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深流——一個煤炭運貿企業的輝煌

按:2015年,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公司淹沒在了改革的洪流當中,曾經為之奮鬥的幹部職工也各奔東西。我作為他們中的一份子,有幸記錄了這段激情的奮鬥史,華信的擔當,華信的艱辛,華信的輝煌,永遠銘刻在了內蒙古能源發展的豐碑上。

引 子

小溪跳躍喧譁,是因為缺少大海的深邃。一個有內涵的企業是一片海,沉默不語而胸中風起雲湧,經風雨而愈加浩瀚,閱滄桑而懂得思考,終由內涵而永恆。

在祖國正北方的大動脈上有一個企業,他如同大海般的靜水深流,把自信中的敢為作為成功的一半,把平淡中的勃發當作成功的驛站。這就是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低調中的奢華。

有一種胸懷叫大氣魄

肆虐了一季的狂風過後,人們還沒感覺到春天的氣息,烏海迎來了自己獨特的初夏。不經意間樹已是綠的了,郊野裡的杏樹開著滿枝的花,有白的、也有粉的煞是好看,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季節!

2010年6月22日。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卻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更是一個承載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歷史的日子。呼和浩特鐵路局多元經營經濟分析會在煤都——烏海召開。全域性多元系統各企業的總經理和總會計師共同回顧上半年經營情況,研究部署下半年的經營大盤子。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新到任不到一個月的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池利軍,一邊聽著,一邊又在默默地記錄著,不時地詢問著,也在結合他這些日子調研所遇到的問題思考著……

在多元系統有影響的幾個大企業彙報完後,主持會議的鐵路局副局長王利銘點到了內蒙古華信的名。“內蒙古華信公司上半年完成經營收入1。7元。”池利軍環顧了一下大家,“接下來的任務是:在現有資源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從現在到年終,我們要拿下8。3億元,全年完成10億元產值。”他的話音一落,會議室的空氣立時凝結了,彷彿劃一根火柴,被濃縮擠壓的空氣就會轟轟燃燒起來。臺上,每個企業彙報完都要點評的王副局長,欲言又止。臺下,人們在竊竊私語。有些人甚至說:“池利軍在吹牛,他要是能拿下這個數字,我頭從下走三年。”面對不理解,面對嘲諷,池利軍腦中留下的是長長的思索,如同窗外飄來的一絲絲霧氣淡淡地瀰漫開來,彷彿又在瞬間聚攏,他將思緒凝在了一起。

10億元經營收入並非想象,也非妄言。這來源於他對內蒙古華信公司近一個月的調研和分析。

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起源於1986年的鐵路局多種經營管理處。經過二十幾年的歷史沿革,2009年8月,正式改製為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華信公司是鐵路局重要的煤炭運貿專業企業,但每月只要裝夠滿足員工開工資的車列數量就不再主動請車,造成經營資源大量的浪費,人為地縮小了盈利空間。擁有的薩拉齊彤烽戰略裝車基地,貨場只靠租賃,每年只滿足收取800萬的租賃費。在繁華的呼和浩特市區有學府商場、鐵隆商場42間2630平方米商業店鋪和物流中心5077平方米倉儲庫房,出租商鋪和庫房的價格平均低於市場價格。這種“小富則安”的心態,這種墨守成規的經營狀態,造成了企業長期的“資源優勢,效益劣勢”,每年的經營收入也只有在1至2億元之間徘徊。

“改變“小富則安”的心態,打破墨守成規的經營狀態,充分利用資源,實現創效增收”

這是他敢放言10億元的底氣;

用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理念,解決發展中的難題,著眼未來發展,全力發展的根本問題

這是他敢放言10億元的豪氣;“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是他敢放言10億元的勇氣。

會議在繼續……

池利軍在回顧中展望,在探討中追尋,在憧憬中醞釀……

“獨鶴不知何事舞,赤鯉

騰出如有神。”以這次會議為標誌,內蒙古華信發展新的歷史開端,以蒼遒的筆力鐫刻下一個厚實的印記……

內生增長理論是產生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的一個西方

宏觀經濟理論

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也正是這個理論的實踐,把內蒙古華信公司這個呼和浩特鐵路局多元系統中的“工兵”,變成了“炮兵”。

