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嗎?

早上八點多鐘剛剛看見一條提問:民科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嗎?

這個提問有點意思,解答區的幾位回答也有意思。

按照提問者的說法,當今網際網路技術發達,知識可以搜尋得知,所以農民也可以利用手機查學術資料,進而獲得靈感。於是,就引領了全球科技創新。

民科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嗎?

法拉第

在解答區,也有一些朋友大概是持有與提問者類似觀點的。比如,一位id叫做

@巴蜀清流

的朋友,他表示說,“不存在官科和民科好惡之爭,只有正確和錯誤。”又說,“歷史上,很多重大科學發現恰恰是非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社會人士首先實現突破,而後進一步引起專業科研工作人士的研究興趣。”

對於第一條,我是舉雙手贊同的。確實在本質上沒有官科和民科的區分,應該叫做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分。而我們今天經常提到的民科,其實就是指偽科學。民科並不是民間科學家,而是“幻想與官方機構對立的偽科學人”。

對於第二條,我就不怎麼贊同了。

1,“重大科學發現恰恰是非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社會人士首先實現突破”,這僅僅您個人的觀點,缺乏實證。也就是缺乏客觀證據。歷史上在現代科學沒有誕生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科學家”這樣的說法,確實有一些搞技術發明的人,這些人主要是優秀的勞動人民,或者是技術官僚。但從來沒有發生過非專業人士有重大的科學發現。科學發現就是歸納出科學規律,在伽利略之前還沒有任何人可以做到這一點。雖然古希臘也有一些哲學家提出了一些概念,比如原始的原子論,但這些理論完全是從哲學思辨入手,與真正的科學差距甚遠,完全就不是一個路子。

民科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嗎?

愛因斯坦

2,“重大突破”本就是子虛烏有,還有一條,就是歷史上在現代科學沒有建立的時候,還處於混沌狀態,所以一部分人摸著石頭過河,有可能在應用領域,比如化學領域取得成就。但是現代科學體系的大廈建立之後,科學的門檻已經很高,過去那種“碰巧”成功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就說很多民科攻擊的進化論,早就不是過去那種粗糙版本的進化論了,現代進化論很多理論是從高等數學的基礎上提出的,而民科看不懂高度數學,連門檻都入不了,又如何研究?

一些人總以為做科研就是依靠“猜想”,這恰恰是對科研的誤解。

猜想沒有價值,提供實驗驗證途徑的猜想才有價值。

民科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嗎?

屠呦呦也是“實驗狂人”

沒有實驗,就沒有驗證。歷史上雖然也有一些原本是“來自民間”的人後來做出了科學成就,但這些人無一不是“實驗狂人”。民科們總提到法拉第,卻不知道法拉第年輕時候就做國家科學院院長的助手,他一輩子做實驗的次數超過6萬次,在實驗室工作幾天幾夜是家常便飯,可不是依靠“猜想”。愛因斯坦是世界理工科名校的博士畢業生,只是畢業後暫時委身於專利局,但也很快晉升到了相當於高階工程師的技術職位。他為了建立相對論可是學習了很久高等數學知識如黎曼幾何等等,不但有詳細的思想實驗,也給出了驗證理論的具體方法。這些人都不是純粹的“來自民間”,更不是依靠“猜想”。沒法驗證的猜想,那僅僅是瞎想,也只能誕生偽科學。

可以說,現代科學的核心更傾向於實驗,而不是理論。而民科們最排斥的,恰恰就是實驗。這樣怎麼可能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呢?只是妄想罷了。

作者:懷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