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蜻蜓眼》是中國作家曹文軒在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後推出的首部長篇小說,對於曹文軒本人來說,《蜻蜓眼》的故事就像是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寶,讓他難以輕易下筆雕琢。為了能夠將故事講好,曹文軒將其在心中珍藏了足足三十年。

它是一本兒童小說,但和《小王子》、《草房子》一樣,《蜻蜓眼》同時也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文學作品。

作為一名將作品獻給孩子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很重視作品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美的意境的構建。在他早期的作品《草房子》、《青銅葵花》中,曹文軒將自己對江南水鄉的感知和自然風景描寫充分結合,將自然風物的美感囊括在字裡行間。但是《蜻蜓眼》的故事發生在上海,曹文軒無法像描繪水鄉的韻味一樣將都市的風格展現出來,為了彌補風景描寫的缺失,他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安置到一件件物什上去,賦予故事中不同的物品以不同的象徵含義,從而繼續自己的情感抒發,對美感的追求。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一、蜻蜓眼:家族悲歡離合的見證,人類美好情感的傳承

蜻蜓眼是一種由琉璃製作而成的飾品,它發源於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亞、埃及,在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中國。戰國時期的蜻蜓眼珠飾歷經千年風雨,擁有一種跨越時代和地域的絕世之美。作品中的蜻蜓眼就是這樣一顆無價珍寶。

1.來自太爺爺的贈予

文中的蜻蜓眼是作阿梅爺爺和奶奶的定情信物而出現的,這兩顆蜻蜓眼的原主人是奶奶奧莎尼的岳父,也就是阿梅的太爺爺。為了見證這段跨越國界的愛戀,太爺爺將兩粒視作珍寶的蜻蜓眼贈予了奧莎尼夫婦。文中有太爺爺的這樣一段話“說來也奇怪,我怎麼就把它們帶到里昂了呢?我本可以把它們放在上海的呀…。好像就要在這兒,要把他們給你們似的”。冥冥之中似乎存在著天意,將蜻蜓眼從異國他鄉帶到法國女郎奧莎尼面前,彷彿蜻蜓眼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見證這段愛情。在太爺爺的彌留之際,他的眼神全部停留在奧莎尼的蜻蜓眼上面,用盡最後的氣力向兒媳婦發出懇求:“奧莎尼,拜託了”。正是因為這句話,奧莎尼為蜻蜓眼付出了一生的守護。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2.動亂年代的遺失

曹文軒擅長用一種以小見大的手法完成對苦難的敘述,這種雲淡風輕的敘述方式儘可能沖淡了人們對黑暗的畏懼,對災難的惶恐不安。就比如“文革”的起源在書中是這樣被呈現出來的:“1966年,這個世界像中了魔法一樣,人吃著吃著,睡著睡著,走著走著,說著說著,眼神不對了,心眼兒變了…一個個脾氣變壞了,都想手中操根棍子,打打,砸砸…。”奧莎尼的蜻蜓眼就是在這樣一個混亂不堪的年代中被強行搶走,為此,奧莎尼發動全家老小尋找他們,但情節要求的悲劇的表現效果使得全家人的努力付之東流,爺爺更是沒有來及見證蜻蜓眼的迴歸就不幸離世,進一步渲染了悲傷和無聲控訴的作品氛圍。

蜻蜓眼的遺失暗示著人性美好光輝一面的湮滅,奧莎尼集全家的尋找喻義著他們對美好人性迴歸的渴求。

3.蜻蜓眼的迴歸和傳承

A.迴歸

在書中很戲劇化的一幕就是蜻蜓眼的迴歸。搶走蜻蜓眼的 “惡人”朱大雄對於自己的罪行百般否認,但是阿梅外公的斡旋使得蜻蜓眼在歷經遺失後重新物歸原主。在歸還蜻蜓眼的過程中,朱達雄將人性醜惡、貪婪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阿梅外公提出用兩幅字畫交換兩顆蜻蜓眼後,朱達雄坐地起價,要求得到三幅字畫,在得到主人的默許後,他再次流露出貪婪狡詐的本性,直到將六幅珍貴的字畫全部據為己有才肯罷休。為了進一步加劇人物矛盾的衝突和人性的對比,曹文軒特意安排了一個細節:朱達雄在交還蜻蜓眼的過程中提出贈予他們一個由上等紫檀料打造而成的盒子,阿梅外公拒絕了,並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取走他們時,並沒有這隻盒子”。人性的醜惡和美好在這一刻達到了衝突的頂峰,鮮明的對比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沉思和回味。

B.傳承

蜻蜓眼的傳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發生是太爺爺與奧莎尼之間,太爺爺希望將蜻蜓眼作為愛情的證明傳承下去,此時的蜻蜓眼象徵著親情和愛情。而第二階段的傳承發生在奧莎尼和阿梅之間,

此時的蜻蜓眼已經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它象徵著動亂年代奧莎尼一家經歷的悲歡離合,象徵著人性的美好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這也是本書中最大的意象。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二、杏樹:對故鄉的思念,對逝去的舊生活緬懷

藍屋後院的杏樹是阿梅爺爺費盡心思,以自己心愛的勞力士錶為代價從蘇州運到上海的,只因為這棵杏樹與奧莎尼在馬賽的家中那棵杏樹相似。看著杏樹,奶奶奧莎尼就好像回到了在馬賽的歲月,溫馨而愉悅。杏樹這個意象,寄託了奶奶奧莎尼對家鄉親人的牽掛,對故鄉馬賽的思念,也表現了爺爺對奶奶深深的愛戀。

