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書單之《怎麼沒早點讀到》7本私藏好書

我在豆瓣上有一個維護了十年的書單,裡面只有8本書,

書單的名字比較直白,叫“怎麼沒早點讀到”,

就是邊讀邊拍著大腿叫好的那種感覺,在這裡將我的私藏推薦給大家。

今天回看這份書單,

每本書都會讓我想起我曾經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挑戰或疑惑,而它們就像是指路人,帶我走出迷霧

《如何閱讀一本書》

《金字塔原理》

《學會提問》

《生涯諮詢》

《斯坦福商業決策課》

《專業引導技巧》

《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文版卡片筆記寫作法)

我的十年書單之《怎麼沒早點讀到》7本私藏好書

一、如何閱讀一本書 - 所有熱愛閱讀的人都應該看的第一本書

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閱讀”這件事情是需要學習的,讀書就等於把一本書從頭翻到尾。然而關於讀書,我並不是沒有疑惑,

比如“如何找書?”為什麼有人看書那麼快?為什麼我看完書就忘?有的書看不懂怎麼辦?

後來在一次關於文獻閱讀的選修課上,老師將這本書列為了推薦參考資料,被這個書的名字以及像格林童話一樣的風格吸引,我才有機會與這本書相識,而這本書也第一次讓我有了“怎麼沒早點讀到”的感覺,於是也有了豆瓣上的這個書單。

這本書對我既有的觀念中帶來的最大影響是:(1) 引入了“主題閱讀”的概念; (2) 區分了“精讀”和“泛讀”; (3) 用批判的視角去與作者平等對話。

也幸而在大學期間讀到了這本書,我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為我在後來讀研究生以及在工作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寫論文或是撰寫

商業報告,都需要大量的閱讀。

以問題為導向的主題閱讀,無疑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我之前介紹過如何做行業研究的方法和影片案例的說明,實際上與《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推崇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金字塔原理 - 十年讀兩遍,看山不是山

我畢業後從事的是管理諮詢的工作,

所有的前輩都告訴我們必須要看的一本書就是《金字塔原理》。

我從業的第一年就看了,

看完的感覺有三條:第一是太燒腦;第二就是感覺讀完連郵件都不會寫了;第三個感覺就是MECE一招鮮。

太燒腦是因為這本書太乾了,一點水分都沒有,讀起來堪比教材,再加上引用了很多商業案例,對於職場小白的我來說是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沒有感覺。

讀完感覺連郵件都不會寫,是因為這本書中所介紹的思維模式實在非常反本能的。比如先說結論,比如先說最重要的論點等等。

MECE也是很實用的工具,學會了這一招,作為一個諮詢顧問來說,已經可以比很多人想問題都更加全面,培養了非常好的思考習慣。

有趣的是,我在工作了10年之後,正好有一個給同事做培訓的機會,索性把這本書又重新看了一遍,

這次再看居然和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這本書的價值我在十年前可能只吸收了不到十分之一

。十年後,我已經離開了諮詢公司,陸續在500強的戰略部和創業公司的戰略部工作,我對商業邏輯和落地執行的理解和10年前完全不一樣了。

十年後再看這本書時,當年覺得很痛苦的反本能的思維方式已經形成了習慣,而過去覺得很厲害的演繹推理的重要性,現在反而排在了歸納推理的後面。而書中所介紹的商業案例,可以和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經歷對應起來,看起來又無比的過癮。

這也許就是經典的魅力,可以一讀再讀,我更沒想到的是一本書在十年間讀過兩次之後,感受會如此不同,也許十年後我會再讀一遍,不知那時會有何種感受。

三、學會提問 - 提出正確的問題>正確地解決問題

這本書讀起來就是我前面講到的,“一邊拍大腿一邊叫好”的書。我對如何升級思維方式一直很感興趣,這本書在思維方式的書單中豆瓣評分非常高,另外就是一直再更新新版。

國外一些經典書籍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會不斷更新版本,如果你看到一本書已經更新了5版以上的話,不用猶豫,書的質量肯定不錯。

我在第一次讀《學會提問》的時候,還是第10版,我搜了一下現在這本書的最新版已經到了第12版。

作為諮詢顧問和戰略經理,我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各種會議上度過。

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我注意到那些在會議中印象最深刻的人,往往不是口才最出色,或見識最廣博,亦或者是提出了深刻見解的人,而是那些提出了引發眾人深思的問題的人。

一個好的問題,足矣扭轉整個會議的方向和節奏,甚至影響公司的戰略方向。

提出好的問題的前提是,不僅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吸收了當下的所有資訊,而且還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跳出當前的局面,來審視當前的局面。

舉幾個實操中的例子:

透過提問使會議以結果為導向

這個事情誰來負責?誰來配合?最晚的截止時間是什麼?