成功在於決策,奇蹟在於創新。

煤炭運貿是內蒙古華信的核心業務,公司95%以上經營收入來源於此。新的公司經營班子牽住問題的牛鼻子,把創新煤炭運貿經營作為實現公司華麗躍身的第一步。

如果把發生支配效應的經濟空間看作力場,那麼位於這個力場就是推進性的單元。”這個由

法國

經濟學家弗郎索瓦·佩魯提出來的著名增長極理論成為華信激情燃燒點火器。公司以提高經營考核目標、落實經營責任,把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理念,

傳導到勵化於行的收入分配機制中。

考核計獎基準由原來的每月發運4個大列提升為10個大列,在完成10個大列裝車的基礎上,每超1列按獎金基數的10%增加獎勵。經濟槓桿,在經營效益大幅提升的同時,職工月收入人均增加200元。這個做起來見效的實在事,大大增強了員工增收創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經營實踐中,形成了資訊收集反饋五大管理流程,建立了運力資源向兌現率高、銷售價格高、資金結算快的“兩高一快”客戶傾斜的執行機制,大幅提升了輪廓計劃資源最大利用率,提升了煤炭經營過程中的管理效能。

這一步,內蒙古華信人走的堅定而執著。這一步,走的又是那樣欣喜而平和。這充滿力量的第一步,落地有聲,鏗鏘著內蒙古華信人不竭的動力和莊嚴的承諾。也正是這個第一步,產生了經營創新“多米諾骨牌”的效應,一系列的創新成果帶動了公司效益大幅提升。

為了完成全年10億元的經營目標。內蒙古華信人在和時間賽跑,幾乎每天都在衝刺。

快,就要打破常規。在黃河之畔,浪濤滾滾所產生的巨大轟鳴,為內蒙古華信公司充分發揮運力資源競爭優勢,按照市場規律和市場需求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打出強勁的節拍。實現了對計劃、組織、指揮、協調運用到運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資源要素的有效掌控,大大提高了運力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半年間,資源有效利用率達到了80。1%,與上半年相比提高了27。9個百分點。

快,就要敢於創新。在戰國

重鎮

雲中西界——薩拉齊,內蒙古華信公司排兵佈陣,提出“定八壓二”提高裝車效率的新思路,即把原來每列作業100分鐘,壓縮到80分鐘。經營團隊一個月內對作業情形反覆模擬實驗,總結出了“三三四”裝車作業法:裝車前做到安全防護裝置(設施)、作業人員、裝載機“三到位”;裝車中平車人員作業、裝載機作業、安全防護牌(鐵鞋)與捆綁車門“三同步”;裝車後車門加固、高溫煤、裝車高度、道眼清理“四檢查”。此項獲得鐵路局創新管理成果獎的工作法,收到每裝一個萬噸列壓縮20 分鐘時間,可增加貨物傳送量114 噸,增加貨運收入1。47 萬元,增加貨物週轉量4。4 萬噸公里,增加清算收入2640 元;可節約運用車1。42 輛,節約貨車使用費150 元的 “四增二節”的良好效果,並獲得鐵路局管理創新獎。

快,就要善於突破。在塞外古鎮,內蒙古華信人實現了對原有資源合理利用。薩拉齊彤烽貨場由於外租,結果發運量越大,單噸收益越小。內蒙古華信公司收回了貨場部分貨位的經營權,從坑口將煤拉回貨場,然後把煤賣給貨主,收取成本、運費和貨位的租賃費。這一裡一外,每列比原來多掙了12。48萬元,僅此一項就年增加收入1085。76萬元。

快,就要講究科學。和著天堂草原青城經濟發展的步伐,內蒙古華信人在學府商場、鐵隆商場42間2630平方米商業店鋪和物流中心5077平方米倉儲庫房,謀篇寫意。改變以往單純靠店鋪出租獲取收益的經營模式,採取競價招租的方式選優退劣,商鋪租金比平均增長了66% 。推行庫房出租與物流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將原有出租收益由單位平米8元/月提至14元/月,經營效益同比提升了75個百分點。