1.杏樹是愛情歲月的見證

儘管這棵杏樹不過是奧莎尼在馬賽家中杏樹的替代品,但它在奧莎尼和爺爺的心裡早已經取代了遠在馬賽的那棵杏樹。

2.杏樹是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寄託

奧妮莎自從離開法國馬賽之後,再也沒有回到故鄉,她的後半生已經紮根在了中國的土地上。儘管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但深藏在血脈深處的思鄉情結不是能夠輕易化解掉的,古往今來,無一例外。鄉愁不是中國人獨有的情感,但是當奧莎尼來到這片熱土時,內心反而會更加強烈地感受到鄉愁的滋味。可以說,杏樹是她對故鄉唯一的情感寄託,包含著她對大洋彼岸小城的深深思念。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3.杏樹的凋零暗示著舊生活的翻頁,爺爺的逝去

當他們遭受抄家的磨難時,阿梅的爺爺豁出性命也要去守護這棵杏樹——為此他被生生打斷了一條腿。當鮮血順著褲腿汩汩留下,散落在枯黃的草坪上,飽經摺磨的老杏樹也越發枯黃。枯黃的落葉承載的不僅僅是爺爺和奶奶在馬賽的青春歲月,更是對逝去的美好生活的緬懷,傷在身體,痛在內心。爺爺悲於無力拯救心愛的杏樹,這種力不從心的悲傷可以從內心擊倒一個堅強的男人,杏樹的衰敗也在暗示著舊生活的美好再也無法複製,爺爺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三、油紙傘:中國古典美學和西方美學的融合

奧莎尼的形象是曹文軒成功塑造的一位兼具東西方美感的女性角色,她的美不是純粹的西方的美,而是帶有淡淡的東方韻味。為了表現出這種東西結合的美感,曹文軒巧妙地設計了兩個帶有中國特色的情節,紅色的油紙傘就是其一。

油紙傘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品,詩人戴望舒在《雨巷》中描寫的那個“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幽怨的姑娘”已經成了東方美學中女子形象的豐碑。可見油紙傘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之巨。

在曹文軒的筆下,奧莎尼不僅愛穿旗袍,還對紅色的油紙傘情有獨鍾。當撐著紅色油紙傘的姑娘與年輕的奧莎尼擦肩而過時,她迅速被這充滿東方美學韻味的紅色油紙傘所征服,當即讓爺爺陪著她選購了相同的紅色油紙傘。作者並沒有對奧莎尼撐著傘的形象加以筆墨,反而給讀者留下了大塊的想象空間——身材曼妙的法國女郎身著旗袍,手持紅色油紙傘漫步在小小的雨巷之中會是怎樣一番獨特的韻味。

紅色油紙傘充分體現了曹文軒在作品中對美感的追求,以及不斷踐行的“美感和思想具有同等力量”的文學觀。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四、咖啡壺: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不妥協的抗爭精神

阿梅眼中的咖啡壺是一個老舊的、漂洋過海來自大洋彼岸的神奇物件。就像是她喝不慣苦澀的咖啡一樣,她無法理解為何一個破舊的咖啡壺會得到如此的重視和珍愛。這是來自一個孩子的視角,但是當我們將視角切換到成年人的世界,我們就會恍然大悟,然後去理解這個老舊咖啡壺所承載的深層含義。

1.咖啡壺是歷經歲月磨洗的愛情的模樣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能理解什麼才能叫做“愛”,愛是什麼?是一起看電影,是請客吃飯,還是充滿激情的二人世界?可能都不是。上面的愛情太膚淺,與其說這些行為叫做愛情,不如稱之為“青春荷爾蒙引起的短時衝動”,真正的愛情不是這個樣子。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我很難給你解釋清楚,但是我可以指著這個破舊的咖啡壺告訴你——我唯一可以篤信的愛情就是這個樣子。

在爺爺離世之後,奧莎尼和陪伴自己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愛人迎來了最後一次獨處的空間。她沒有流淚,而是不住地與他說話“你說走就走了,把我丟在了一邊,走吧,走了也好…。 謝謝你為我煮了一輩子的咖啡,端了一輩子的咖啡…。你是好父親,好爸爸,好男人,好老頭!你先走一步,我在這邊不會待太久的,你在那邊等我…。”沒有過分的煽情,樸實的話語卻能夠直擊人的心靈,這是一種無以言表的感動。咖啡壺是兩個人默契的象徵,煮了一輩子的咖啡是爺爺愛著奧莎尼的無聲告白。

承定生諾過愛你一輩子,那麼離開你就只有一種可能——當我生命停止,不必不離不棄,我註定生死相依。這是我聽過最動人的告白。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2.咖啡壺象徵著是奧莎尼對精緻生活的追求,對殘酷現實的抗爭

在戰亂的日子裡,奧莎尼夫婦典當掉了許多珍貴之物,但是咖啡壺是他們保留直到生命結束那一刻的物件。儘管生活拮据,但是兩人仍然沒有忘記過去精緻生活的模樣,每週煮一次咖啡已經成為了一種儀式感。其實在將蜻蜓眼交給孫女阿梅之後,奧莎尼已經為自己的死亡做好了準備,她獨自趕回上海的藍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被踩壞了的咖啡壺煮了一壺咖啡,喝完後從容上路。現實是殘酷的,奧莎尼遭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但是她依然保持優雅和從容,那壺最後的咖啡就是她直到生命結束都沒有放棄與殘酷現實的抗爭的標誌,是她最後的吶喊。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蜻蜓眼》是一個立足於中國的土地,卻能夠講述給全人類聽的故事。文中的一個個意象暗示著曹文軒對美的不懈追求,對人性善惡的思考。即使是多年之後回首,故事的情節也會深藏在心,無論你是否身處深淵,但只要你心向光明,希望也不會磨滅。即使你無法做到活得順心,但至少也要學活得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