透過提問使眾人進行全面思考

除了方案A,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選項?如果我們不採取方案A,會有什麼後果?這件事情的紅線/底線在哪裡?

透過提問來扭轉討論的方向:

我們現在所討論的挑戰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為什麼我們不討論一些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我注意到大家都在討論現象,我們這個會上需要的是行動建議,請提出可以執行的行動建議?

透過假設性提問來引導對方進行戰略聚焦:

在未來的90天裡,如果你只能做三件事,你會做什麼?如果將銷售團隊由7個大區縮編為5個大區,你會保留哪五個大區經理?如果未來提拔你到總監的崗位,你最缺失的能力是什麼?

我的十年書單之《怎麼沒早點讀到》7本私藏好書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個轉變也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關於學生思維的文章裡提到的思維方式有關。

有的時候,一個問題並不需要答案,也沒有完美的答案,我們需要的就是提出問題,提出質疑,提出假設

四、生涯諮詢 - 書寫自己的英雄故事

30+以後,感覺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迷惑和不確定性,一方面對可能到來的中年危機感到焦慮,另一方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感到畏懼,甚至對人生的意義感到迷茫。於是找了很多關於職業生涯的書籍來進行了主題閱讀。書籍確實能夠給人帶來力量。

由於我是心理學專業,所以我將這本心理學領域的《生涯諮詢》納入了職業生涯的主題閱讀書單。這本書的英文版是心理學近年來的最重磅的心理治療系列書籍中的一冊,這套系列書籍邀請了心理治療各個流派的大拿來寫的系列專著,在心理學圈裡很有影響力。

這本書的作者薩維科斯是職業生涯諮詢領域的大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成就不勝列舉,很難得的是這本書引入了很多諮詢案例,看起來讓人感同身受,語言也很生動。

這本書的作者倡導的理念是人生的英雄之旅的理念,

堅信每個人都想成就自己的精彩故事,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因此鼓勵在職業生涯中感到彷徨的人,去追溯自己的成長曆程、自己的求學經歷,自己所經歷的挑戰和成就,以續寫自己人生故事的角度來鼓勵我們在工作中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我受益於這本書中的啟發,決心走一條只屬於自己的路;

而另一方面的意外之喜,則是在我身邊的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嘗試著用這本書裡所提示的方法,來啟發對方去回憶、反思、暢想,結果鼓勵了好幾個小夥伴扭轉了他們的迷茫。幫助到別人的快樂,似乎比解決自己的疑惑更讓人有成就感

五、斯坦福商業決策課 - 用科學的方法做重要決定

《斯坦福商業決策課》和《生涯諮詢》都是我在職業迷茫期的職業生涯主題閱讀書單裡的書目。這兩本書可以說是一文一武,都不可或缺,

如果說《生涯諮詢》是指明瞭大方向的話,《斯坦福商業決策課》則像一個精準的導航儀,可以幫助我們精確地、可量化地以及視覺化地做出選擇

忘了在哪裡看過一句話,有時候我們就站在人生的一個重要岔路口上,但卻往往後知後覺,多年後再回頭看的時候才意識到其重要性。更難過的是,儘管接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去做重大的決定。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面臨的處境越發複雜,選擇也更為艱難,放棄的成本是越來越高。如何做出科學的選擇,是我們的人生路上必須補的一課

《斯坦福商業決策課》的作者是成功的教授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構建了一套方法論,幫助了很多企業家去“聰明”的做出商業決策;而正因為他的理論功底很強,因此這本書邏輯性和可讀性都非常強。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這本書裡面所介紹的決策樹模型,我直接拿過來用在了我老公的職業選擇(創業or打工)的問題上。

選項價值為機率*期望收益的和,比較之後,保持現在的工作是33。4萬美元高於接受初創公司的32。8萬美元。

這本書裡還介紹了龍捲風圖和路徑圖,我也非常喜歡,在工作中也會經常使用。

除了直接改變了生活的路徑之外,這本書還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每次至少要給自己或給對方提供三個選項,絕對不滿足一個選項;

透過係數模擬,將選項的成本和收益量化、視覺化;

敢於冒險,每次都選擇贏面更大的選項。

我的十年書單之《怎麼沒早點讀到》7本私藏好書

六、專業引導技巧 - 識別對方的假設,引導對方說出需求

這本書我也是先看的英文版,後來又買了中文版。讀這本書的起因是我要負責準備一次戰略研討的工作坊。由於工作坊涉及併購後的管理,各方存在利益衝突,而且對戰略共識意見非常不統一,因此我一直在找一些方法來幫助我去提高如何引導各方做出有效討論的方法。

