些空泛的實現不了的東西,還有的甚至不思考沒想法,就是來打醬油的。最後的方案還是小米花時間花精力做的,可署名的時候,這些人都坐享其成。

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專案推進的時候也是一樣,明明是他們的任務,可他們能推則推,能划水則划水,但

到年底拿專案獎的時候,這些“搭便車”的成員竟然只比小米少300元。

小米覺得特別不公平。

他的遭遇讓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

團隊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立項的時候10個人,幹活的時候2個人,表彰大會出來30個人,並且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背鍋的時候就剩我一個人了,絕無例外!

這個段子引發網友強烈共鳴,看來職場上遭遇過“搭便車”的打工人真不少,你遇到過嗎?

“搭便車”不是特例,是集體行動的困境

70年多前有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德國一位科學家讓工人們用繩子拉同一個重物,繩子是分開的,科學家藉機來測量每個人的出力大小。當一個人拉的時候,測量出他用了63公斤的拉力。當三個人一起拉的時候,平均每人的拉力下降到了53公斤,而當實驗人數變成8個人的時候,每個人所使用的力量下降到31公斤。

這個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隨著人數的增加,每個人的平均拉力並沒有持平或者增加,反而平均拉力下降了。

這個實驗

的結論是,

在集體行動的過程中,總會有人偷懶,

團隊人數越多,偷懶的人也越多。

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其實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南郭先生不會吹簫卻能濫竽充數……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把在團隊合作中,這種不出力卻獲得勞動成果的現象被稱為搭便車。以此衍生出“搭便車效應”:在團隊內,某成員為了本團隊的利益所作的努力,團隊內所有人都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則由這個人個人承擔。

在職場,搭便車的現象比比皆是。每個企業,哪怕是最優秀的企業都會有搭便車現象,這是集體行動的困境,對企業的危害非常大。

如果一個企業有很多“搭便車”心理的員工,會讓那些認真努力的員工忙於劃清職責和保護自己的工作成果,喪失歸屬感。

一個陷於內耗的團隊,人人把個人利益放首位,迷失了團隊目標,這樣的團隊沒有凝聚力、積極性,終將成為一團散沙。

團隊如何減少搭便車現象?

搭便車現象會對團隊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每個團隊都對它深惡痛絕,那麼,如何減少搭便車現象呢?

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1. 從制度上制約

如果一個團隊中個體的“壞”行為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會迅速蔓延,最終將發展成為“壞”的團隊文化。

所以任何團隊都會遏制這種“搭便車”的壞行為,有的企業僅從思想上遏制,給員工念緊箍咒,卻沒什麼效果。不要指望成員自覺、思想覺悟高,偷懶、不勞而獲是人性,而人性經不起考驗。

想從根本上遏制搭便車行為,必須把它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在管理制度中旗幟鮮明地支援腳踏實地,反對員工在團隊中渾水摸魚,讓員工知道企業的紅線不能觸碰。

2. 任務分工與獎懲清晰透明

為什麼有人能渾水摸魚搭便車?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團隊裡成員的任務不明確。只有渾水才能摸魚,如果每個人的責任清晰、任務明確,又有對應的考核指標,那麼誰幹得好、誰幹得不好就能一目瞭然,想偷奸耍滑也不可能了。

除了分配任務,讓成員

不能

搭便車外,團隊領導更要設計相應的獎懲制度,讓成員

不敢

不想

搭便車。

偷懶是人之天性,可希望被認可也是天性,學會讚賞和激勵員工,更能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和動力。

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有位網友深有感觸,他說:

我現在負責分公司的組建,為了增加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減少偷懶不幹活的,我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一個師傅可以帶3-5人,獎勵模式就是根據師傅團隊的業績排名, 由業績從高到低的師傅團隊挑選新人入駐他的團隊,同時還有季度的團隊獎金,徒弟業績達標可以晉升為師傅,而他的師傅也會被晉升。懲罰措施是團隊業績不達標沒有新人入駐,還會有淘汰風險。

像這樣任務指標明確、賞罰分明,有懲罰給予壓力、有獎勵給予動力,員工自然不能、不敢,也不想搭便車了。

3. 選擇優秀的成員

團隊是由一個個成員組成的,所以想成為一個優秀團隊,那就選擇優秀的成員。

著名的流媒體公司奈飛的創始人裡德·哈斯廷斯曾說過:“奈飛的成功如果要說有什麼秘訣,那可能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而它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才。《奈飛文化手冊》中第一條文化準則就是:我們只招成年人。

所謂“成年人”,就是那些能力強,有自驅力,積極主動工作;夠自律,嚴守職業底線的人。

在奈飛流傳這樣一句話:給員工最好的福利,是讓他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

正是因為一直招聘最優秀的人,讓奈飛成為

與Facebook、亞馬遜、谷歌並稱為“美股四劍客”的傳奇公司。

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被搭便車,怎麼辦?

1. 拒絕搭便車,不當免費勞動力

其實哪些人愛搭便車很容易發現,那麼你要做的,就是遠離這些愛搭便車的人,儘量減少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機會,別和這些人做隊友。

如果實在難以避免,那就要學會拒絕,拒絕成為搭便車者的免費勞動力。

還是實習生的John就體會到了這個職場難題:他的同事總是把一起完成的任務推給他,甚至不是他的工作都推給他做,John每天忙的快瘋了,非常痛苦。請教了一位前輩後,他學會了說“NO”,拿領導當擋箭牌,說明自己還有更緊急、更重要的工作,佔便宜者再難薅這個免費的羊毛了。

2. 列工作計劃,及時彙報

很多時候領導看到的只是結果,他並不知道這些結果背後每個成員各自的付出是多少,所以你一定要領導看到你的功勞和苦勞,預防自己被搭便車。

列出自己的工作計劃,清晰化自己的工作內容並及時彙報,領導自然清楚瞭解你做了什麼,讓那些想搭便車的人無便車可搭。

如果有協助同事完成的工作,你一樣要寫出來,實事求是報告自己的貢獻。

一方面,讓領導知道你工作的辛苦;另一方面,當出現風險的時候,也可以避免被甩鍋,再也不會有“獎勵是大家的,責任是自己的”現象發生。

其實也不用單獨、刻意彙報工作進展,用週報、月報的方式來彙報,就是一種簡便高效的方法。

那個天天摸魚的同事,憑什麼和我平分獎金?

3. 無法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態

如果你的公司就是搭便車文化,而你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辭職,既然無法改變這種糟糕的環境,與其抱怨、憤怒,不如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

把公司當做“黃埔軍校”,把工作當做成長的機會,不能決定別人的行為方式,但可以將自己做到最好。等你學到了知識,鍛鍊了能力,以後就有實力遠離這樣的環境了。

人在職場,你要有不去搭他人便車的操守,但也要不被搭便車的能力,這樣你的職業生涯才會漸入佳境。

作者 | 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