走筆落花,才知道艱辛背後還有那麼多令人回味的故事!鳥盡蟬藏的夏日,總經理和經營班子頭頂烈日,為找到挖潛新辦法,反覆奔波現場;風逆雁行的秋天,職工們顧不上正餐,在裝車現場就著煤塵啃口饅頭繼續幹;地白風寒的冬日,包保幹部深入裝車現場一車一車的盯。在這一個個快中,到處都可以感受到內蒙古華信人“想幹事、會幹事、能成事”的激情。這一切的一切,投入的不僅僅是人力,物力,財力,更多的是心血、是汗水、是智慧、是真情、是大愛……

那巍峨的大青山腳下,轟鳴的機聲一臺又一臺,挖掘機伴著裝載機,隨著翻斗車,伸著長長的鐵臂,揮著大大的巨手,時而揚起,時而深嵌,時而轉動,時而平鏟,時而挺進,時而深入……偌大的煤山頃刻之間竟然是那樣的渺小。渺小的踩在了內蒙古華信人的腳下。

2011年新年的鐘聲即將響起,內蒙古華信人自豪的宣佈:2010年,全年實現經營收入10。32億元,同比增長221%;實現綜合效益6572。09萬元,同比增長212%。

——在12月20日召開的全域性多元經營會議上,王利銘副局長用了五句話對內蒙古華信公司一年來取得的驕人成績做出了中肯的評價:一是運用資源利用率高,煤炭經銷量大幅提升;二是自我加壓、勇於挑戰,經營收入、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商業房屋、倉儲庫房推行競價招租,方法好、值得推廣;四是彤烽貨場創造了多元系統合資企業的合作典範;五是高定目標、思路清晰。

——12月21日,鐵路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洪奎在《情況反映》上做出批示:華信公司的實踐證明,只要牢固樹立並紮實實踐求靜、求效理念,就必然會取得相應的良好效果,向華信同志們轉達問候、致以祝賀。

隨著山野的花香與綠草,浩浩蕩蕩,傳來的是機具的號子,是飛鳥的啁啾,是燕子的呢喃,是喜鵲的舞蹈,是深情的旋律,是動人的歌曲……

有一種智慧叫大戰略

從年收入不過2億元,一舉突破10億元大關,這個增長速度,曾引來多少人驚愕的目光。時光如流水,沖走了人們的驚奇,昔日的所見之奇,已經淡化。然而,當日歷翻過2011年最後一頁的時候,人們在平靜中再次看到海平面上波起的漣漪,那是大海深處的波濤——2011年,內蒙古華信公司實現經營收入20。42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綜合效益9396。73萬元,同比增長43%,並獲得鐵路局經營質量獎。再次創造了呼鐵局多元經營的“華信速度”。

2011年公司碩果累累,順利透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被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正式評估為國家4A 級物流企業。

如果說,2010年10億元經營收入源自經營資源有巨大的可利用空間,只要加以調整和創新經營形式,提升經營潛質,目標皆為可能。但是,在資源沒有任何改變,潛質已經挖掘到底的情況下,2011年的翻番的20。42億元經營收入又是從何而來?

有人對10億元與20億元做了個形象的比對:“2010年內蒙古華信公司玩的是戰術。”那麼,2011年內蒙古華信公司“玩”的就是戰略:經營的又一次創新——“接力式”煤炭物流。

內蒙古華信公司做大市場“蛋糕”,始終關注著“四面八方”,眼睛向外要效益。他們所創造的“接力式”物流具體形式是:將坑口作為煤炭的發源地,轉移到裝車基地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煤質選配後,將其位移到消費地。供應商→製造商→消費地的正向延伸過程的時間與空間轉移,構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2011年3月19日,在一番仔細摸底調研後,疏通了薩拉齊到豐鎮電廠的電煤經銷渠道。開闢了卓資山電廠電煤經銷業務,並在發運商都、七蘇木到站接卸、開通沙嶺子電廠電煤經銷業務上達成了協議。與此同時,從鄂爾多斯組織煤炭貨源,在彤烽貨場與大青山地煤配混後,直接配送經銷發往豐電、卓電的煤炭接力式運輸,也全面展開,僅2011年電煤配經銷送量就達55萬噸。此舉,結束了公司20多年來單純依靠出區煤炭創收的單一局面,實現管內煤炭發運零突破。“

