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門店賣五十元一箱的牛奶,在網上賣25元,內行人揭開“內幕”

引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越來越高,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更是一年比一年更加需求。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購買相應的物資,同時也激發了我國居民的消費實力。隨著電商的火熱,同時也影響了線下實體經濟的經營模式,雖然很多人對此表示不滿,但也無可奈何轉到了網店去銷售。

之所以大家都紛紛放棄了線下的實體經營轉到了選擇網購形式的購買,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網購的商品相比於線下門店更加便宜。對於價格的問題,很多人都展開過許多爭論,每個人對於線上和線上定價不同的原因有著自己認知的解釋。

線下門店賣五十元一箱的牛奶,在網上賣25元,內行人揭開“內幕”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又曝光了一件事情,內容是一箱牛奶在超市的售價為50元,但是到了網店上面的實際價格卻只有25元。為此很多人都開始對這件事進行了討論,並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法可謂是眾說紛紜。對於同一種牛奶的售價有所不同,也有內行的相關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說法,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他們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一. 線下實體門店的經營費用複雜

通常來說,大家都知道線下門店需要繳納各種費用的支出。像是門店的水電費用、房租費用等等,這些費用也佔據了一部分商家的成本,市面上就形成了一個多年以來大家都預設的共識,就是在原有商品的成本基礎上增加門店的經營費用。

線下門店賣五十元一箱的牛奶,在網上賣25元,內行人揭開“內幕”

這個說法流入以後,很多消費者仍然不願意為此買單,他們認為線上的門店也需要承擔每筆訂單的物流費、線上門店經營費的費用。雖然這些費用相比於線下的費用而言要有著一些優惠,但也不能說明兩者的支出差別過大,再者說一箱牛奶的兩種價格足足差了一倍,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二. 中間商賺差價

對於大家都比較明白的門店經營費以外,其實線下的門店還需要為中間商賺取的差價來買單。因為線下的門店通常都不是直營,尤其是像這種賣牛奶的店鋪往往都是一些超市或者商鋪,他們在進貨的時候基本都不是從廠家直接進貨,而是途徑了中間商這一個環節。畢竟中間商也需要賺錢,就會在進廠家貨的成本基礎上再提高一下價格,換取中間的費用。就好比說一箱牛奶的成本價是20,廠家賣給中間商是25,但是中間商又賺了一部分錢。

線下門店賣五十元一箱的牛奶,在網上賣25元,內行人揭開“內幕”

不僅如此,往往中間商的環節都是一環接一環地去推銷。比如說一級經銷商轉給二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又轉給三級經銷商,到了三級經銷商手裡之後或許還要因為城市的區別分發到各個地區時在賺取一筆中間差價。

線上經營的體質就沒有這樣的問題,通常都是由廠家直接開自營門店,透過沒有中間差價的方式來換取盈利,老百姓們購買商品的價格自然會低上很多。大家應該會發現市面上的經銷商和供應商數量越來越少,與以往的銷售模式已經逐漸發生了諸多的不同。

線下門店賣五十元一箱的牛奶,在網上賣25元,內行人揭開“內幕”

三.高仿現象嚴重、真假貨品不一

網上購買物品經常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買的明明是“蒙牛”,結果收到的貨品卻是“蒙羊”,僅僅一字之差就會讓消費者意識到受騙。但是消費者轉頭一想,本身也沒有花了多少錢,也就算了。即便是消費者有心想找商家退款,商家方面也總有各種理由來告知消費者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消費者買東西的時候“馬虎”了。

四.電商折扣活動多、優惠力度大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線上消費平臺越來越多,隨著某寶的誕生,像是京東、拼多多等品牌陸續問世。電商平臺越多,競爭力度自然也就越大,因此線上平臺的促銷活動也開始越來越多。消費者當時買到的25元一箱的牛奶也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僅僅是因為趕上了有優惠活動的時間段購買也說不定。

線下門店賣五十元一箱的牛奶,在網上賣25元,內行人揭開“內幕”

結語

我們不能否認,現如今的線上消費所購買到的諸多物品相比於線下而言確實有優勢。雖然仍然有很多的線下商家對於這種消費模式感到不滿,但也同樣存在著大量頭腦精準的商家群體在第一時間轉到了線上經營,結果賺得盆滿缽滿。社會的發展之下畢竟有舍就有得,無論是學習還是做買賣都講究一個能者居之。社會的發展程序是必然之勢,人們也一定會選擇更有優勢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