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泰君安,肖潔)

1。 十年全球模擬晶片龍頭的併購成長

全球模擬晶片龍頭地位較為穩定。主要由於大模擬行業重視經驗積累、研發 週期長、產品種類多、價值偏低等特性,其產品和技術很難在短時間內被複制 與替代,再加上頻繁的併購,因此強者愈強、近二十年市場份額不斷向頭部集 中。另一方面,由於模擬晶片產品種類和下游市場種類較多,排名第一的德州 儀器市佔率也不超過 20%,沒有形成壟斷,其他廠商在細分領域有機會切入。

前十大模擬巨頭中,只有 TI 和 ADI 實現了長期的高比例分紅,2006 年至今 的分紅比例分別為 43。56%和 51%。從股價表現上看,TI 和 ADI 在 90 年代 (1991-2000)實現了 20 倍以上的漲幅,年複合收益 35-40%;在經過 2001- 2010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的休整期後,2010-2020 年十年內又實現了 6-7 倍的漲 幅,年複合收益 20%以上。

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十大巨頭中也有半數來源於 90 年代末的剝離、兼併、整合。恩智浦是由飛利 浦(Philips)於 2006 年剝離的半導體業務;安森美是由摩托羅拉於 1999 年剝 離出來的半導體業務;英飛凌則是由西門子(Simens)於 1999 年剝離的半導 體業務;瑞薩成立於 2003 年,是三菱和日立半導體業務的合資企業,於 2010 年合併了 NEC 電子。 2015 年之後,國際上大型併購交易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我們認為除了行業 增長遇到瓶頸之外,更重要的是歐美市場極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友好的併購私 有化條件(溢價率低),以及經歷了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的長達十幾年的低增

有意思的一點是,作為相對輕資產的模擬晶片龍頭國家半導體的資產負債表 的惡化到 2011 年被併購的淵源,除了訊號鏈業務下滑之外,要追溯到 2008 年 金融危機時的大規模舉債回購股份。也就是說,TI 在 2011 年併購國家半導體 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算是主動地戰略性併購,更多地是資產價格低估下地“撿 便宜”。2017 年被 ADI 併購地 linear 在 2007-2008 年也有相似地經歷,甚至 所有者權益直接轉負。

2。 德州儀器:十年穩健的內生性成長

德州儀器在 1996-2011 年間頻繁併購,成為地位穩固的行業巨頭。 其電源管理產品的發展主要是透過 1999 年的兩個關鍵性收購:TI 在 1999 年 10 月以 1670 萬股普通股收購了從事電源脈寬調製技術開發的 Unitrode,在 同年 12 月以 140 萬普通股收購了 Power Trends。 在訊號鏈領域也有兩個關鍵性收購:TI 在 2000 年斥資 76 億美元(大約 8800 萬股普通股)收購 Burr Brown,後者專注於高效能模擬,主要產品是資料轉 換器和放大器。此次收購擴大了 TI 在新型高效能模擬產品領域的地位,並 使 TI 有能力向客戶提供 DSP 幾乎所有的模擬元件。另一次是 2011 年收購 國家半導體。

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2011年,對 NS的收購填補了 TI 在資料轉換器領域的一部分空白,從而拓寬 資料轉換器各領域市場。2010年全球模擬 IC市場,TI 以 14%的市場份額位 居榜首,而在收購了 NS 之後市場份額擴大到 17%。在資料轉換器市場,兩 者分別佔 22%和 3%,合併之後和排名第一的 ADI(48%)還是有差距。收購 NS 之後,TI 的模擬產品主要分為五大部分:高效能模擬、電源管理、大批次 模擬、DLP 和原 NS 的產品(命名為 Silicon Valley Analog),NS 作為一個獨 立的產品線存在,直到 17 年才併入其他模擬產線,可見收購 ns 之後更是經 歷了長達 5-6 年的整合週期。(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000-2020 年 TI 利潤增速高於收入增速,除了併購 NS 這單之外並未有大規 模的併購動作,真正實現了內生性的增長和營運能力的提升。 TI 收購 NS,是管理能力的輸出,同時因為資產價格相對低估,管理改善帶 來的價值提升有空間。從財務資料對比來看,NS 的毛利率高於 TI,但費用率 大幅高於 TI,當訊號鏈整體業務規模收縮之後帶來費用高企以及週轉下降, 更雪上加霜的是 2008 年舉債 15 億美金回購股票,佔比高達 32%,加劇了資 產負債表的惡化,也給 2011 年的被併購埋下了隱患。

