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重要性及衡量方法

此文為筆者2021年9月2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現特別整理在此重發。

一套音響系統,包括了很多要素。各種要素的配合,形成最終的音效。在其中,

音箱的作用始終是第一位的,綜合而論佔了至少一半,可視為50%。

房間擺位也是音箱正常完好出聲的基礎條件,共同構成音響系統中“聲”的部分,可視為10%;後級功放對音箱的完好驅動非常重要,可視為20%;音源及前級,對音響出聲的質感和音色影響很明顯,可視為15%;適當的線材連線與使用,則對整套系統的流暢度和神采大有貢獻,可視為5%。

由於音箱在一套音響系統中的決定性作用,所以音響愛好者一談到購置,首先想到的就是音箱。原因也很簡單,

音箱畢竟是音響系統中最終的發聲元件,其素質和特性往往是決定性的。故購置適當的音箱,對於一套成功的音響系統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每款不同的音箱,都有明確的音效區別。區別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不同尺寸和單元型別的音箱,低頻的下限與量感明確有別;不同單元數量的音箱,密度上明確有別;不同檔次單元的音箱,質感音色、層次感、結像定位明確有別。

筆者在二十多年間,使用過近十對各種價格檔次的廠制音箱,近十多年來則設計、製作、測試及售出了一兩百款音箱,故對於音箱的區別感受深刻。期間也在四、五個不同房間,使用搭配過幾十種不同的前端器材和音源。雖然不同的房間條件、前端音源,形成的音效也的確各有特色,但

音箱的素質特徵,往往具有獨特的個性,並不會隨著房間和前端的變化徹底改變。

所以根據自己的聽音空間、聽音喜好、財力預算,選擇一款合適的音箱,是組建音響系統的關鍵第一步。

一、

聽音空間決定音箱選用的低頻下限和尺寸,簡要而論可採用

音箱低頻下限=55-房間面積

的方法計算

(詳細可參考筆者幾年前的“如何合理選配音響器材 房間擺位篇(一)”)。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以大號角箱為代表的高靈敏度“古董”音箱,低頻效率是比較低的,一般要到15寸以上,才能企及40Hz以下的低頻。故這種型別的音箱,上至24寸以上都比比皆是。然而90年代之後的大多數現代單元及導相式音箱,低頻效率則非常高,很多12-13寸的優質音箱,已能輕鬆下到20Hz底限。代價是靈敏度較低,功放要求較高。

故聽音空間,究竟能夠很好支援多大的音箱這種問題,首先需要考查的是音箱的-3db低頻下限。然後再分別考慮號角箱與現代箱之區別,與之相應的尺寸大小,切勿混淆套用。

二、

聽音喜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採用單元的材料和品牌。

例如特別喜歡人聲的,應該優先選擇紙盆中低音單元;喜好金屬樂、打擊樂、電影大片的,則應優先選擇金屬盆中低音;喜愛絃樂的,首選絲膜高音;喜愛鋼琴及彈撥樂器的,則應優選金屬膜高音。大方向先選好,再進一步考慮品牌風格。此外如果聽音喜好,對某些頻段的密度量感要求非常高,則可在此類頻段,考慮採用多單元。

三、

財力預算,則決定了對音箱製成品的購置選向。

當前國內外,中高階以上音響產品仍存在非常大的價差。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是財力非常充裕,自然可選擇很高配置的國外名牌音箱,音效品質和品牌榮譽感都是足夠的。如果並非如此富燒,

只能進行實惠選擇的話,一個方向是選擇國外品牌的中低檔音箱,可以獲得比較有限的音效和相對放心的品牌認同感;另一個方向就是選擇國產品牌或創業商家的高配置音箱,以一定的風險和爭議代價獲得可能會優秀驚喜的音效。

(至於3-10年前,曾經在國內特別流行的純粹業餘DIY音箱做法,筆者只能遺憾地不作推薦了。原因在於

業餘DIY是幾乎無法把音箱的音效做到很全面耐聽的,這需要5年以上的工作時經驗。

10年前採用中高階單元的國產職業音箱是極少的,所以當時的確是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和創業機會。但現今,

