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看《認知驅動》怎麼說

要想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看《認知驅動》怎麼說

朋友的兒子中科大博士畢業,在杭州一知名企業上班,年薪50萬,30歲的年輕人能有這個收入,還是讓人很羨慕的。“十一”回老家卻聽說小夥子不想在單位幹了,壓力大,太辛苦,他想換一個收入高但不那麼辛苦的單位。無獨有偶,家裡一個親戚的孩子也要換工作,說現在的工作太累,想換一個收入高不太累的工作。我問她人家憑什麼給你高工資?就因為你畢業名校嗎?她沒說話,我知道這一問應該讓她有所思考,但遠不能說服她。於是就推薦她回去認真讀讀周嶺的新書《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以下簡稱《認知驅動》)。沒想到一週後,她在微信裡主動回覆我,說《認知驅動》觸動了她,她不辭職了。她明白了一個人只有創造價值,才能拿到相應的報酬的,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

沒想到《認知驅動》竟有這麼大的魔力,能讓一個迷茫的年輕人及時醒悟。

《認知驅動》是《認知覺醒》的姊妹篇,繼《認知覺醒》版後時隔一年出版。作者周嶺是位新銳作者,雖開始寫作時間不長,但處女作《認知覺醒》年銷量達15萬冊,各大平臺和讀者好評如潮。如果說《認知覺醒》表達了個人成長的對內覺察部分,那《認知驅動》則表達了個人成長的對外價值部分。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一個人改變自己的關鍵在於創造價值。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必須得先創造價值。那什麼是價值,為什麼說創造價值很重要,以及如何創造價值?下文從這三方面加以簡單介紹。

要想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看《認知驅動》怎麼說

一、 什麼是價值以及創造價值的重要性

所謂價值,通俗地說,就是對他人有用。無論是人或物,只要對他人有用,就是有價值。就好比我們寫文章,如果是膚淺的、缺乏讀者思維的,即便是短時間內博得受眾眼球,但時間長了,便會無人問津。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一定是內容稀缺,受眾讀了有用的作品。

同樣道理,年輕的大學生要想在組織中顯山露水,獲得重視,就得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持續關注應該服務的群體,努力做到對客戶、對他人有貢獻,為組織創造價值。只有當我們自身價值足夠大時,我們才能被別人強烈需要,才能得到想要的對等的回饋。如果你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幹,人家憑什麼要你,給你高工資?

世界著名的企業家希爾頓在給員工培訓時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塊普通的生鐵價值5美元,若是鑄成馬蹄掌後,就值10美元;要是敲打成工業磁針,就值3500多美元;如果加工製作成手錶發條,其價值就是它當初的5萬倍。生鐵久經打磨,價值越來越高,人也應該如此。

那麼作為一個人該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呢?

二、創造價值的最好途徑就是利他

在《認知驅動》中,作者透過現身說法,認為創造價值的最好途徑就是利他。利他就是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的愛。

要想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看《認知驅動》怎麼說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田和夫在20世紀80年代決定是否要參與日本通訊市場競爭時,他每天晚上臨睡之前都要不斷地問自己,參與電信市場競爭的動機是否至真至純,不摻雜私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只為了公眾利益——打破日本電信市場一家壟斷局面,降低百姓通訊費用?就這樣,直到他最終確定自己沒有絲毫利己之心後,才著手建設DDI公司,與處於壟斷地位的NTT進行競爭。結果,他以一個毫無優勢的電信門外漢與當時的日本電信寡頭NTT展開競爭,並最終在日本電信市場與NTT形成分庭抗爭之勢,最終降低了日本百姓的通訊費用。

當然,利他並不是要求你無端付出,不要自我,而是要求自己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即便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得是父母自身做好修煉,給孩子好的言傳身教,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做一個對孩子有價值的父母。

一個人只有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影響、吸引別人。比如有些父母想要孩子認真學習,天天唸咒似嘮叨著讓孩子好好讀書,而自己卻打麻將、看電視一樣不少,那效果肯定不會好。如果父母自己每天晚上伏案看書、學習、寫文章,做事認真有耐心,並且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你不用說,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變得學習認真起來。

在家裡如此,在組織中也是如此。只要你做好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就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吸引到別人。

三、創造價值的必經之路是做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

當然,做好自己,創造價值不是一兩天的事,需要持之以恆,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所謂長期主義者,就是指能夠努力長期堅持做一件事,並最終達成目標的人。像“神州十三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就是這樣一位長期主義者。

要想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看《認知驅動》怎麼說

她17歲成為飛行員,33歲進入太空講課,41歲成為宇航員。在她成功的背後,是她18年來對航天事業的持之以恆,是一生認準一件事,把它做到了極致。她17歲進入飛行學院,那種魔鬼式的訓練,連男學員都覺得苦和累,但王亞平看到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升入太空,她就發誓要成為中國的女航天員,並一直為此努力,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從未想過放棄。她用18年的時間,告訴我們,長期專注地做一件事,就可以實現夢想。

當然,要做到長期堅持做一件事,首先,要有認知驅動。亦即真正認識到幹某件事的必要性和好處時,才會驅使自己自覺地長期堅持去做這件事,並最終做成。

其次,要找到做這件事的長遠意義。意義可以激發我們持續堅持做好這件事的動力。為此,我們需要刻意、主動地多花時間,建設內在的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做好它的目標和計劃。

關鍵還要在重複中感受樂趣和動力。就像王亞平,她長期堅持訓練,是真的覺得這種訓練可以讓她離成為宇航員得目標更進一步,她樂在其中。

故此,作者認為,我們要想成為一個長期主義者,最好的模式就是長期樂觀、短期悲觀、當下愉悅。

就以作者從事寫作為例,從長期來看,他堅信寫作可以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在寫作過程中,他就始終堅持“價值寫作和知識寫作”的理念。短期來看,他每寫一篇文章都會精益求精,嚴格要求自己,這樣做雖然讓自己短期不舒服,但是他樂在其中,享受寫作的快樂。正因為如此,作者幾年堅持下來,已經出版了兩本書深受讀者歡迎的有價值的書籍。

正因如此,年輕人要想有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除非你長期堅持後做成一件非你不可的事,創造他人無法替代的價值,否則,就不太可能。也就是說,人只有為他人、為組織創造價值,才能體現自身價值,才能可能獲得高收入。而累不累,主要是一種感覺,如果你長期堅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一定會樂在其中,也就不會累了。

要想收入高又不累的工作?看《認知驅動》怎麼說

那怎樣才能做到長期堅持呢?作者認為應該多花時間做好3件事:

一是看清機制,找到長期努力的方向,防止盲目努力。也就是說,如果你想長期堅持做一件事,就必須多花時間去了解這件事,透過原理機制真正瞭解做這件事的好處,讓自己覺得不去做是一種損失。

二是尋找意義,注入持久動力。就像喬布斯,他在科技領域不斷創新的目的,不是生產蘋果手機,而是為了改變世界。喬布斯正是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意義,他的科技創新自然也就有了經久不衰的動力。

三是感受好處,體驗當下愉悅。當然,長期堅持做一件事,說到容易,做到難。時間長了,難免會感到疲憊,所以,需要我們轉換看問題的視角,把注意力主動放在做這件事的收穫上,體會樂趣,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就好比我們每天鍛鍊,就要去體會鍛鍊帶來的輕鬆愉悅感,這樣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如果我們堅持做到這三點,就一定能像王亞平一樣,做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在一生中努力做成一件對他人有價值的事,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有價值的人。

至於如何做成一件有價值的事,作者在《認知驅動》中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更多精彩盡在書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一讀,你一定會深受啟發,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