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鬱症並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這種能力的缺陷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鬱症並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這種能力的缺陷

“老師,你說我腦袋裡到底裝的什麼?能不能做個手術,給它切斷!”

來訪者小周已經是第三次諮詢了,他問出了一個很強迫症都想知道的問題。

我並沒有接下小周的話茬兒,微微笑著點點頭,表示我接收到他的資訊。在諮詢中,很多問題的答案,來訪者自己很清楚,他只是想跟諮詢師求助,或者想要諮詢師給予肯定。“這段時間感覺怎麼樣?”

還行吧!比原來稍微好點,只要躲著窗戶邊,心裡就沒那麼害怕!可是恐怖的念頭還是很多啊……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鬱症並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這種能力的缺陷

小周,本就是職場小白的他,因為典型是強迫思維、抑鬱狀態應對工作更吃力,。導火線是小周住的樓下有很多流浪貓、流浪狗,原本就很有愛心的他,有空就會給它們喂貓糧狗糧,就在一天它投餵的時候,車正好從貓的身上軋過去,他趕緊跑過去,還好只傷了一隻腿,經過治療後基本恢復。這件事兒給小周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他起初是怕窗戶上掉下東西砸傷小貓小狗,慢慢地怕自己站在窗戶前掉下去砸傷小貓。後來發展到一看到窗戶,腦袋裡一直有個聲音“怕掉下去”。他雖然工作沒有很出色、跟女友也有磕絆,但還是愛自己並愛惜自己的,

他一點都不想傷害自己,這完全不是他的本意

經過幾次諮詢中,透過指導他一步步應對強迫思維想法的技巧,小周的狀態有所好轉,但還是很著急,為什麼這種恐怖的想法還是會出現呢?手術真的可以解決強迫症嗎?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鬱症並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這種能力的缺陷

抑鬱症、強迫症不是生理疾病,手術並不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並且由於手術可能引發的其他病症是很難避免的。研究表明,心理障礙的根源不在於大腦哪個神經元有了病變,而是缺少神經突觸之間傳遞資訊的介質:五羥色胺、多巴胺、去腎上腺素數值跌得太低。

在大腦的支配下,神經通路完成三種介質不斷分泌並且不斷吸收的傳遞,處於均衡狀態。當遇到一些應激性事件、緊張不安或者壓力大、情緒狀況不好時,吸收速度就會加快,突觸間的物質分泌跟不上、失衡,引發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障礙。

在李宏夫老師《戰勝強迫症》一書中曾經有講:改變大腦的運作模式,改變思維方式,改變認知的方式,才是扭轉心理障礙的關鍵。

很多朋友也瞭解到這個關鍵問題,就像知道減肥需要“管住嘴、邁開腿”,並且也在不斷實踐中,但還是沒能瘦下來一樣,來訪者小周不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斬斷強迫思維的“亦止法”也在做,淨化心境的“觀息法”也做了一段時間,強迫還是存在,還是會出現啊!你在自我療愈中,也遇到這樣的困擾了嗎?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鬱症並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這種能力的缺陷

強迫症、抑鬱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缺乏“慢慢來”的能力

。抑鬱症、強迫症,往往就是想要的太多、思考的太多,最終糾纏其中,深陷在自己給自己挖的思想牢獄中。

對於正在強迫症中療愈的朋友來講,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一口氣吃個胖子”的想法,需要把你總是盯著“一鍋飯”的注意力,轉回到你“手中的饅頭上”,專注你能把控的了的,專注你的每一口吃到嘴裡的饅頭,專注當下。否則,不是貪多嚼不爛,就是胃裡消化不良。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鬱症並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這種能力的缺陷

慢慢來,反而快

。每踏出一步,才是最實在的。你的心是專注在當下的每一刻的、就沒有再繼而地參與到突然冒出的想法、身體上出現的不舒服的感覺上,

專注當下,保持覺知的心,也就是亦是如此練習(在《戰勝強迫症》李宏夫著 中有詳細練習方法

),便能儘快切斷強迫思維、斬斷焦慮。把功夫用在每一時刻,很重要!

拋下任何雜念,就只是精進地去做、耐心地練習(亦止法,每天不少於20分鐘集中練習)。看似是在“下笨功夫”,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對於任何經驗到的加上亦是如此、保持心的清醒,沒有再繼續參與任何、沒有再升起任何反應,就只是伴隨在每一個如實呈現的當下。當下是不斷變化的,

強迫症、抑鬱症朋友就是需要透過對於無常變化的體驗,專注當下的心自然就從“強迫抑鬱的思想牢獄中”解脫,培養起順其自然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