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憶•童年

你,還記得童年的印象嗎?

陳忠平說,童年是

頑劣

的:

山自青青水自清,羊腸九曲路難行。隨分敵我村頭戰,不許蜩螗樹上鳴。

掃地斯文崇白卷,沖天鬥志貫紅纓。火燒炮打聲繚耳,怕聽群呼老父名。

李白說,童年是

新奇

的: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辛棄疾說,童年是

可愛

的: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國人說童年,多半是純真可愛,天真爛漫,也無風雨也無憂;

而在奧納夫·古爾布蘭生看來,童年有悲歡,有離合;是人生百味,也是真情不悔。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歡迎來到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

(一)追憶似逝水年華

人物簡介

奧納夫·古爾布蘭生(Olaf Gulbransson),1873年生於挪威,二十歲後赴德國慕尼黑從事漫畫雜誌編輯工作,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童年與故鄉》出版於1934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記錄。四十篇散文,兩百幅漫畫,非常生動有趣地描述了他的童年,家庭,學校,軍隊,初戀等天真爛漫的生活履歷,同時旁觸到北歐的大自然和它的動物,山林以及純樸粗野的農民生活。圖畫文字都有獨特的風格。

《童年與故鄉》這本書

最大的賣點在於它的

“夢幻組合”:著名漫畫家奧納夫·古爾布蘭的圖文作品,著名翻譯家吳郎西的譯作,著名畫家豐子愷的親筆手書。

這是噱頭嗎?

是也不是。

能讓兩位在各自領域都頗有建樹的大家推薦此書,當然自有其留戀可取之處。

“豐子愷先生認為:‘古爾布蘭生的畫,充分具有寫實的根底,而又加以誇張的表現,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態活躍地表出。他的文字近於散文詩,也很生動。他把童年在故鄉所為,所見,所聞的精彩的片段,用繪畫和文字協力地表現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繪畫互動錯綜,分不出誰是賓主。這種藝術表現的方式,我覺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豐子愷老爺子覺得古爾布蘭生用

“字+畫”

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觀,是一件另闢蹊徑又非常有趣的主意,所以他欣然接受好友吳郎西的邀約,為這本書寫中文字。

而這本書的中文版,最終也因為三位大家的協力,使

整本書呈現既古樸又生動,既硬朗又詼諧的調和之感

。這裡不得不說,六叔在編輯這本書的時候,是傾注了巨大的心力,才能玉成此事。為了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味道

,封底他直接摒棄了定價、條形碼之類破壞氣氛的傳統設定,而是放置了德文原版書的封面:一個光頭作者,一手托腮回憶自己四歲那年撥開草叢時的情景,一手提筆在紙上寫著什麼——這本書的一切,大概是從這裡開始的吧。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那麼,封面呢?

封面暗啞的黃色背景紙上,豐子愷老爺子的黑色字型深刻其中,沒有多餘的噱頭,就像古爾布蘭生簡潔寫實的寫作風格一樣,只印刻著:

童年與故鄉

古爾布蘭生作

吳郎西譯 豐子愷書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這使這本書在拿到手上的時候,有一種力透紙背的塵封記憶,從早已泛黃的流年中,似水,涓涓細流,而出。

追憶似水年華。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二)童年似白駒過隙

法證之父艾德蒙·羅卡有一句名言: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這句話也適用於奧納夫·古爾布蘭生的《童年與故鄉》,這裡

既有生活的粗糲沉厚,也有情感的硬朗蠻荒

。它與我們所見的描寫童年的細膩綿柔完全不一樣。最特別的是,

在你閱讀豐子愷手書的文字時,還能搭配古爾布蘭生或戲謔或悠揚或沉重的畫作,體悟他想向你傳達的生動的童年印記

那些走過的路,翻過的山坡,捉弄過的人,旁觀過的愛情,執著過的想法,到了最後,都匯聚在腦海深處,在年老時,在你以為遺忘的時候,浮現在眼前,恍如昨日。

這就像你手捧咖啡呷一口的時候,還能勺一份甜品調和味蕾的感受是一樣的。

既豐富,又微妙。

劉時中說:“春光荏苒如夢蝶,春去繁華歇。”我們有限的童年時光也如這春光一樣,荏苒而過,追不可及。可當年的我們並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所以也就不肯聽岳飛:“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諄諄叮囑。

但這本書講的完全

不是勸解讀者惜時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他也不訴憶鄉之苦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他不悲春,也不傷秋。

他只說,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件事。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他和“好路易”

12歲的路易教5歲的他“捉蝴蝶”,騙他把帽子放在一個胡蜂的洞口上,堵住洞口,他聽到帽子裡嗡嗡的聲音,自以為路易是好人,但那天他被扎得發高燒。然後他說:

“這位“好路易”後來到海上去了。他的身體虛弱,做水手是不適宜的。”

“他在新加坡的船上,從尾桅跌倒甲板上,便跌死了。”

——讀者自能從中感受深意。

他的過隙童年裡,既有不動聲色的睚眥必報,也有戛然而止的忐忑不安。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他和茵加

他和心愛的茵加結婚了。他忐忑不安地參軍了。他徒留剛生完孩子的妻子入伍了。

他寫信,石沉大海。

他因擔憂而消瘦。她因寂寞而沉默。

他回家,她端坐依舊。

“他問:‘啊,怎麼搞的……你為什麼不寫信給我?’

沒有回答。”

說完這個片段,故事來到了尾聲,在其後的描述中,再未提及茵加。

他和她,結局,如何?

成為我看完這本書最深的執念。

而,本書,也在作者離鄉背井到了德國閔興後,戛然而止。

童年似白駒過隙

永遠留在了挪威的山林鄉野裡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時間停留在剎那。

(三)吾心安處是故鄉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故鄉。有些人的故鄉里有童年,有些人的童年裡只剩漂泊。對於古爾布蘭生來說,他在青年時離開童年、出走故鄉,等到古來稀的時候,已無力回到命運開始的地方。

雲中,無人寄錦書;

餘生,對影憶童年。

《童年與故鄉》這本書,不管對即將離家選擇住宿制的少年而言,還是對於出走童年與故鄉半生的成人而言,都是值得細品回味的。

我們可以在別人的童年裡,憶古思今;

我們也可以在別人的故事裡,品味人生。

試問此地好不好,

卻道:吾心安處是吾鄉。

今日薦書:記憶中的《童年與故鄉》還能找回來嗎?

吾心安處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