德州儀器及時剝離利潤率低的業務,聚焦核心業務和重點行業,在汽車和工 業領域有深厚的歷史積累。2000 年重金收購的 BurrBrown 之後,德州儀器 致力於組合主力產品 DSP 與模擬 IC 的業務模式,鞏固其在資料轉換器與放 大器領域的優勢地位,並在模擬 IC 領域以 14%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位。 2005 年起,德州儀器先後出售了 LCD、DSL、感測器、手機基帶業務,將 重心從手機市場轉移出來而佈局汽車和工業領域。

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2011 年之後德州儀器便聚焦核心業務發展。在智慧手機出現後,手機基帶的 重要性不斷提高,而德州儀器缺少通訊基帶領域的專利,手機廠商如果使用 其晶片還需要搭配其他公司的基帶晶片,成本較高。這導致德州儀器和手握 大量通訊專利的高通進行競爭時,經常處於下風。因此德州儀器在 2012 年 裁撤了無線部門,逐漸放棄了移動晶片市場。對比射頻巨頭思佳訊 (Skyworks)的財務資料來看,TI 的整體盈利能力(毛利率 50-70%,淨利 率 20-40%,roe20-60%)確實遠遠高於射頻龍頭 Skyworks(毛利率 40- 50%,淨利率 10-30%,roe10-30%)。

3。 亞德諾:十年高舉高打的併購典範

ADI 分別於 2014 年、2017 年、2021 年完成了三單大規模併購,且併購規模 越來越大,2021 收購的 Maxim 已經位列 2020 年全球十大模擬晶片第 7 位。 ADI 的週轉率和 ROE 被鉅額商譽拖累,下滑至歷史最低水平,兼併收購整合 的效果至少還需要 3-5 年的時間體現。

ADI 在 2014 年收購了射頻廠商 Hittite Microwave,後者的主要產品為射頻、 微波和毫米波應用高效能積體電路及模組。此次併購使ADI 的射頻技術不再 侷限於 6GHz 以下,實現了從 0 到 110GHz RF 頻段、微波頻段、毫米波頻段 的全頻段覆蓋。此外,ADI 的市場影響力得到加強,包括工業應用中的測試 測量、國防以及航空航天;通訊市場中的蜂窩基礎設施、微波、光纖通訊及寬 帶市場;汽車中的駕駛輔助系統。

ADI 在 2016 年收購了電源巨頭 Linear。Linear 被整合進 ADI 後,以子品牌 Power by Linear 為客戶提供高效能電源管理產品。尺寸方面,Linear 一直在 提高產品的整合度,推出系統級的模組產品,小體積、低成本、高可靠。電流 方面,依靠獨有的封裝技術, Linear 已經將單片電源的最大電流提到 50A。EMI 方面,Linear 研發出 Silent Switcher,有效降低了磁場對外輻射的干擾。收購 完成之後,ADI 的市佔率從 15年的第四名提升到 17年的第二名,佔8%(TI 佔 18%)。工業、通訊和汽車三個領域佔了 ADI 80%以上的營收。這三個方 向需要支援的產品的週期比較長,且對可靠性、效能穩定性都要求比較高,而 這也是新 ADI 所擅長的。