“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內蒙古華信公司正確把握國家和自治區煤炭資源的發展走向和交通運力資源配置情況,提出的“接力式”煤炭物流方式,是一種利用供應鏈,進行資源整合,合聚分散的全新物流形式。在具體實踐中,他又超越了第三方物流角色,利用物流節點在聚合分散過程中,用提高附加值的手段融入上下游經營鏈中,在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主動參與到上下游企業的經營中,達到物流創效、購銷創效的雙增效目的。”經濟日報駐內蒙古記者站站長陳力對“接力式”煤炭物流方式,有著這樣的理解。

根據形勢發展的變化,依據企業的資源優勢,著眼於自治區煤炭行業的廣闊市場,‘接力式’運輸模式對企業提升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蒙古政協常委劉少華這樣評說。

這個零的突破,在池利軍和他的團隊眼裡,只是一個開端,好戲還在後頭……

雖然寒風凜冽,但春天已經向我們走來。2012年2月9日,在陽光的映襯下,飄揚的彩旗,火紅的橫幅,為公司一屆三次職代會暨工作會議增添了喜慶氣氛。

上午8時30分,時間定格在這一刻。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大會隆重開幕。“2011年是公司實施三年發展規劃、創新登高的開局之年,是經營上規模、管理上水平的跨越之年,是勇挑重擔、乘勢而上的騰飛之年”“全年完成經營收入20。42億元,同比增長98%,完成中心年度任務指標13億元的157%”會上,總經理池利軍的工作報告聲聲入耳,擲地有聲,引起了職工代表的強烈共鳴,熱烈的掌聲頻頻響徹於會場內外……

2012年2月的塞北,咋暖還寒。茫茫天空,疾風四起。一團一團烏雲慢慢地遊蕩漂浮;輕輕地重映翻滾;沉沉地壓抑整個大地。

諺語道: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這個時節,內蒙古肯定不會有雨,有的只是漫天飛雪。池利軍揉揉眼睛,想著把一夜未眠的疲憊一“揉”而去。離開辦公桌,走到窗前舉目眺望:遠遠的天邊沒有光亮,高高的頂上也沒有亮光。心中的一絲不安不經意的掠過。這是他就任內蒙古華信公司總經理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拿起電話,各網點打了一通,大家都在,根據公司的工作安排按部就班,沒有任何紕漏。

他隨手拿起桌上的《對運用“接力式”物流運輸模式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實踐與思考》論文,想在看看能再把最近實踐的一些想法補充進去。這篇飽含他經營實踐的論文,是他對如何“發揮自有貨場優勢,啟用通道節點,形成聚合資源輻射客戶的效應。巧妙運用“接力方式”連線上下游,高效利用管內運輸通道。根據客戶需求,透過物流加工的手段,提升產品價值,實現增收創效的目標”的深入思考。

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安泰俄斯力大無窮,只要保持與大地的接觸,就不可戰勝。如今,主題調研越來越成為內蒙古華信蒐集掌握運貿資訊和創新經營方式的主要手段。在選擇調研點時,創新性經營是其考慮的一個重點。

2011年10月1日,池利軍帶領相關人員來到遠離呼和浩特1000多公里,

位於額濟納旗境內

策克口岸。金秋的額濟納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這裡的胡楊只在秋天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揮灑自己的金色。這段時間裡,胡楊樹幾乎是將儲備了一年的激情此時突然迸發出來,每一片葉脈都盛開情愫,每一個枝椏都灑滿陽光。無論是高大的,還是低矮的,都在這個季節極力張揚著自己的生命色彩,那是一種讓人震撼的野性美!

