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365天——元素週期表誕生

最神奇的表格

一張不足幾百字的表格,能把物質世界最深層次的秘密揭示出來,堪稱是個奇蹟

。看到這張表格,人們突然發現,原來紛繁複雜、姿態萬千的大自然,竟然有如此簡單的一面。它顯示了自然界的簡潔、有序,還揭示出物質週期性的內在聯絡,令人叫絕。揭開大自然簡單、有序秘密的就是這張元素週期表,它的問世,徹底改變了人對自然界的看法,更促進了近代化學的發展。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週期表誕生

從初中開始,這張表就開始折磨我們

更具傳奇性的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是週期表的主要創始人,但週期表並非是一下子從他頭腦中冒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十幾年的摸索才發現的!

在門捷列夫時代,人們所知的元素一共只有63種,對原子的結構更是一無所知,不僅元素大家族的資訊不完整,許多元素所公認的原子量和化合價也並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確認出它們的週期關係並不容易。

1834年2月7日德米特里·門捷列夫生於西伯利亞託博爾斯克,1856年獲得化學學位後,他擔任了彼得堡大學教師。在講授“基礎化學”時,他本可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照本宣科,但他卻對所講授的內容存有疑問:究竟為什麼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化學性質?為什麼有些元素的性質彼此相近?有些又相差甚遠呢?元素的原子量與性質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絡?為了尋求答案,他製作了像紙牌一樣的卡片,並把收集到的元素性質記錄在上面,還常常拿出這些卡片,邊翻看,邊琢磨。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週期表誕生

門捷列夫已經是郵票中的人物了

1859年,門捷列夫去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在這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學。有心人容易捕捉到靈感,在赴德的第二年,從德國卡爾斯魯厄化學大會上,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後來他回憶說:“我的週期律決定時刻是1860年……,在這次會上,我聆聽了義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的演講……,一個想法湧上心頭,這就是元素的原子量遞增而使性質呈現週期性變化的想法。”說明此時,在探索元素間關係的時候,他悟出了一個重要線索,這就是原子量和元素性質週期性關係。

1862年,門捷列夫去巴庫油田考察,在對液體進行研究中,他又重測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把得出的結果記錄在卡片上。1865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門捷列夫擔任彼得堡大學化學教授。兩年以後,他參與籌備法國工業展覽會的俄國展館,藉此機會,他參觀了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許多化工廠和實驗室,令他大開眼界。

元素卡片魔術

門捷列夫在黑暗中長時間找不到方向,能帶給他一絲光亮的只有經他的雙手積累出來的一堆卡片。

在整理這些卡片時,他先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把元素順序排開。他發現,性質相似的元素,原子量並不相近,原子量彼此接近的元素性質卻並不相同,元素的性質是否有著週期性呢?當他把性質相似的元素按著列排起來時,果然發現了週期性,令他茅塞頓開!十幾年的黑暗摸索,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他立刻把這個靈感捕捉下來,寫出了第一個小表。依照現在的眼光,這個小表著實讓人看不懂,但對他來說,這是一縷照亮前進方向的光。這份表格發表在俄國化學學會會刊上,事實上,這時門捷列夫病了,這篇文章是由他的助手尼古拉·曼舒特金代他發表的。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週期表誕生

這個手稿體現了門捷列夫的思路

1869年2月19日,門捷列夫終於排出了一個週期性的元素表。對著這張表格他做了仔細的研究,得到如下結論:無論是簡單物質還是化合物的性質,都應該與原子量週期變化有一定的依賴關係。

從週期表所處的位置,他大膽地指出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並不準確,如那時公認金的原子量是169。2,如果按照這個量,它應該排在鋨、銥和鉑的前面,因為當時它們的原子量分別是198。6、197。6和196。7,而門捷列夫堅持認為,金應該排在這3種元素的後面,它的原子量應該重新確定。果然,重測的結果鋨是190。9,銥是193。1,鉑是195。2,而金的原子量是197。2,證實了門捷列夫的論斷。就這樣,按照這張週期表,門捷列夫先後調整了17種元素的序列,重新測定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例如鈹的原子量從14調整到9,使元素按照相對質量週期性遞增的序位從H-Li-B-C-N- Be-O-F糾正為H-Li-Be-B-C-N-O-F。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週期表誕生

最初的表和現在的表還有一定差距的

週期表的預言

就這樣,利用元素的原子量確定了週期表,又利用週期表核實了原子量,經這番調整,元素的週期性質如撥開雲霧見青天般地立刻呈現了出來。例如,從鋰到氟金屬性逐漸下降,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從典型的金屬變成典型的非金屬;序列中的化合價也呈現了漸變的規律:從鋰到氮,正化合價從+1上升到+5,從碳到氟,負化合價從-4上升為-1。

最初的週期表上有很多的空格,門捷列夫從理論上不僅預言了11種尚未發現的元素,還預言出它們的重要性質。例如在鋅和砷之間有兩個空格,他預言出這兩個未知元素的性質分別具有類鋁和類矽的性質。在這一預言的4年後,法國化學家布阿勃朗用光譜分析法,從鋅礦中發現了鎵,這就是門捷列夫所預言的“類鋁”元素。鎵的發現充分地證明了元素週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條客觀規律,為以後的元素研究、新元素的探索以及新物質、新材料的尋找提供了一個可遵循的規律。

還有最早的週期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門捷列夫建立元素週期表的5年以前,即

1864年,德國化學家邁耶爾已經發現了元素的週期律。在當年出版的《現代化學論》一書中,他就說過,“在原子量數字上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性,這是毫無疑義的。”在這本書中,他還畫了一張跟門捷列夫的週期表非常相似的表格,

後來又做了調整和補充,1870年,他得出一張比門捷列夫週期表還完整的元素週期表。然而,德國人謹慎小心的性格使他對這個重要發現遲疑不決,當時他說:“在差不多每天都有許多新事物出現的領域裡,任何概括性的新學說隨時會遭遇到一些事,這些新出現的事會把這一學說否定。這種危險是存在的……,因此我們必須特別小心。”1880年,當他見到門捷列夫發表的週期表以後,他坦言“我沒有足夠的勇氣,能像門捷列夫那樣深信不疑地做出預言。”這一謹慎,不僅使他錯過了首先發表,也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週期表規律的原理

後來,門捷列夫的週期表又經過了數次調整,特別是1905年經著名瑞士化學家維爾納改制之後,才變成現在的格式。但在當時,人們仍然不知道“原子序數”實在的物理意義。1913年,經英國物理學家莫斯萊確定,“原子序數”實際上是原子的核電荷數,

從此,元素週期律被表述為元素性質隨核電荷數的遞增發生週期性的改變

啟示錄

門捷列夫一個靈感雖然據說來源於夢,但是沒有之前十幾年幾十年對本領域知識的深耕,是不可能做出合理的聯絡的。

麥耶爾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其實科技創新,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技術能夠馬上服務大眾,關鍵在於一個字——新!只要足夠新,未來就能夠存在不斷進化的可能!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週期表誕生

希望你從知識中獲得能力,做真正的自己。——謝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