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ADI 在 2021 年收購 Maxim。在下游市場方面,這次收購將把 Maxim 在汽車 和資料中心市場的優勢,與 ADI 在工業、通訊和數字醫療市場的優勢相結合, 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產品和技術方面,Maxim 在微控制器和 RF 無線電路 等領域有優勢。從 DC 到 100 GHz、納瓦到千瓦、感測器到雲,ADI 將擁有超 過 5 萬個產品。 ADI 和 Maxim 都受到了中國市場國產化替代的影響,近三年收入有所下降。 2019 年 Maxim 在通訊市場和資料中心市場業績下滑分別超過 25%和 15%, 工業下降接近 10%;ADI 在消費類下滑 12。1%,資料中心下滑 10%。併購也 是為了抱團取暖,收縮消費和通訊業務,強化工業和汽車領域的優勢。(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 英飛凌:併購服務於“產品-系統-服務”的戰略定位

“從產品到系統再到整體解決方案”是英飛凌的長期戰略,系統級功能也意 味著模擬和數字功能的整合,而 2019年收購賽普拉斯是數字化的關鍵一步。 公司產品覆蓋硬體層和軟體層的器件、模組和晶片。硬體層包括:基礎技術 (如 12 寸薄晶圓製造技術)、分立器件(如 CoolMOS)和整合模組(整合模 擬與數字功能,例如 XENSIV Si 麥克風)。軟體層包括:部分系統級功能(固 件,例如 OPTIGA 晶片)和完全系統級功能(演算法,例如 AURIX 晶片)。

賽普拉斯擁有包括微控制器、軟體和連線元件等具差異化的產品組合,與英 飛凌具領先地位的功率半導體、感測器和安全解決方案優勢高度互補。在物 聯網,英飛凌的安全專長加上賽普拉斯的連線技術是關鍵的互補。下圖中以 空調所需產品為例,收購主要補充了無線和 MCU,這是物聯網市場不可或缺 的重要部分。在汽車半導體,微控制器和 NOR 快閃記憶體的擴大組合,有利於公司 拓展駕駛輔助系統和汽車全新電子架構上的應用。

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合併後英飛凌躍居汽車晶片龍頭。收購前的英飛凌在功率器件和模組市場, 以及基於微控制器的智慧卡 IC 業務市場,份額都排名第一,在汽車半導體市 場排名第二。2015 年恩智浦併購了飛思卡爾,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 體公司。除了汽車之外,其他競爭對手在物聯網市場的頻頻發力,例如瑞薩電 子先後吞下 Intersil 和 IDT,帶來的豐富產品組合。恩智浦在又補充了 Marvell 的無線事業部,加強了在連線方面的佈局。而這些方面又不少是英飛凌的短 板。但在收購賽普拉斯之後,英飛凌做了補全。

5。 思佳訊:射頻賽道的成長性凸顯

思佳訊成立於 2002 年,由 Alpha Industries 和 Conexant 的無線部門合併而成。 公司專注於射頻領域,產品覆蓋 SAW 濾波器、射頻 PA(包括 4G PA、5G PA 和基站 PA)、射頻開關和 WIFI 射頻前端模組等,並有較強的晶片整合能力。 公司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射頻賽道的成長性。

模擬晶片行業研究:龍頭的併購成長

其一,移動市場為射頻前端帶來 的巨大紅利。4G 到 5G 的轉變對射頻產品的數量和效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單 機價值量顯著提升。其二,服務智慧手機國際龍頭,把握了中國市場崛起的 機會。Skyworks 在 2017 年的前三大客戶為蘋果、三星和華為;自 2015 年起 就在中國市場佔了較大份額,如今是 OPPO、Vivo 和小米生態的供應商。 Skyworks 的併購次數和規模都相對較小,被併購標的很多是其他廠商的某一 部分業務。

Skyworks 在 2007 年併購了飛思卡爾的功率放大器 PA 業務。在 2011 年公司以 2。75 億美元收購了 SiGe Semiconductor 完善了其在射頻前端業 務的佈局,可拓展產品領域包括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膝上型電腦和 家庭自動化系統。2014 年公司與松下合資成立 FilterCo,佈局 BAW 濾波器業 務。2021 年 7 月公司以 27。5 億美元收購了 Silicon Labs 的基礎設施和汽車業 務,以提升在汽車、工業、通訊和資料中心等領域的市場份額。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