然而,他們卻無暇觀賞大自然的恩賜,連續三天把策克周邊的貨場、物流園走了個遍,對煤質、運力、場地以及通關情況摸了個底朝天。此行唯一的目的是,繼從包神線實踐他的“接力式”物流方式,池利軍的目標是在策克開闢“接力式”物流的“第二戰場”。如何找到可靠的上下游客戶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正在沉思的池利軍被桌上的手機鈴聲打斷,對方傳來的訊息讓池利軍眉頭緊鎖,手心出汗。他心中的不安印證了,電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2012年2月15日,天津中炎公司以債權人的身份,對內蒙古華信公司旗下的包頭聚鑫公司提起訴訟。天津法院對包頭聚鑫公司的賬戶進行了保全。而內蒙古華信公司的業務98%在包頭聚鑫公司。也就是說,包頭聚鑫公司的賬戶被封,內蒙古華信公司的煤炭運貿經營業務也就無法進行。一場滅頂之災即將籠罩在發展勢頭正旺的內蒙古華信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面前。

2008年8月,包頭永紅煤炭公司交由包頭聚鑫公司發運給中國華能能源交通產業公司3列價值2022萬元的煤炭,貨物到港後被北京磁家務君利煤製品公司接收並出售,但貨款卻一直沒有支付。中國華能能源交通產業公司沒有收到貨物,卻將包頭聚鑫公司開具的發票入賬抵扣稅款。由於天津中炎公司與中國華能能源交通產業公司簽有債權轉讓協議,為了收回中國華能能源交通產業公司所欠債務,天津中炎公司以債權人身份在天津法院對包頭聚鑫公司提起訴訟,要求包頭聚鑫公司代中國華能能源交通產業公司償還2022萬元的煤款。

這場經濟糾紛對於池利軍來說,這是一個難題。一是他當時並不是這個單位的人員,對交易毫不知情。二是當事人早以全部調離了內蒙古華信公司。擺在池利軍面前的決斷也有兩條。一條是以他人並不知情為由,簡單的應訴,任由這場看似非輸不可的官司發展下去。第二條是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應對,將公司的損失降到最小程度,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並儘快恢復正常經營。“企業是鐵路局的企業,我們是鐵路局的人,只要是鐵路局的事情,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池利軍選擇了第二。

15分鐘後,所有的領導班子成員聚集在會議室內。“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事態的發展置之不理。上要對得起鐵路局領導信任,下要對得起全體員工的支援,絕不能讓企業垮在我們手裡。”池利軍在通報案情後,斬釘截鐵的表態。

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內蒙古華信公司站在和諧發展的高度,本著圍朋友、謀發展、獲雙贏的原則,確定了基本脈路。為達成和解協議,儘快解凍賬戶,保證公司正常經營,之後的這些日子,

池利軍往返與天津—北京—呼和浩特—包頭四地,與

包頭永紅煤炭公司、中國華能能源交通產業公司和天津中炎公司主要負責人交流、談判。在接觸中,池利軍發現:天津中炎公司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包頭永紅煤炭公司有著豐富的下游銷售資源,池利軍心中一場經營戰略上更大的佈局在與對手協調的過程中,悄悄的展開。

這是一場意志的考驗。賬戶被封,經營停滯,接二連三的不利訊息在職工中流傳,甚至有人傳言鐵路局要撤銷內蒙古華信公司建制。一時間,人心惶惶,有些人甚至到處活動,要求調離公司。還有一些企業,看到內蒙古華信公司經營陷入僵局的狀況,邀請公司的專業管理人才加盟。“軍心不穩,企業的根基就會浮動。我們絕不能在別人沒有打垮我們的情況下,自己把自己打垮。”這是領導班子的共識。於是,他們透過交班會、個別談心等形式,及時通報案情取得的進展,鼓勵大家把心思放在公司發展的大局上。

在這場官司中,內蒙古華信公司把它當作是一條路,融入的卻是情,連線的卻是愛,趟過的卻是河,架起的卻是橋,貫通的卻是山!收穫的是效益,是未來,是噴薄而出的曙光!

