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學後記

發現美

剛剛上完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文章很短,脈絡也清晰,內容並不太難。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很快把春夏秋冬的美都學習完了。但總覺得缺了點味道。

春天早晨的美好理解,畢竟朝霞晚霞還是常見的,雲的色彩美,不是什麼稀罕的景觀。而夏天的夏夜之美,對於城市裡的孩子來講,真只能“紙上談美”了,明月不少見,螢火蟲點綴的夏夜,濛濛細雨中的點點螢光,那是想象不出來的美。

秋天最美是黃昏,西沉的夕陽倒也不少見,而大雁與歸鴉在霞光中揮翅的樣子,則只能藉助插圖感受了。至於冬天落雪的早晨,烤火的閒情逸致,也只能紙上感受罷了。

四季之美,美在紙上。到底怎樣的美,才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呢?那就去發現吧!到教室外去,到草叢裡,到花園裡去發現美,尋找美,感受美。

在一棵枝幹龜裂的大樹上,冬日裡倔強抽出的新芽,那是生命頑強之美。

《四季之美》教學後記

在一棵樹齡久遠的老樹樹杈上,歲月侵蝕留下的樹洞,日積月累攢下的塵土,某年某月的某個巧合,一顆滴水觀音的種子落在了樹洞裡,於是,和諧共生的美,悄悄上演了。

《四季之美》教學後記

還是那棵樹齡久遠的老樹,滄桑龜裂的樹幹旁,不知道何時新長了嫩枝,綠色的嫩樹皮與灰白開裂的老樹皮對比鮮明,鮮活的生命力在嫩綠色的樹幹裡蓄勢待發。那是新生之美吧?在這新長的嫩枝幹上,一個個褐色的“壯釘”,像裝飾,更像鎧甲。孩子們說,那是樹媽媽給樹孩子準備的自我保護的武器,有了這些像釘子一樣的刺保護著,嫩樹枝就不會被傷害了,所言極是呀!我想,這應該是樹的智慧之美吧?

《四季之美》教學後記

轉過頭,孩子們在校園的西南角,發現了一個被風吹落的鳥巢。鳥巢不大,外圍是細軟的茅草,裡側是柔軟的蘆葦花,密密層層,精巧牢固。可以想象,在這個小巢裡孕育小生命,一定是安全,溫暖又舒適。想象一下,這也許是一對鳥夫妻為了孕育生命花巨大的心力搭建的小家,這小小的巢對鳥兒來講,怕是很大很大的工程吧?這是愛之美,也是頑強堅韌之美啊!

鳥兒長大了,離巢了,留下的舊窠讓一群天真的孩子驚歎不已,紛紛傳看,其中不明就裡的孩子在接過鳥巢時,還小心翼翼呵護著,生怕驚動了鳥兒或摔碎了鳥蛋,這難道不也是一種美麼?

《四季之美》教學後記

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之美,一季一美,美得各具特色。而在南方,則是一季四美,無論春夏秋冬,花照樣開,樹枝照樣抽新芽,枝頭果常掛,冬日裡不見蕭條。枯萎的草地仔細撥開,鮮綠的生命就藏在草叢下,夏天熱烈開滿牆的牽牛花,到了冬日,仍有幾朵倔強地趴在牆頭上。

在紙上感受美,美得朦朧,美得遙遠,美得不真實。走出文字,到室外去,去觸控美,發現美,感受美,這樣的美才夠真實,才夠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