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鞋炒到五萬,得物還能毒多久?

財務贏商:提前看懂未來,歡迎關注。

近期因為棉花事件,國內多家知名運動品牌也有所升溫。目前在網路交易平臺上,標價48889元(參考價1499元)、29999元(參考價1699元)的國產品牌鞋,一鞋難求,多款球鞋在短時間內價格暴漲。

公開資料顯示,得物於2015年孵化於虎撲論壇,2017年8月,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資訊科技,推出“毒”APP。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為得物。2018年,在王思聰等大佬推薦下,得物被大眾所知。之後站上潮鞋風口迅速圈粉,一度成為Sneaker和運動潮人聖地。對於此次交易平臺上出現天價球鞋的情況,得物App相關負責人迴應稱,球鞋品牌方每年會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推出少數全球限量商品,市場價格會有不同。但這次異常波動已經引起平臺重視,也進行了及時處理。

“炒鞋”這一話題再次發酵成熱搜。“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身價暴漲”這一話題在微博閱讀量達到3。4億。據報道,發售價為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銀白款,曾在得物APP被掛出48880元的價格。

一雙鞋炒到五萬,得物還能毒多久?

此外,被炒至高價的還有李寧韋德之道7 The Moment 粉色款和安踏哆啦A夢聯名黑白款。對此,新華社評論認為,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當前,少數網際網路平臺打著“真假鑑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藉機推波助瀾,還有一些平臺為“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援,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01 萬物皆可炒

過去幾十年來,從70後到00後,炒房、炒股、炒幣、炒盲盒,萬物皆可炒。而炒鞋同樣是一股猛烈的浪潮,盯上的是當代年輕人的錢包。一款限量版耐克、阿迪達斯球鞋,被炒到超出原價數十倍是常有的事,而如今,隨著支援國潮的情緒高漲,黃牛們又將陣地轉向了李寧們。

黃牛固然可惡,但在這個由品牌方、平臺、黃牛、消費者共同構成的產業鏈上,正是各方的訴求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均衡,才形成了這樣的生態。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在得物們出現之前的很多年裡,也有炒鞋的圈子,很多明星以及普通人也都收藏球鞋,但很少聽說過球鞋被炒到如此高的價格。因為當時的球鞋只在一個很小的圈子流傳,也沒有工具去炒作。

如今,球鞋交易平臺在給使用者提供便利的同時,在炒鞋熱潮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得物們究竟是他們聲稱的不參與定價的第三方開放平臺,還是炒鞋的助推器?

02 得物還能毒多久?

事實上,平臺既然提供一項服務,就要對交易情況進行管控,營造一個合理合規的交易環境。

而“炒鞋”實屬歪風邪氣,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支援國貨當予以肯定,但是藉機哄抬“國貨”價格,讓鞋脫離了真實價值,卻是讓品牌丟了“臉面”。

還有甚者,為了一款“天價鞋”不惜分期貸款。

新華社在《藉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的文章中強調,少數網際網路平臺打著“真假鑑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藉機推波助瀾,還有一些平臺為“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援,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一雙鞋炒到五萬,得物還能毒多久?

在得物平臺購買商品付款時,會發現得物支援兩種分期方式,花唄分期、佳物分期。

3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釋出《關於進一步規範大學生網際網路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髮放網際網路消費貸款。

那麼,大學生是否能在得物上使用花唄分期?

得物客服表示,

註冊得物APP沒有年齡限制,如果支付寶花唄能夠正常分期使用,平臺也可以用。

據得物APP方面介紹,“佳物分期”實為一款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助貸產品,是由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稽核並提供授信服務的。

得物客服介紹,

得物平臺有佳物分期功能,現在暫時灰度開放。

客服稱,使用者需提供本人姓名、本人身份證號、銀行卡、收入及學歷證明、兩位親友的姓名及聯絡方式。最終提供分期服務的資金方稽核通過後,就會開通分期額度。分期付款有利息,但具體利息需要根據訂單換算。

而早在2020年9月,得物就申請註冊商標“佳物分期”和“佳物花”,此後還申請了“小物分期”、“溜溜花”、“嘟嘟花”等金融物管類商標。

據報道,有圖片顯示,佳物分期開通後,合同列表有分期樂註冊協議。在公開平臺,佳物分期的諮詢問題,被分配至分期樂客服迴應,涉及旗下樂花卡業務。

一雙鞋炒到五萬,得物還能毒多久?

而nice平臺也支援分期支付,包括:花唄分期、京東白條。

對於“炒鞋妖風”,品牌方應行動起來,事實上,一雙鞋被炒起來主要因為供不應求,品牌方應透過增加供應量等方法抵制“炒鞋”。

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打擊當前一些網路平臺藉機哄抬價格的行為。

據新華社報道,律師嶽屾山表示,炒鞋就像擊鼓傳花,其實風險非常大。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涉嫌違反《價格法》等法律。

一雙鞋若因“炒作”而大賣,那消費者穿的就不是鞋,而是一種浮於表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