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xcus叢集作業系統Q&A(二)

Laxcus叢集作業系統Q&A(二)

10)問:應用軟體我明白,但是Laxcus分散式應用軟體我怎麼理解呢?

答:首先你得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什麼樣的作業系統,就有什麼樣的應用軟體。我們現在用的作業系統,無論是手機作業系統,還是PC作業系統,或者是伺服器作業系統,也無論是圖形介面的,還是字元介面的,包括Windows、Macintosh、Linux、Unix、iOS、Andorid,它們都屬於單機作業系統,一個作業系統只能管理一臺計算機,所以在單機作業系統上執行的也只能單機軟體,執行範圍只在這臺計算機上。而Laxcus不一樣,它是叢集架構的分散式作業系統,一個作業系統會分散到很多計算機上,同時管理很多的計算機執行,相對應的,在Laxcus上面執行的應用軟體,也都是基於叢集架構的分散式應用軟體。這些分散式應用軟體會在系統排程控制下,分散在很多計算機上同時執行。因為Laxcus提供的算力非常巨大,分佈應用軟體擅長的工作通常都是單機應用軟體無法完成,或者短時間無法完成的工作。比如3D影象渲染、新材料的研發、基因預序、天氣預報、各種空間天體的模擬試驗,還有大量的雲原生業務,都是分佈應用軟體最擅長的工作。

11)問:Laxcus強調自己是基於叢集架構的分散式作業系統,什麼是叢集架構,和鴻蒙這種分散式作業系統有什麼不同?

答:首先咱們先從業務角度來理解,鴻蒙屬於面向To C領域,也就是消費電子類的作業系統,它對應的是手機、PDA、車載裝置等消費電子產品,特點是如果多種消費電子產品都使用鴻蒙系統,它們之間就可以互通互操作。而Laxcus的應用場景是雲計算、超級計算機、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是面向To B的作業系統,凡是涉及大規模、超大規模的分佈儲存和分佈計算業務,都是Laxcus擅長乾的活。

再看系統的基礎架構。鴻蒙在系統底層嵌入互動模組,讓應用軟體更容易實現相互操作。這種設計嚴格來說,底層邏輯上還是屬於客戶機/伺服器性質的作業系統。而Laxcus在底層架構上取消了客戶機、伺服器的概念,在Laxcus叢集環境裡,一臺計算機做為一個節點存在,每臺計算機執行過程中,即可以是客戶機也可以伺服器。當計算機上的應用向外傳送工作請求時,它是客戶機。在接受工作請求時,它又是伺服器。相比客戶機/伺服器架構,集體架構的體系優勢是,能夠支援的計算機規模指數級擴大, 應用軟體在處理大規模、超大規模的業務時,更加容易和遊刃有餘,在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程式碼程式設計也更加簡單。而客戶機/伺服器上的應用軟體沒有這種體系支撐,在這方面就相形見絀了。

12)問:Laxcus的可調CAP和CAP有什麼不同?

答:先說定論:可調CAP是在CAP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CAP是針對分散式系統提出的一種理論。它的理論要旨是,在分佈環境裡,分散式處理的三個基本要求: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割槽容錯(Partition Tolerance)。最多隻能滿足其中兩項,另一項就要被捨棄。CAP理論最早在2000年提出,經歷20多年發展,已經被很多分散式應用所證實。回到我們的現實分散式場景中,如果分割槽容錯得不到保證,任何分散式處理工作將無從談起,所以“P”成為基本需求。這樣使用者在規劃自己的應用設計時,只能在CP和AP之間進行選擇。比如WEB業務強調高併發能力,即高可用性,允許一定額度的錯誤,這樣就可以放寬了一致性的限制,就選擇AP方案。而線上支付系統則必須保證最終資料的正確性,對資料一致性有很高要求,就選擇CP方案。

目前的分散式環境,CAP規則需要開發者來實現,現在Laxcus把CAP整合進來,並且提供了由使用者定製和分配的CAP策略,這就是可調CAP策略。CAP策略允許使用者透過分散式命令來完成,系統會操作應用軟體,透明地適配使用者定義的可調CAP策略。從使用者和開發者角度來說,分散式應用軟體的使用和開發工作大大減輕。

可調CAP策略是Laxcus資源協同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13)問:為什麼Laxcus允許一個使用者賬號有多個人同時使用,底層邏輯是什麼?

答:你說的是“Single User/Multi Member(單賬號/多成員)”規則吧?這事得放在現實場景下來看。

在目前我們很多應用時,比如QQ、微信、郵箱,確實是只允許一個賬號只能有一個人使用,但是在Laxcus叢集作業系統不是這樣。打個比方,如果在其它平臺執行Laxcus分散式應用軟體,它會首先要執行登入Laxcus叢集的工作,校驗成功後,才允許進入Laxcus叢集執行分佈處理。這時的校驗記錄,會儲存登入計算機上,做為一個“Member”存在,直到登出才清除。如果你同時執行多個應用軟體,在登入計算機上就會有多個“Member”,這就是“單賬號/多成員”存在的理由。

還有一些應用場景也是“Single User/Multi Membe”存在的理由。比如在實驗室裡,大量科研人員是需要協同工作的,這時就需要共享資料,共用計算機資源,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每個賬號只能一個人使用,從系統設計上來說,確定簡單了,但是對科研人員非常不方便,所以這也是“Single User/Multi Membe”的原因。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你如果能夠參與一些市場調研,會有更多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