這本書是一個身經百戰的會議引導專家所撰寫的書,分為理論手冊和實操工具手冊,可以先看理論手冊來武裝頭腦,再用實操工具手冊中的模板拿來就能用。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

要識別在會議中發言的人對話背後的假設,然後直接與對方澄清假設,解決會議衝突,明確需求,再進一步達成共識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技巧也改變了我的工作方式,

作者建議引導者要拿一張白紙,左邊記錄發言人的原話,右邊記錄對話背後的假設、邏輯漏洞,以及自己應該採取的行動。

透過這種方式,我在組織任何會議的時候,都彷彿開啟了上帝視角,以一個客觀公正的態度來指引會議的前進方向。

比如財務總監提了一個方案;說到一半銷售總監就明確表示不耐煩而且堅決反對,表示“財務總監完全不瞭解銷售的業務,並且揪住方案中的一個計算錯誤,指出財務總監最好先收集資料,再來談這個問題”。

那麼這其中銷售總監有3個假設:(1)只有像他一樣瞭解銷售業務的人才可以提方案(2)方案中的資料必須完全正確,只要有一處錯誤所有的資料都不可信(3)他不需要聽完全部的提案就可以做出判斷。此外,銷售總監還有一個潛在的沒有表達出來的需求,他希望財務總監在提出提案之前,可以先去徵詢他的意見。

作為引導者,這時候就需要把這幾個假設拿到桌面上指出來,並且建議讓財務總監做完他的簡報;同時也建議財務總監可以去進一步徵詢銷售總監的意見,並且指出來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共同的利益,並且就目的再次達成共識。

如果把這本書啃透了,在工作中可以如魚得水,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是降維打擊。

有一本書叫做《非暴力溝通》也是一本很好的促進人際間交流的書籍,其中心思想和這本《專業引導技巧》是一致的,區別則在於專業引導技巧更加具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七、How to take smart notes - 卡片筆記寫作法

這本書是我2021年讀過的最有收穫的書,之前在一篇文章裡就強烈介紹過,也是我的十年書單裡最新的一本。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彷彿給大腦做了一套大保健,感覺將認知又升級了。

書中的理念可以解決很久以來的一些困惑,帶著問題去這本書會收穫更大。這不是介紹如何記筆記,而是在啟發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穩健的從輸入到輸出的認知系統。

原則一:隨時記錄。

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並且在一天之內去整理這些想法

原則二:定期回顧。

我們需要的是定期回顧收件箱裡的想法並且思考這些想法會給我們的寫作或者是思考帶來哪些新的靈感和火花,也就是讓大腦去做的最擅長的事情,思考。

原則三:關注異見。

尤其需要記錄的是,那些和自己有的觀點不同的或者是自己之前沒有想到的一些觀點需要記錄下來。

原則四:持之以恆。

學者保持記錄和思考的習慣就像鋼琴家去練習彈奏的技巧一樣,需要持之以恆,去建立自己的練習系統。

原則五:跳出框架。

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是能跳出當前閱讀的框架去思考的能力,在自己讀一本書或的時候,跳出這本書的框架進行思考。這本書給了我哪些啟發?和其他的知識有哪些聯絡?他這麼寫的目的是什麼?我能提出哪些更好的想法和建議?這本書的侷限在哪裡?

原則六:以知識塊為單位。

衡量一個系統學習者的效率和產出的指標,可以用知識塊來進行量化,我們每天在學習的歷程中積攢了多少的知識塊,又把多少知識塊和現有的思維體系之間建立了聯絡。這就像是用集裝箱的方式來管理我們腦中的想法,把每一個的想法都視為一個集裝箱,統一的放在同樣的地方,它便於移動儲存檢索,也會大大的提升思考的效率

原則七:可追溯。

所以這是其中的關鍵,是建立編碼系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速有效的搜尋到這些資訊,經常有一個寫作和產出的過程。透過寫作的過程去搜索,並且經常回憶這些資訊。

原則八:不滿足於第一個想法。

在整理筆記和建立知識之間聯絡的過程當中,實際上也在培養我們一個新的思維習慣,就是再多想一步,不滿足於大腦中所產生的第1個想法,而是努力挖掘背後的第2個甚至是第3個想法。

這本書不是介紹如何記筆記,而是在啟發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穩健的從輸入到輸出的認知系統。

其實特別期待下一本入選的書會是誰,好書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