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基礎總結(六)

網路軟體之網路作業系統是使網路中各計算機能夠方便有效地共享網路資源,為網路使用者提供所需各種服務的計算機作業系統。提供檔案管理,裝置管理,儲存器管理,高效可靠的網路通訊能力。比如WindowsNT/2000 Server,Unix,Linux,Novell NetWare,選擇作業系統要看系統的安裝介面是否友好,安裝過程是否簡單,網路維護是否方便,是否有廣泛的軟體支援。在區域網絡中一般使用的通訊協議有NetBEUI協議,IPX/SPX協議,TCP/IP協議,Apple Talk。對於一個沒有對外連線需要的小型網路,NetBEUI協議是最佳的選擇,當網路規模比較大,網路結構複雜,應選擇TCP/IP協議,連網遊戲,最好安裝IPX/SPX協議。

計算機網路基礎總結(六)

IP地址是按照IP協議規定的格式,為每一個正式接入Internet的主機所分配的,供全世界標識的唯一通訊地址,現有兩個版本:IPV4(IP地址),IPV6。 IP地址用32位二進位制編址,每8位一組,用十進位制表示,利用點號分割各部分,這種方法稱為點分十進位制法,其全部IP地址範圍可表示為0。0。0。0到255。255。255。255。。IP地址由網路號netID和主機號hostid兩部分構成,根據網路規模,IP的編址方案將IP地址分為A到E五類。A,B,C類稱為基本類,用於主機地址,D類用於組播,E類保留不用。IP地址不僅僅是一個主機號,而是指出了連線到某個網路上的某個主機。如果一個主機的地理位置不變,但將其連線到另外一個網路上,那麼這個主機的IP地址必須改變。當某個單位申請到一個IP地址時,實際上只是獲得了一個網路號,具體的各個主機號則由單位自行分配。因特網中的每個主機需要配置IP地址(每個IP網中的主機都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地址),子網掩碼(32位資訊,用來區分IP地址中的網路和主機介面地址),預設閘道器的IP地址(用來標識路由器的地址),DNS伺服器的IP地址(負責主機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

計算機網路基礎總結(六)

子網劃分技術是一種IP網路地址複用方式,將原來的主機部分(稱為本地部分)進一步劃分為“物理網路(子網號)”部分和“主機”部分,其中“物理網路”用於標識同一IP網路地址下的不同物理網路,既是“子網”。網路位加上子網位才能全域性唯一地標識一個網路。在資料傳輸中,路由器必須從IP資料報的目的IP地址中分離出網路地址,才能知道下一站的位置,為了分離網路地址,就要使用子網掩碼。子網掩碼充分利用了IP地址,減少了地址空間浪費。它可將一個網段劃分為多個子網段,便於網路管理。便於網路裝置儘快地區分本網段地址和非本網段地址。用來判斷任意兩個IP地址是否屬於同一子網路,這時只有在同一子網的計算機才能“直接”互通。子網掩碼為32位二進位制數值,分別對應IP地址的32位二進位制數值。對於IP地址中的網路號部分在網路掩碼中用1表示,主機號部分則用0表示。其中,A類地址的網路掩碼為:255。0。0。0,B類地址的網路掩碼為:255。255。0。0,C類地址的網路掩碼為:255。255。255。0。劃分子網後,網路地址(子網地址)就是將主機號置為0的IP地址,用於判斷兩個IP地址是否處於同一個子網中。將網路掩碼與IP地址按二進位制位做邏輯“與”運算獲取網路地址,將掩碼反碼與IP地址按二進位制位做邏輯“與”運算獲取主機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