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三國演義上有一段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紛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似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王朝更替,聚聚合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它其實是唯一的孤例。

世界上那些帝國從來沒有這麼演化的,絕大多數是分了就不可能再合。

即使是如日本,萬世一系,它起碼也得有一個精神代號不變,這就是天皇萬世一系的背後心理。

我覺得這是因為宇宙擴張帶來的時空演化在起作用。

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宇宙觀

而中國的特殊就是不但周邊的地理格局造成了封閉體系,而且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變數。

封閉體系維持了一個不變的基本盤,而變化的是什麼呢?

青藏高原的不斷升高,造成的遊牧民族內侵,這會形成一個壓強,逼迫內部體系不斷髮生變革,來應對這個變化。

這有點像高壓鍋,任何食物都會更快地加速融合。

那麼,融合之後會保持原狀嗎?當然不會啊。

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青藏高原

如果說秦滅六國是百川歸海,這隋唐兩代可以說就是擠壓形成的高山峽谷。

在組織結構演變中,遭遇了非常險惡的胡漢矛盾,幾次三番突圍都難以解決。

於是,就像當年的秦川集團一樣,同一片土地又崛起了另一個軍事貴族體系關隴集團。

關隴軍事貴族體系,其實就是以小共同體的方式來隔絕民族矛盾的困境,這有點像當年黃種人在雪原上形成的家族體系。

然而,當它擴張到足夠大的時候,皇權這個大共同體就會與小共同體產生尖銳的矛盾。

這也是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隋煬帝急切地想要擺脫關隴集團,其實是 對他們無比恐懼的內因在起作用。

之後,唐朝的體系性困窘也來源於此。

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一樣,困守僵局,看不到希望,最後吃仙丹而死。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兩個人以拓邊為由把所有的關隴集團勢力調往邊疆,這是為何唐朝的版圖是唐高宗時期最大?

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唐高宗與武則天

然而, 這只是把危機後延了,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就遭遇了擴張瓶頸,這是因為西邊崛起了阿拉伯帝國。

於是,就不得不演變成中央與藩鎮的博弈關係。

可以說,秦朝也是這個基調,秦朝一開始也是人人持股的小共同體,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清晰,就是以秦川地區為根據地,只要是成年人,就得參軍。

隋唐兩個朝代實際上是延續了秦朝的路,只是共同體變成了關隴集團。

秦朝沒有一直拓邊,所以崩潰得快點。

這直接原因是因為秦始皇意外離世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秦朝內部還來不及整合。唐朝可以說是把秦朝的體制重新演練了一遍,並繼續延伸下去了。

這種體制的問題是沒有更多的土地讓國家去爭奪,現在的歐美也和秦朝唐朝一樣,遇到沒有新增市場的困窘。

當然,秦朝和唐朝都是遇到了非常強勁的對手,一個是匈奴,一個是黑衣大食,而歐美遇到的是全球化碰壁。

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唐朝時期的國際格局

它們都是在最巔峰滑落,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秦朝與隋唐也有許多不一樣,就是秦朝雖然統一了六國,但是六國人民並沒有認同它。

隋唐兩代在大共同體的認同上已經沒有秦朝時,那麼有阻礙了。

這主要源於漢朝獨尊儒術之後,已經重塑信仰,讓祖先崇拜與大一統體制沒有那麼衝突了。

這其實說明中華文明體系已經擴張到橫向空間不足的格局了,只能透過縱向空間來拓展流動性了。

這是科舉制度產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皇權需要更多的新增人來與宗法制對抗。

這也導致必須得從以武立國到文以載道轉化。

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也就是說,知識這個東西,是有侷限的,它在古代基本上都是一種縱向傳播的途徑,也就是說,讀書人也就只能教書,著書。

橫向傳播的機會並不多。

那麼,什麼人才會對它有鍥而不捨的追求呢?

一定是不認知就無法安分的人。

這其實是不安全感濃重的表達,沒有意義系統就坐立不安。

這其實是為何中國人搞科舉會選擇以文選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如果大多數人都能做到,還怎麼選人。

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科舉考場

這在唐代還沒有真正完善,因為關隴集團無法被帝國消化,只能不斷拓邊,以及後來的藩鎮割據。

也就是說,唐朝最大的問題也是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伸縮型的,並沒有固定的邊界。

在南北朝不斷向南方拓展之後,隋唐時期,也同樣向西北,東北拓展,它們在探索空間的最大可能。這也是為何隋唐是整個古代的巔峰的原因?

在思想層面秦朝在焚書坑儒,獨尊陰陽家,唐朝雖然在統治階層通道教,但是並不禁止儒教與佛教,而是相容幷蓄,把這三個思想融合在一個體系中了。

之後的上千年都是這麼個情況。

在西遊記中,有悟空,悟能,悟淨。

在紅樓夢中,有證空,證情。

至於唐朝的組織結構的轉化也與此有關,一開始那些所謂的均田制,所謂的府兵制,所謂的租庸調製,這是一個體系中的三個不同層面。

均田制是經濟,府兵制是軍事,租庸調製是人力資源管理。

說到底,三個不同體制在組織層面看,都是人人持股。

人人持股有一個前提,就是有一個非常好的預期。

也就是說,均田制是平均分配想象中的田地,並不是現實中的田地。

府兵制是為了這個想象中的田地去不斷拓邊需要的條件。

租庸調製是為了完成這兩個條件,而不得不出現的資源調配。

拓邊受挫之後,均田制就難以實施了,府兵制就不得不轉化為募兵制。

這都是體系受到格局影響之後的必然結果。

為何隋唐帝國是秦朝的翻版?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唐朝軍隊

安史之亂中,為何唐玄宗屢屢出現低階失誤?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對關隴集團的恐懼形成的。

而且,每次出現皇權爭奪,都會是最終獲得軍方支援的人最終獲勝。

而能夠讓軍方認可的人都是殺伐果斷的人,也就是說,只有這種人設,才能奪權政權,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憲宗李純。

之後,五代十國其實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屬於唐朝的皇權範圍之內的就是五代,原先皇權波及不到的藩鎮就演化成了十國。

這也很像是秦朝破滅之後的局面,秦川人民仍然是一個整體,他們 仍然認同一個皇權體制代言人。其他國家自然認同不同的封建制代言人。

從歷史作用上看,五代十國產生的原因是為了打破人們對小共同體的最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