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時間?且看曾國藩是如何成功打造湘軍水師的

上次講了曾國藩創立水師的第一個困難:產品。產品問題實際上是技術人才危機。曾國藩透過一系列的手段解決了該問題。詳見:一窮二白的曾國藩創立了令其封侯拜相的湘軍水師,他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我們聊一下他遇到的其他兩個創業問題。

創業之難:資金問題

曾國藩遇到的第二個難題便是資金問題:缺錢。

這是大部分初創企業的共同痛點。

咸豐三年八月,受到排擠的曾國藩遠走衡州,此時的他一窮二白。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名不正言不順,這就意味著他沒有實權。手中無權帶來的最大困惑就是難以籌措軍餉。大到攻城略地的武器裝備,小到士兵的吃喝拉撒,都是要花銀子的。

曾國藩創立水師的啟動資金四萬兩銀子來自風投大佬:咸豐皇帝。為什麼說咸豐是風投大佬呢?因為他在任命曾國藩幫辦團練後的四個月中,連續任命了42位團練大臣。曾國藩只是43為團練大臣之一,並且在這43人之中總督、巡撫、侍郎比比皆是,就連曾國藩的房師季芝昌也在其中。

沒錢沒時間?且看曾國藩是如何成功打造湘軍水師的

言歸正傳,曾國藩是怎麼要來這筆啟動資金的?

咸豐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曾國藩正式向咸豐帝申請創辦曾氏水師公司。在立項報告(奏摺)中,曾國藩指出前者江西、近者湖北,但凡是臨水城池無不遭受太平軍的蹂躪,而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原因就在於沒有水師。如果只是想要守住省城,那麼只需幾千精兵即可,可想要保全湖北整個省,那就需要多備炮船,水陸齊下。如今兩湖地區,沒有能用的炮船,沒有水師可用,在於太平軍的戰鬥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因此要想剿滅太平軍“

惟以戰船為第一先務

”。同時,他向皇帝表態,自己願意在衡州開展水師試點,一旦有所進展,到時自己將親率水師前往金陵。

接著,曾國藩話鋒一轉向皇帝提出,廣東給江南大營的十萬兩餉銀要路過長沙,不如留下四萬兩用於籌備炮船、招募水勇。

咸豐帝一看,原來水師這麼重要,有了水師才能天下太平,難怪之前老是不行。他很高興,於是硃批“所慮甚是,汝能斟酌緩急,甚屬可嘉”。

其實,曾國藩早就惦記上廣東這十萬兩餉銀了。在此之前,他就寫信給吳文鎔說,聽說老師請駱中丞籌撥兩三萬兩銀子給湖北。與其這樣還不如把廣東給江南大營的十萬餉銀全部截留。湖北是南北的咽喉之地,是長江的七寸。如今湖北危急,比金陵有過之而無不及。武昌有兵勇近萬人,一旦糧餉不濟發生譁變,那就徹底完犢子了。最後,曾國藩強烈建議由吳文鎔或者駱秉章向朝廷說明情況將此筆費用全部留下。

武昌解圍後,曾國藩的想法又變了。他寫信跟駱秉章說,自己打算在衡州正式籌備水師,為總督和巡撫分擔責任,並準備向朝廷從廣東那批餉銀中要八萬兩用於購買炮船。如果要不到這筆錢,那水師無從談起。想要靠幾千兩銀子就籌建水師掃清江面的想法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最終只會自取其辱。

曾國藩之所以放不下廣東這批餉銀,是因為實在窮得沒辦法了。組建水師需要軍費十萬兩銀子,而湖南藩庫裡只剩三萬多兩。最終,他和駱秉章商量後,向皇帝申請截留四萬作為組建水師的費用,不足之處由曾國藩透過眾籌(勸捐)解決。

曾國藩到衡州後,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勸捐,結果也只募得兩萬多串銅錢(摺合成白銀不到兩萬兩)。這些銀子是不夠的,於是曾國藩同時採用當時盛行的另一種資金籌集方式:賣官。

除了想方設法開源,曾國藩同時也搞起了節流。原先製作三板艇的預算是一千串銅錢,而實際做下來需要一千四百串,超支40%。船多需要的水勇也多,那麼將來虧空就更大了。因此他立刻寫信給湘潭分廠的褚汝航不要按原先所說的八十艘造了,最多再造五十艘。

不僅如此,為了省錢,他還截留了廣西巡撫勞公崇光派人送外湖北的兩百尊大炮以及護送的水手,作為戰船軍需。

曾國藩透過開源節流,維持著曾氏水師公司的基本研發。當產品正式進入市場時,通常需要一筆營銷費用,曾氏水師也不例外。

隨著隊伍越來越大,每天的開銷也變得極為可觀。他算了下,各種截留軍餉和捐輸款項加起來只能支撐到二月中旬。而大軍出征,一旦斷糧斷餉,那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不得不再次求助於駱秉章。他提前給駱秉章打了預防針,告訴他將來自己大軍出征時需要一筆“鉅款”,而這筆鉅款只能依靠省庫解決。那麼這筆鉅款是多少呢?八萬兩!