2012年4月,經過艱辛的努力,天津中炎公司與內蒙古華信達成諒解備忘錄。並與包頭永紅公司、北京磁家務君利煤製品公司簽訂了債權債務抵消協議,根據協議內蒙古華信公司不僅在這場官司中沒受一分錢損失,還收回了200萬元的債權。池利軍心中的那場經營戰略佈局,經過前期的一系列鋪墊,也好戲開始了。在池利軍的安排下,發貨單位包頭永紅煤炭公司欠天津中炎公司的煤款,以貿易的形式歸還,包頭聚鑫公司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配合他們的還款計劃。一直困擾內蒙古華信公司在策克開闢“接力式”物流的“第二戰場”上下游客戶問題解決啦。

天津中炎公司和包頭永紅煤炭公司分別行動起來,找下游客戶、解決運營資金、尋找上游資源……內蒙古華信坐鎮中央運籌帷幄……三個昔日的對手,攜起手來,為了共同的事業綁在了同一條戰車上。

2012年6月1日中午1時整,LH002次貨物列車滿載蒙古國焦煤從策克站緩緩駛出,奔向“接力式”節點 ——薩拉齊(彤烽貨場)。

自2011年10月1日開始調研,到2012年6月1日第一列煤炭裝運,這樣的場景,這樣的震撼,這樣的感動!寫下了8個月的昨夜與星辰,寫下了無數的執著與奉獻,寫下了多少人的疲憊與忘我!

2012年6月1日下午5時16分,“接力式”物流首列經銷蒙古國煤炭策克——薩拉齊——港口車列披紅戴花,到達彤烽貨場。

彩旗飄揚,人群歡呼,掌聲雷動。就在總經理池利軍宣佈內蒙古華信公司“接力式”物流首列經銷蒙古國煤炭策克——薩拉齊(彤烽貨場)——港口卸車命令的那一刻,有多少凝結的思緒在飛揚,有多少祈盼的夢想在實現,有多少久遠的往事在回味…… 這一刻,是無限的嚮往。這一刻,是永遠的呼喚……

放眼貨場,站臺上,坡坎處,溝壑裡,煤道邊,是獵獵的彩旗,是大幅的標語,是奔忙的人群。一臺臺的挖掘機在怒吼、在吶喊;一輛輛的裝載機在咆哮、在喧響,一溜溜的翻斗車在顛簸、在賓士……

有一種擔當叫大謀略

想別人不敢想的事,對於內蒙古華信公司而言,是一種承載,一種力量,一種毅志,更是內蒙古華信人的脊樑!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對於內蒙古華信公司而言,是一種血脈,是一種延續,一種圖騰,更是內蒙古華信人的豪氣沖天!

內蒙古華信公司做大市場“蛋糕”也體現出主要領導多向、多點的創新思維。會當凌絕頂的持續創新理念,是他們成功的鑰匙。內蒙古華信公司的發展主要在於公司主要領導的“立體”多向、多點的創新思維。在歷次經營方式創新中,他們關注的不是內蒙古華信一個平面,而是站在全國煤炭大市場、自治區煤炭工業發展走向、全國鐵路以及鐵路局煤炭運力資源配置上思考,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公司下一步發展走向。

三年後的多元經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內蒙古華信?公司的決策者們在考慮這個問題。十年後的內蒙古華信需要怎樣的發展形式?每一個職工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培育5至8家煤炭大客戶,形成上下游客戶密切合作,延伸產業鏈條;重新打響“聚鑫優”品牌,出區煤炭經銷量年增長60%;力爭進入鐵道部煤炭運貿大客戶行列;進入5A級信用企業……。”這些出自2011年至2013年“三年三步走”發展規劃上的字眼,顯示出內蒙古華信人“在基地籌建上實施擴張發展;在經營專案上向管內煤炭經銷,白貨接卸業務上進軍;在企業規模上,向組建企業集團推進”的“井噴”發展氣概!

持續創新是內蒙古華信人的品質。

——煤炭儲運貨場的煤炭解除安裝量大,裝卸人員緊缺,勞務費高,大型卸車機械受場地限制不能有效利用等因素嚴重影響全域性運輸效率。內蒙古華信公司和西南交大機械學院合作,開發一種小型、靈活的卸煤機,單人操控,用刮板或螺旋原理,快速解除安裝C70型貨車煤炭,構想卸一節車時間為約40分鐘,節省卸車時間約30分鐘。貨車快速卸煤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更好的保障作業及人身安全。