隨著當初的實踐者一步步走向技術和創業成功,採用高階單元和材料線路的成熟音響產品,已經廣佈國內市場,故業餘音響DIY已經非常缺乏空間和機會了。

況且近年來由於經濟下行,已經不是能夠隨意折騰音響DIY,兼職創業的時代了。折騰不到位,就連單元材料都很難轉手變現。所以

在非常有限的音響購置機會里,買準才最重要的

何去何從,顯然還是由每位音響愛好者的個人經驗判斷和理念喜好來決定。

以筆者的真誠建議,

不論如何購置,如果您的音箱入手後,初聽下來覺得還是比較全面正常,那之後就不要亂懷疑瞎折騰了。

之後圍繞這個基礎,一步步認真調整改善房間擺位、前端和音源,自然就水到渠成,滿意而歸了。

但如果音箱一上來聽,就覺得不對勁,大部分音效都不順耳不滿意,那就真得檢修或更換。如果是出產時檢測不到位,或物流運輸中震損內部元件,這樣的情況生產商都能夠處理;但如果並非此類情況,而是音效與自己的心理預期、商家的宣傳差距太大,或者是完全選錯了單元及音箱的風格特色,這樣的情況就真得轉手另買了。

因為買錯音箱產品的情況下,即使房間環境和前端音源折騰再多,破費再大,最後也還是會得到一個不滿意的結果。

購置方向選定,之後就是對音箱產品的衡量了,可惜這個話題實在是無比繁雜,幾十年來也一直是音響產品爭議的核心。筆者只能根據自己十多年來的購置使用和研發製作經驗,談一下經驗看法。

音箱品質=單元品質*設計製作水平

一、選配音響,不得不說單元配置還是第一位的。在財力範圍內,儘可能選擇更高檔的單元配置,音效風格上更適合自己的。喇叭單元這東西,事實上和電腦、手機裡面的CPU,是同樣重要的核心。電腦手機的各項功能,都是圍繞著CPU展開,音箱也是圍繞著單元組合而展開的。筆者經驗看法,單元品質的重要性,在一款音箱裡,應該佔到60%。

高級別的喇叭單元,相對於低級別的單元,在有效頻寬、失真度、質感音色、結像定位方面,具有明確的優勢。

這就相當於更新更快更高階的CPU,在運算速度和穩定性上,是有明確優勢的。所以,

在同等設計製作水平的前提下,高級別單元製成的音箱,相對於低級別單元製成的音箱,有明確的音效優勢。

如果要以量化打分的方式來衡量,以筆者的經驗看法,

能達到HiFi音箱製作要求的喇叭單元,都可以算作35分以上了。

一些國產的初中級單元,事實上也能到此分值。國產單元的領軍廠商惠威的高等級單元,則可評為40分左右,與進口品牌的初級單元基本持平。進口品牌的初級單元,主要代表為紳士寶探索者系列、西雅士榮譽系列,都是高性價比的單元,已經是40-45分的高性價比產品;其後,以魔雷、丹拿的PP盆中低音、Vifa的ne系列,斯泊特的各種高階系列、伊頓蜂巢盆系列、西雅士黃金系列紙盆、紳士寶啟示者系列,以及各家的高階絲膜、鈹膜、陶瓷高音等等,為中高階單元的代表性產品,可在45-55分值區間。而相當高價的魔雷碳纖維盆、紳士寶旗艦紙盆、西雅士石墨烯盆、伊頓鎂合金盆、艾卡頓陶瓷盆,丹拿Esotar高音,可評為55-58分。艾卡頓、西雅士的天價鑽石高音,目前可以佔據60滿分。

喇叭單元到位之後,就是看設計製作水平了。箱體、分頻器、導相管、內部填充、調校測試等等,都屬於設計製作的範疇。顯然,設計製作水平,是由技術經驗決定的。這種與各人天賦經驗,審美判斷相關的要素,其實很難評定。筆者只能根據自己的職業經驗,粗略量化一下,供大家參考:

HiFi音箱的設計製造,對技術能力和審美評判還是有一定要求,故大專以上的學歷及智力要求還是有一定必要的。在此基礎上,1-3年左右的業餘DIY,可評為1-10分;3年以上的業餘DIY,可評為10-20分。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是業餘從事DIY數十年的資深老手,由於產品很少經過市場檢驗和他人認同,可能會出現難以被多數公眾接受喜愛的尷尬,故只能列入此檔;3-5年的職業HiFi音箱設計除錯工作時經驗,可評為20-25分。注意必須是以主要設計、調音、測試人員的身份,而非主要是按要求進行手工製作的身份;5-10年職業HiFi音箱設計除錯人員,可評為25-35分。之後35-40的評分,可歸於權威和大師級別了,需要

