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我們經常說:說話是一門藝術,但在藝術之前它首先是門技術,一門關於語義的技術。

語義?對,就是語義效應!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什麼意思呢?先來看這兩個故事;

有個基督徒問神父:神父,請問禱告的時候,可以吸菸嗎?神父痛斥他:當然不可以。禱告的時候必須非常虔誠,怎麼能吸菸呢。這個基督徒想了想,換了一種問法:那請問神父,吸菸的時候,可以禱告嗎?神父說:當然可以,孩子,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禱告。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有意思;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問法,截然不同的答案。為什麼?因為這“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問法”所表達的“語義”,是不一樣的。

禱告是好事,吸菸是壞事。在禱告時吸菸,好事既成事實,你要做壞事,這怎麼行!吸菸時禱告呢?壞事既成事實,你想做好事?那必須可以啊!

“在禱告時吸菸”的語義是“失”,“在吸菸時禱告”是“得”。受“損失規避”心理的影響,神父只接受“得”,不接受“失”;而這個基督徒,則利用了“語義效應”,左右了神父的答案。

看懂了嗎?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小明跟女朋友說,我可以在想你的時候打遊戲嗎,女朋友回答:當然不行,你怎麼能三心二意,連想我都沒誠意!隨後呢,小明換了一種說法:那我可以在打遊戲的時候想你嗎?這時候女朋友說,當然可以,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想我啊。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你看,說話方式不同,結果就不同,為什麼?

在女朋友看來,想我是好事,玩遊戲則是壞事。在想我的時候玩遊戲,好事既成事實,你要做壞事,這怎麼行!那在玩遊戲的時候想我呢?壞事既成事實,你想做好事?那必須可以啊!

“對女朋友來說,想她的時候玩遊戲是“失”,“玩遊戲的時候想她”是“得”。還是受“損失規避”心理的影響,女朋友只接受“得”,不接受“失”;而小明也同樣可以利用語義效應,來左右女朋友的答案。

那到底什麼是語義效應?

因為損失規避,讓人們非常厭惡“失”,而期待“得”。這就導致,透過調整敘述方式中“得失感”,影響語義,可以使人做出截然不同的決策。這就是語義效應。語義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話術”。

現實的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用好“語義效應”這個武器呢?

我們常用的語義效應有三類:

第一;跳過“做不做、選與不選”,

而是直接問"怎麼做 做多少"?直接給使用者建議,直接幫他做選擇,因為使用者都會有選擇困難症。

例如;我有個朋友做了一家民宿,每當客人過來看完所有的房間的時候,他就問;您滿意嗎?您住不住?您考慮的怎麼樣呢?結果他發現,這種問法得到的回饋就是,客人比較猶豫,經常會跑到別家再去看。後來他換另外一種方式;當客人看房間的時候呢,就特別留意他最感興趣的那一間,例如叫A房間,然後就問客人,您是住A房間還是住另外一間房?結果第二種表達方式成交率比第一種高很多!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性中,都有一個叫“選擇困難症”的東西,而我們的大腦則有個省力的潛意識,你如果讓它費力的在眾多選擇中去選一個,它會糾結猶豫,甚至是崩潰。所以,這就如同別人經常問你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是一個道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幫助他去做選擇,解決他的猶豫,潛意識給他一個確定的結果。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還可以怎麼用?

例如我以前做房地產銷售業務的時候,公司會給我們很多電話號碼,我們的工作就是不斷打電話,將電話那頭的客戶約出來看房。但是有個現象,很多人接到推銷電話的時候都是說;“我現在很忙,改天過來看”之類的話,多數業務員聽到客戶這樣迴應就接著再打下個電話,試圖將下一個客戶約出來。而我當時怎麼做呢?客戶一旦這樣迴應,我便立即追問;李總哪您大概什麼時候忙完呢?等您不忙的時候我再打給你!隨後客戶說,那我下個星期過來看,我便再追問;您下個星期幾呢?大概幾點呢?透過這種確定式的詢問方式,讓客戶潛意識確實時間,再作出承諾,畢竟是自己說過的話,只要不是特殊原因基本都不願意爽約。其結果呢,我的帶客約看率比同事高了很多,成交率也高了,業績自然比同事高。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語義效應運用的方式;

第二;突出顧客錯過後所承擔的機會成本(損失規避心理)。

例如;

電商平臺經常推出優惠券,放在很顯眼的位置,使用者看到一般都會去領,有時使用者領了會把這事給忘了。電商平臺在優惠券過期前1天會發訊息提醒使用者:“您有x張優惠券即將過期,某某品牌的商品正在限時優惠搶購,過了今天就漲價,僅剩最後20件!不要錯過喔!然後每件貨品均顯示距離下架的時間讓客戶看到時間的流逝和商品的減少,同時提出七天無理由退貨!你看,是不是讓我們感覺今天不買就虧了,同時因為7天無理由退貨讓我們付款無後顧之憂呢?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這正是利用使用者的損失規避心理,提高使用者的購買率。

再例如;宜家的傢俱最早是送貨另外加50-80元,客戶感覺很不好,付了貨款,運回去還要出錢,感覺虧了。

後來改成如果客戶自己運回家,則可以節省50-80元。很多使用者為了規避運費損失,主動自己開車運回去,客戶滿意度也得到提升。

再例如;賣保險的會跟你說;如果不買保險的話,以後一旦發生意外你就會付出很大一筆費用,但是你買之後,多少年後還能全額退款。其實是在強調你不會”失去“這筆錢,不僅不會”失去“,還能”得到“有效保障,就當給自己存錢~既然不會失去,又能得到保障,所以很多人買了保險。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最後,我們來講一下第三種方式。

第三;先給出低期望,後不斷加碼。

有一家公司福利很好,每一年都發年終獎,員工人均不會低於1萬。但是某一年公司的效益斷崖式下跌,照這個情況看,人均1萬的年終獎肯定是發不了了,但是如果不發,又擔心員工有情緒,怎麼辦?老闆左右為難!隨後老闆想了一下,就放出訊息說公司“效益不好,要實施裁員計劃”,員工知道後都人心惶惶,很擔心被裁。但是過了幾天後,老闆又公佈訊息“公司決定:無論多大虧損都不裁員,只是需要大家共度難關,不過就沒有年終獎了”,員工們普遍表示可以接受。結果到了年底,老闆垂淚言道:“兄弟們辛苦了一年,怎麼能沒有表示呢?這樣吧,我來把股權抵押貸款,大家每人拿5千年終獎”。所有的員工歡呼雀躍,都一致認為來到了一個好公司,有個好老闆。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看到了嗎?

這就是語義效應的威力,有時候情況可能對我們不利,但是隻要我們調整敘述方式,在同樣的事情上,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就能左右事情的結果!

語義效應:說話的三個模型,幫助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度乾貨)

最後再呢跟大家重複這句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但是在藝術之前它首先是門技術!一門關於語義的技術!

看懂了的你,能例舉幾個身邊的案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