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古代的很多統治者都過著奢靡的生活,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尊貴,這在乾隆中後期尤為明顯。但清朝早期的統治者卻不這樣,因為順治皇帝吸取了明朝後期的教訓,厲行勤儉節約,康熙也沿襲了他的制度,禁止奢靡之風,並且親自作為榜樣。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康熙皇帝認為,一個君主是否偉大,不在於他出行的排場有多大,而在於他的品德是否高尚,而節儉就是最好的美德。不過,在利國利民的事上,例如修建橋樑、改善道路,他總是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大量金錢。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當時的京城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幾乎所有的京城駐軍都債臺高築。按道理來說,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為在他們剛來北京時,清朝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福利,房屋、土地和僕人應有盡有,軍餉也都按時發給他們。

康熙知道這件事後,便派人暗中調查,發現這些軍人大多生活糜爛,但他們的財產並不足以支撐他們長期過著那種生活。一些人從中發現了商機,便以高利向他們放貸,時間一長,這批士兵的欠款總額達到了一千四百萬兩白銀。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一個人從沉重的債務中解救另一個人

雖然生活奢靡是士兵們的不對,但康熙皇帝還是覺得應該幫助他們,便下令國庫撥款償還這筆欠款。同時他還下令:不許任何人以高利向軍人放貸。軍人若急需用錢,可以預支自己的月餉,但也不許收取高額利息。

剛解決完這筆賬,康熙皇帝又聽說不少大臣也有欠款,一調查才發現數量竟高達八百餘人。他又下令,給朝廷中的每一位負債官員發放補貼,數額應與他的地位相匹配,普通的宮廷人員若有欠債,統一發放八百兩銀子,就連最普通的小吏,也得到了賞賜。

這一次康熙沒有動用國庫,而是動用了自己的財產,因為他覺得這是自己的私人支出,不應該由國庫承擔。可他沒想到的是,這次出自好意的賞賜,竟然帶來了副作用。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因為在京城駐軍中,一些人的餉銀僅僅只是用來養家餬口,根本沒有閒錢去過糜爛的生活,也就沒有負債,所以他們這次沒有得到賞賜。他們覺得這不公平。

幾個心有不甘的人召集了一大批士兵,去向康熙皇帝請願。一些人跪在皇宮前,請求康熙皇帝也給他們一點津貼,更有甚者,直接圍住御花園,在牆外向皇帝請願。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比那些得到補貼的人少做了什麼,為什麼就不能得到賞賜呢?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康熙知道他們曾經浴血疆場,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一開始只是不理他們,任何事情很快就能過去。但有八個膽大妄為之徒變本加厲,直接闖進御花園,這讓康熙皇帝真的動了怒!

他先派人將這幾個士兵抓起來送到刑部,又狠狠地批評了事件的幕後主謀——他們的主人。不過他的目的也不在處罰他們,而是警醒其他人,所以當第二天刑部將判決結果送來時,他並沒有執行。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刑部認為,擅闖御花園計程車兵應當被立即處死,而他們的主人應該被罷免官職,流放到偏遠地區。最終,康熙皇帝只將首犯處死,判處其餘七個人杖刑一百下,他們的主人則被赦免。

透過此舉,康熙皇帝既展現了自己的仁慈,又展示了自己的威嚴,之後士兵們大多安分守己,不再惹是生非。這也是康熙皇帝的英明之處!

康熙皇帝用私人財產幫手下官員還債,不料產生了副作用

雖然康熙皇帝到了晚年,生活上也大興奢靡之風了,但經過雍正皇帝的一番整治,國家又走向了富強。可到乾隆時期,皇帝多次到江南遊玩,耗費大量錢財,又結合江南和西洋的風格,修建了圓明園。

順治皇帝留下的“帝王生財之道,在節用愛民”,被乾隆忘得一乾二淨。皇帝沒有以身作則,下屬官員又怎麼可能會節儉愛民呢?朝廷中颳起的一陣奢靡之風直接動搖了清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