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安裝軟體竟成“殘忍”,使用者遭受“心理暴力”

文/王強春

現在,某些軟體在解除安裝前,居然很“人性化”地問使用者是否要“狠心解除安裝”或“殘忍離開”;或者彈出一個問卷調查頁面,只在下端放一個不起眼的“狠心解除安裝”按鈕;或者設計一個賣萌裝可憐的卡通介面,請求客戶不要解除安裝。這種“幽默”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軟體開發商的“小算盤”,那就是:一切向錢看。

當你要解除安裝某個防毒軟體或瀏覽器的時候,解除安裝介面彈出眾多提示詞,點選這些提示詞都會以各種後繼操作讓你無法解除安裝。就像你走到商家櫃檯看貨,剛靠近就被商家將你死死拉住,可憐巴巴求你不要離開。解除安裝軟體的人,竟然無一例外都被扣上“狠心”“殘忍”的帽子,彷彿真的做了虧心事一般。

奇怪的是,這竟然成為某些軟體設計的“標配”。很多網友對此備感無奈,紛紛吐槽。網上搜索“殘忍解除安裝”等關鍵詞,就會發現遭受這種“心理暴力”,不堪“精神損害”的使用者為數眾多,而且此種侵害使用者權利的情況由來已久。

你之所以要解除安裝軟體是因為軟體頻頻卡頓或廣告應接不暇,才痛下決心。可是看到這個裝可憐請求別解除安裝頁面,你動了惻隱之心,最終選擇“取消解除安裝”。也許,你早已煩透,還是咬牙選擇了“殘忍解除安裝”,不覺有些內疚,心理上隱隱約約蒙上一層陰影,彷彿是你親手“扼殺”了這個軟體。

你不用愧疚,自由解除安裝軟體且不受人格侮辱是使用者的基本權利。“殘忍解除安裝”只是軟體設計者對其使用者設計的赤裸裸的心理暴力。

商家為何要如此“殘忍”地對待自己的使用者?他們企圖觸動你的惻隱之心,讓你軟下心來,繼續接受其明裡暗裡對手機、計算機的控制。據調查,網址導航潛藏著大量電商推廣連結,只要消費者點選此連結購物,軟體開發商就可以獲得佣金。此外,使用者點選廣告、下載相關軟體,軟體開發商也會獲得佣金。有的軟體開發商甚至竊取使用者資訊,根據使用者年齡、性別、地域、財產、愛好,以及消費習慣等資料生成使用者畫像,然後進行二次廣告精準推送。

至此,我們總算明白,軟體開發商裝賣萌裝可憐原來終極目的都是為了儘可能搜刮你的錢財,於是從道德上綁架你,讓你變得無助而可憐!商家可謂“用心良苦”。一旦安裝了這些流氓軟體,你就淪為“肉雞”。如果你敢於逃離開其“屠刀”之下,你就會被扣上“殘忍”“狠心”的帽子。這廂,你心生愧疚,甘於贖罪般接受宰割,那廂,軟體開發商“磨刀霍霍”,一張張貪婪的嘴臉吃相太難看。

想要留住使用者,需要是真正人性化的優質軟體,而不是攔住客戶不讓離開的死乞白賴。這種所謂“人性化”介面如賣萌漫畫形象、熱區觸發畫面切換、繁瑣的問卷調查頁面等設計初衷顯然是想留住使用者,但是這薄薄的“人情味”包藏的利慾之心太重,甚而至於劍走偏鋒,竟然對使用者施加心理暴力,何來尊重使用者?

網路行業協會發布的《軟體產品行為安全服務規範》指出,為保證使用者安全,軟體產品的編寫與設計應滿足“軟體的完全解除安裝原則”:“公開發布的軟體,包括系統加速軟體、瀏覽器外掛等,應該在顯著位置提供完整的功能選項和解除安裝選項,使用者選擇解除安裝後不能保留任何功能模組。”

使用者的選擇權和人格尊嚴也受法律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而在其第十四條中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而《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條也拓展了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

當然,軟體設計的規範化除了依靠法律法規約束,軟體企業也應苦練內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法律、契約固然能保障軟體市場有序執行,但是隻有加強道德義務、社會責任的培養,才能確保軟體設計一心向善。技術是冰冷的,人文關懷才是暖心的,缺乏人文關懷的軟體終將被消費者唾棄。

除解除安裝軟體外,軟體升級、軟體使用中也存在諸多類似“心理暴力”現象。軟體設計的終極目的是為使用者著想,提升軟體質量,做好軟體服務。現在是那些“人性化”軟體開發商該清醒的時候了,請停止對使用者施加“心理暴力”,請停止“道德綁架”使用者,還軟體使用者一個平和友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