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中華歷史五千年,從某種角度看,“五千年”也是一部漫長的戰爭史,既有烽火硝煙,也有“無聲戰役”,其代表就有人類長期與疾病進行的鬥爭;隨著科技發展,目前已知的各類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新的病魔仍在不斷產生。且不說今天,古代同樣有各種疾病糾纏著人類的生存發展;這裡要說的就是,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了一口古井,並出土了大量簡書,其中就記載了一種千年前的傳染病。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說這話還要追溯到1985年,當時湘西幾位泥瓦匠取土做坯時,偶然發現了不少陶器和青銅器,考古專家也由此揭開了“裡耶古城”神秘面紗的一角;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02年時,碗米坡水電站工程建設前,這裡即將成為淹沒區,此時考古隊才真正對“裡耶古城”展開保護性發掘。這裡多說兩句,“裡耶古城”位於今天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當時這裡屬於古楚國的“黔中郡”;此後“秦王掃六合”,這裡曾被虎狼秦軍兩次攻入,並最終消滅楚國,裡耶古城也被納入秦國版圖,變成了“洞庭郡遷陵縣”。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考古隊勘察之初,有工作人員就發現了大量青膏泥,懂行的朋友或許會馬上想到“古墓”;的確,青膏泥幾乎是數千年來古墓的專用品,此時發現青膏泥,理論上確實能與古墓聯絡在一起。可花費半個月的清理後,出現的並非預想中的古墓,而是一座早已廢棄的“古井”;問題也在此時出現,一座“老井”而已,古人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地用青膏泥掩蓋呢,這裡究竟在隱藏著什麼?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越是神秘,考古隊發掘的慾望越強,可清理出的卻是一些“垃圾”,難道真的只是一口廢棄的老井嗎?就這樣,經過20多天的發掘,考古隊才將井中“垃圾”清理乾淨,仍舊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但考古專家頗為倔強,堅信被“青膏泥掩蓋的老井”中一定藏有寶貝,於是考古隊還要繼續發掘井中厚厚的淤泥。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專家在井底淤泥中真的發現了“寶貝”,是36000餘枚,共20餘萬字的秦代簡書,專家稱:可與《史記》相媲美。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簡單來說,這些“秦簡”內容大多是秦代遷陵縣的官方信函、人口、軍事、司農等方面的檔案類檔案,同時也從側面記載了自秦始皇到秦二世這段時間內的重大事件;說到這或有朋友對此並不認同“專家也太誇張了,這些秦簡雖然多,但不過是秦代‘遷陵縣’一地的記載,怎麼能與內容豐富的《史記》相提並論呢?”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但從歷史角度去看,卻又不完全對;對歷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司馬遷是漢代史官,理論上並沒有經歷過秦代歷史,且史記中“個人意識”太過嚴重,尤其對秦代更有明顯的偏見。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理論上說,“文物”才是最能說明歷史的證據,如今這36000枚“秦簡”雖然帶有區域性,卻是秦代的“官方證明”;且內容從戰國一直到秦二世,幾乎囊括了大秦王朝由興到衰的所有時期,其歷史意義重大深遠,因此專家才將其與《史記》相提並論,並正式命名為“裡耶秦簡”。這裡暫且不說“裡耶秦簡”中記載的各時期重大事件,也不論當時的人口、兵甲;單說2000年前,湘西大地上發生的一次重大傳染性疾病。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或許是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關於這種“傳染病”,裡耶秦簡中並沒有出現正式名稱,僅有簡單的發病症狀描寫;簡單來說,這種疾病最初的表現是,病人鼻子的感覺會逐漸消失,即使故意去刺激鼻毛,病人也不會打噴嚏,甚至完全消失感覺。第二階段,病人的鼻子會逐漸塌陷,甚至會壞死脫落;最後一個階段,病人症狀進一步惡化,除了臥床不起,全身的汗毛也會逐漸脫落。最重要的是,這種“沒有名稱”的疾病傳染性特別強,湘西一帶既沒有治療方法,也沒有治療藥物;一旦發現後,只能進行“隔離”,直到病患死亡。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這樣的記載在今天看來非常恐怖,延伸一下想,兩千多年前的傳染病,今天是否還存在呢?如果存在,有沒有治療方法呢?類似問題還有很多,但遺憾的是,“裡耶秦簡”中並沒有對這種傳染病命名,甚至症狀描述上也不夠清楚,這就引起了後世專家的猜想;迄今為止,關於裡耶秦簡中記載的“傳染病”,專家推測出了多種較為可能的疾病,其中有三種被廣為認可。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第一種,重度鼻炎。據裡耶秦簡中的記載,病症階段多與鼻子有關,從醫學角度看,這種症狀勢必與鼻腔病變有關;但是,“鼻炎”在今天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理論上並不具有傳染性,而且病患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當然,這裡也存在一定的先決條件,畢竟2000多年前的人類生存環境惡劣;再加當時的醫療科技落後,“鼻炎”導致死亡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第二種,鼻咽癌。簡單來說,從醫學角度去看,“鼻咽癌”是一種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發生病變,並形成的惡性腫瘤;理論上說,“鼻咽癌”的病因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導致和感染EB病毒導致,其前期症狀與裡耶秦簡中的描述比較相似。以現代醫學的角度去看,導致“鼻咽癌”的主要原因並不是遺傳或是環境因素,其最大的隱患是人類感染EB病毒;更為恐怖的是,95%以上的成人身上都帶有EB病毒,尤其是體質較弱者,感染這類病毒的可能性更大。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由此延伸,這類疾病具備“傳染性”,且放到沒有手術、沒有化療的2000多年前,鼻咽癌稱得上是無法治療的“絕症”;當然,既然是“95%的人身上都有EB病毒”,也說明這類病雖然具有傳染性,但傳染性並不強,以此推算,這樣的“疥癬之疾”又這麼會出現在秦代重要的官方文書“裡耶秦簡”上呢?暫且不說這一問題,除了上述兩種明確的疾病外,專家還推測出另一種可能——消耗性疾病。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消耗性疾病”並不是單獨的一種疾病,而是系統性的一類病;比如常見的厭食症、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各種腫瘤、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異常引發的病症。實事求是地說,這類疾病在今天並不少見,專家以此推斷,不排除2000多年前就已出現的可能性;尤其是厭食症、消化系統疾病和甲亢等,按照2000多年前人類的生存環境,這類疾病是很有可能呈區域性普遍存在的,此類疾病多不具有傳染性,但在秦代很可能被古人誤以為是“傳染病”。

考古隊在湘西發現一口老井,出土36000枚“秦簡”,內容令人生畏

某種意義上說,“裡耶秦簡”雖然沒有將這種疾病正式命名,其記載的內容雖然令人生畏,但還是為後世留下了研究依據;從其本身來看,“裡耶秦簡”堪稱國寶級文物,從醫學研究的角度去看,“裡耶秦簡”同樣具有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