足量的技術經驗+出眾的審美天賦+廣泛的市場受眾高評價。

以上量化標準明確之後,我們可以比較直觀地對一款音箱產品,進行估測了。比方說,採用某套西雅士榮譽系列單元,42分;5-10年設計除錯職業經驗,30分。綜合估測為:42*30=1260。再如採用某套頂級單元,55分;設計除錯為5年業餘DIY,15分。綜合估測為:55*15=825分。當然,如果您發覺頂級單元似乎沒有體現出巨大優勢,那可以同樣讓5-10年經驗的職業人員來做,那就將是55*30=1650的高分了!由此一例,我們可以看出,

單元素質與技術經驗水平,同樣重要!

所以大家在現實中,如果奢望品牌大廠,採用檔次很一般的單元,做出多麼高階的音箱;或者說是指望經驗不成熟的DIY,堆用非常高階的單元,能做出很好的效果,這兩個想法都是不現實的。

雖然單元基本上決定了頻寬、質感之類,但設計製作水平則決定了全面性、平衡度、耐聽度,與其它器材配合的適應性等等。

現實當中的音箱差異,大致遵循如此規律。這個道理筆者是在10年前領悟到,期間也重複囉嗦了很多遍。不過經過了10多年之後,也仍然是這樣的觀點和看法。故現實當中,我們如果要選擇到比較如意的音箱,無非就是對這兩個因素的權衡了。

至於衡量的具體分值,各位就隨心所願了,但有一種相對理性的分析衡量辦法,總比完全盲目的主觀想像要好得多。

對於品牌大廠的音箱,您最好認真地考察一下它採用的單元和材料。不要僅看表面的宣傳,而要去和同為品牌廠類似價位的音箱,以及類似配置的音箱相比較,自然有數。而對於採用高檔單元材料製作的DIY及職業商家,您應該去認真瞭解他們的技術經驗水平。並長期關注,主要的設計調音師是否的確有水平,是否長期真誠投入。

至於在現今國內市場,

很多人執著的“中洋之別”,也就是認為“西洋設計調音師,水平遠遠高於國內”這類的看法,筆者認為實在是一種典型的崇洋心理。

因為音箱製造在現代,早已不是什麼高科技,無非HiFi音箱的製造,仍屬於中高階製造業。這項產業的原理、技術知識,儀器工具,在近二十年間,早已傳遍全世界。其技術原理和智力認知方面,可以說是全球無差別。以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智商及努力,實在很難再得出遠遜於國外技術人員的看法。

而一直以來的“音樂藝術審美差距”,事實上也是人為臆想居多。

原因在於幾十年的全球化,使得世界範圍內的音樂藝術廣泛交流和傳播,全世界的音樂與音響愛好者,聽遍了各種各樣的好音樂。除了聲樂基礎和民風民俗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對音樂型別的喜好、樂感取向的判斷方面有少量區別,此外就很難去談高下之分。須知現今不論中外的音響職業設計調音人員,多數人對音樂都有很高的熱情,也常年大量聆聽各類音樂,音樂素養和喜好上也是相差無幾。

故我們身處於廣泛互通互聯的時代,應該深入實踐,客觀理性審視“中洋之別”,而非太多主觀臆想。如果眼光和思維,一直要強行停留在上世紀8、9十年代,國外音響已處於成熟黃金期,而國內音響才開始學習起步這樣的階段,那國內的音響產業是肯定無法發展的,而國內的音響愛好者群體,也肯定無法進步。看清楚時代的發展,正視國內行業不斷的努力和進步,才是尊重事實的體現,也更便於獲得實惠。

以上經驗觀點,皆為筆者在近二十年的音響實踐,與十多年來的音響研發製造中所得,仍是一家之言。故大家在音響的使用實踐中,不妨適當參考與對照,審視一下筆者言論是否妥當可取。只希望能對音響愛好者們有所助益,也就足慰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