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錄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看著古代的那些地圖,只有幾個關鍵的標誌分佈在整幅畫卷上,感覺就像在看一幅藏寶圖。這樣一幅沒有座標、沒有高程的一幅完全沒有比例的地圖,就和小孩子們畫的幾乎沒有區別。習慣了現代地圖的我們,如果只拿著古代的地圖的話,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都是個問題。有時候不禁會在想,古人們拿著一幅這樣的地圖真得能起作用嗎?

《山海經》記錄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當仰慕中華文明西方人來到中國,最先打破他們心目中的神話的就是地圖。1793年英國使團來到中國的時候,馬嘎爾尼把在中國的見聞整理成冊。馬嘎爾尼在《馬嘎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中是這樣記載的:

和天文學有關的地理學,他們的知識同樣有限,和前者一樣看來沒有什麼進展。他們自己的國家被認為佔據了一塊方地的中央,其餘的不過是些海島。當耶穌會人士首次進入中國,發現他們國家的地圖都是簡陋和不正確的,沒有尺寸和比例。一條山脊穿過一整個省,一條河經過半個省。如今他們有清楚和準確的全國地圖,按照在全國所做的最初調查繪製,這是耶穌會士幾年的不倦勞動完成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直到清朝還在使用這樣的地圖?馬嘎爾尼使團認為:

清朝政府自大的政策導致有意輕視任何新的或外國的東西,完全缺乏對任何創新的鼓勵,這就大大損害了技術和生產的發展!

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是片面的。因為從古代直到清朝,這種樣式的地圖一直在發揮著它的作用。換句話說,在當時的環境下,這樣的地圖已經夠用了。正因為如此粗糙的地圖就夠用了,所以也就不需要更加精密準確的地圖。說白了也沒那個需要,也沒那個必要。

《山海經》記錄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我們打聽一個地方,指路的人會告訴你:往北走兩個路口,然後往西再走三個路口就到了。像我們這裡容易混亂方向的城市,指路的人會這麼告訴你:順著這條路往前走兩個路口,然後左拐再走三個路口就到了。這時候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具體多少米,更不需要什麼東經多少度、北緯多少度。因為前面那粗略的指示,已經夠用了。

為什麼我們古代的地圖中國永遠是在中心,就是因為那時的地圖就是一個這麼指示的地圖。確定了一個基準點,然後就是從基準點一個一個的把標誌標上去。由於需要強調標誌,所以山川河流等都是畫的比較大。如果需要再明確一些,就在那些標誌物上再附上文字,更加詳細地再描述一下。

如果我們把古代的那些地圖,全部換成文字來進行描述。這時候的全部用文字進行描述的地圖,看起來是不是就是《山海經》的那個樣子?整部《山海經》充斥著××裡有××山,再過××裡,又是××山或者××河。這不就是典型的文字描述型地圖嗎?

《山海經》記錄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由於沒有精確的尺寸,所以這樣的文字更加註重的就是對標誌的描述。單純一座山或者一條河流,看起來都是差不多。所以為了更好地區分,就在描述上記錄了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獨特的動物或者植物,獨特的神話傳說,都是區分這些標誌的最好描述。有些已經被大家熟知歷史事件,也就記載在事件發生的地點上了,無形中也保留了一些史料。

在沒有精確定位的年代,標誌就是指示的最好方式。分佈、特產、人情、歷史就是構成標誌的幾個要素。山川河流的分佈,每個地點的動物植物,每個地點的風土人情,每個地點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所有這些加起來就是《山海經》所要表達的資訊。

綜上所述,《山海經》就是一本地理書,是一本文字描述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