就這樣曾國藩多管齊下,一點點解決了資金問題。不過這個問題還將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困擾著他。

沒錢沒時間?且看曾國藩是如何成功打造湘軍水師的

創業之難:缺乏時間

曾國藩遇到的第三個難題便是時間問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有更多的時間來研發產品,可通常競爭對手並不樂意。

曾國藩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太平軍在各地四處開花,這讓清廷很是著急。咸豐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下令命曾國藩抓緊組建水師,並命其趕緊親率先前招募的六千楚勇由洞庭湖進入長江,順流而下,直奔安徽。為了讓曾國藩儘快出發,聖旨中還很難得地表揚曾國藩“忠誠素著,兼有膽識”。

這下曾國藩可發愁了。拿什麼去和江忠源會師?水師這個專案立項不到20天,基本團隊都沒搭建好。湘勇手頭就這麼些,不僅要防守湖南,還要協防湖北。

沒錢沒時間?且看曾國藩是如何成功打造湘軍水師的

不得已,曾國藩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如實彙報自己的處境。

首先是炮船。

自從上月底水師立項後,就開始著手造船,可是工匠水平不行,船的樣式也不合理,因此完全不適用。這個月水師專家成名標才來到衡州,督撫也派人送來了畫好的廣東拖罟、快蟹船式,這才有了眉目開始重新設計製作。到目前為止,已經造好了十艘,新船油漆未乾尚不能下水。不僅如此,船上的各種武器裝備也沒有準備好,即使日夜趕工,至少也得一個多月。如果買舊船改造的話,雖然能節約時間,但要想形成規模,也至少需要一個多月。如果炮船數量太少,那出去打仗等於送死,沒什麼意義。

曾國藩希望朝廷能讓廣西右江道張敬修帶上廣東的工匠儘快趕到衡州。此外,曾國藩還提出衡州只有五十尊大炮,而長沙新造的大炮基本要用於防守湖北和湖南。因此,現有大炮對於水師是遠遠不夠的。他希望張敬修能將其奉旨購買的洋炮和廣東炮一併帶來,只有這樣戰船才能備好。

其次是楚勇六千。

募勇六千源支援江西和湖北,後來兩地解圍,加上缺錢,一直沒能實現。即便如此,先前已經派江忠濬率一千楚勇前往支援安徽。最近忙著籌建水師,因此剩下的五千還沒著落呢。只有船、炮、水勇三者具備,水師才能出動,完成水陸並舉。

最後,曾國藩在奏摺中指出“事勢所在,關係甚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必須明春乃可成行”。

曾國藩的奏摺到達京師後,達官顯貴們一聽要到明年春天就坐不住了,他們哪裡能理解地方上的這些苦處。咸豐下旨嚴厲斥責曾國藩:

現在安省待援甚急,若必偏執己見,則太覺遲緩。朕知汝尚能激發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濟燃眉。今觀汝奏,直以數省軍務,一身克當,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時漫自矜詡,以為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於天下?著設法趕緊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擔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

曾國藩接到這硃批犟脾氣也上來了,他寫了一封很長的奏摺逐條表明自己的態度:

必須等到廣東的大炮到達,戰船裝備完畢才能出征;

黃州、巴河已被太平軍佔領,因此必須先掃清湖北境內的江面才能支援安徽;

武昌位於金陵上游,太平軍對其虎視眈眈,當務之急是保住武昌;

湘勇正忙於剿匪,無法立即撤回,等來年正月與水師一起東下。

最後,曾國藩強調自己本應在家丁憂,只因“大局糜爛”,自己不敢推辭才奪情復出辦理團練。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自己竭盡全力替朝廷辦事,至於有多少成效也不敢保證,但至少問心無愧。面對皇上的斥責我也很是惶恐,不過“與其將來毫無功績,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時據實陳明,受畏葸不前之罪”。

皇帝一看很無奈,畢竟曾國藩說的還是有道理的,因此也拿他沒辦法,只能下旨:知道了。成敗利鈍固不可逆睹,然汝之心可質天日,非獨朕知。若甘受畏葸之罪,殊屬非是。欽此。

雖然頂撞了皇帝,可曾國藩心裡很清楚,留給自己的時間確實不多了。不過他內心也很堅定,產品不成形是不能過於著急推向市場的,否則將永無翻身之地。

由於水師沒有籌備好,曾國藩甚至拒絕了座師吳文鎔的求援。當時太平天國名將韋志俊率部進入湖北,直逼省城武昌。身為湖廣總督的吳文鎔鑑於省內兵力不足,於是向曾國藩發出求援,希望他能儘快派兵支援武昌,掃平湖北境內。

可曾國藩並不急於出兵湖北,他告訴老師,彆著急,你就安心守住武昌。他甚至建議吳文鎔抗旨,不要聽命出征,你現在出去等於送死。至於掃平湖北境內,你等等,等我水師連成再說。

於是,吳文鎔一拖再拖。沒想到湖北巡撫崇倫一看他沒反應,開始想方設法挖苦諷刺他,說他貪生怕死。吳文鎔被氣昏了,他說道:“吾受國恩厚,豈惜死?以將卒宜選練,且冀黔、湘軍至,收夾擊之效。今不及待矣”。

吳文鎔知道自己此行兇多吉少,他給曾國藩的信中交代道:“吾意堅守待君東下,自是正辦。今為人所逼,以一死報國,無復他望。君所練水陸各軍,必俟稍有把握而後可以出而應敵,不可以無故率爾東下。

東南大局恃君一人,務以持重為意,恐此後無有繼者。

吾與君所處,固不同也。”

結果如曾國藩所料,吳文鎔兵敗黃州,投水而死。

曾國藩的兩次拒絕並不意味著他不知道時間的緊迫性,而是他很清楚在哪些方面必須等待時機成熟。

曾國藩並不是在等天時地利人和的那一刻,他知道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因為對手不允許。

在正式出征時,曾國藩的水師幾乎是沒有經過什麼訓練的。他選擇的做法是,出征後每天抽出時間訓練,邊走邊訓,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這其實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網際網路思維,特別是馬化騰的騰訊思維:

小跑前進,試錯迭代

沒錢沒時間?且看曾國藩是如何成功打造湘軍水師的

就這樣,曾國藩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讓湘軍水師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