——追求沒極限,創新無止境。貨場到達煤炭卸車過程中,會有部分煤炭流入鐵路道心,需人工清理,容易造成車輛(作業)延時,並影響人身和行車安全。針對這一問題,內蒙古華信公司以彤烽貨場為實驗基地,研發全自動道心擋煤板,針對不同站臺、地形,頂升至貨車幫框底部,阻止貨物流入鐵路道心。全自動道心擋煤裝置避免了人工清理道心的工作環節,預計節省卸車作業時間120分鐘,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從理論上測算,以上兩項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研發成功,將有效提高運輸效率。按照理論測算,每卸1列,可增加發運量315噸、週轉量9。639萬噸公里,節約運用車輛4。5輛。成果與“三三四”裝車作業法並行,可達到增加發運量429噸、週轉量14。039萬噸公里,節約運用車5。92輛的效果。

——根深葉已茂,今夏花更紅。2012年6月5日,遼闊的烏拉特草原迎來的入夏的第一場飄雨,給向上勃發的草原帶來了無限生機。五輛豐田越野如劍一般,迎著風雨直插草原深處。內蒙古華信公司及天津中炎集團公司、包頭永紅公司、內蒙古恆信集團公司聯合調研組深入到了甘其毛道口岸,現場調研蒙古國煤炭進口情況。池利軍的下一個目標是在甘其毛道開闢“接力式”物流的“第三戰場”……

和諧人文是內蒙古華信人的性格。

高高挺立昂首向天的是蒼翠的油松,深深低垂嫵媚妖嬈的是婀娜的新柳,大樓樹下的花池中是一叢叢風姿綽約的草花,嫩葉叢生,蓓蕾初綻,她們彷彿要在這陽光明媚的季節裡盡展一生的嬌豔。走進薩拉齊彤烽貨場,這一美麗的景象就會展現在你面前。她徹底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煤場的形象。這一情形在2年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分管彤烽公司的副總經理李亞久回憶起當時的環境:“以前地面的浮沉足有2公分厚,不穿雨鞋在彤烽貨場走路,那是寸步難行。”

吃飯站著、洗澡換著、看著小便”是彤烽貨場職工對以前簡陋的的工作環境形象的描述。內蒙古華信公司先後投入資金80萬元,對貨場進行高標準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改建了裝卸作業人員住宿場所和職工浴室,增建職工食堂餐廳120平米,新建職工蔬菜大棚216平米,綠化面積達300平方米,辦公區域內花草樹木點綴其間。投資20餘萬元的擋風抑塵牆、噴淋系統,徹底解決了儲煤場揚塵問題,極大地改善了職工工作環境,保證了職工身心健康。

“人才就是生產力。”這是內蒙古華信的人才觀,也正是這個人才觀,公司先後引進了工商管理人才劉敬贇、工程設計人才耿政、煤炭物流人才郝曉鵬、計算機管理人才孫磊、企業策劃人才郭鐵強……這些人才的引入增添了公司的發展後勁。不僅如此,內蒙古華信公司借力培養內部人才。正如內蒙古華信公司機關標語中所言: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2012年5月,公司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開辦了物流管理培訓班,第一批30名學員帶著公司領導的囑託,踏上了西蜀求知之路……禮儀培訓、公文管理培訓、經營管理培訓……一個個培訓班辦起來,員工們吃著免費的知識大餐,求知的熱情空前高漲,伴隨著員工高漲的學技能熱情,內蒙古華信公司迎來了發展的大機遇。

五月的大青山披微風襲人,層林盡染,宜人景色。2012年5月30日,內蒙古華信公司員工登上了大青山,他們登到一個山頂後,又歡叫著奔上更高的山頂,一個個山頭被攻下,一個個高峰被征服,這就是內蒙古華信人,永不言敗的內蒙古華信人,持續創新的內蒙古華信人,激情四射的內蒙古華信人,敢於攀高的內蒙古華信人……

時空,於定格中張揚動力;歷史,在更迭中煥發奇蹟。當我們走入歷史的黎明,踏歌而去,聞香而至時,一個激盪靈魂的聲音凌空飛來,振聾發聵,聲聲入懷。那是歷史真誠的告白,更是內蒙古華信人“靜水深流”的圖強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