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人生就像風箏,良知和出身就是你的風箏線

我成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個陰雲密佈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歲。

這是阿富汗籍作家胡塞尼的小說《追風箏的人》的開頭,是這部小說的綱領,故事開始的起點,交代了主角是“我”,“陰雲密佈、寒冷的冬日”既是描寫,也是隱喻,隱喻12歲時揮著不去的往事。

《追風箏的人》:人生就像風箏,良知和出身就是你的風箏線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追風箏大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阿米爾為自己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而自責,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因為戰爭的影響他和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後,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的對哈桑的背叛,為了再次成為“好人”,他踏上了救贖之路,去發現了一個驚天大謊。

做一個好人。

其實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好人”,我們一生追索只為成為一個“好人”。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時候做過一些讓自己今後感到羞愧的事,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隨自己一生,讓你只能低著頭去看它。可是時光不會掉頭,自己盡力的彌補,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拯救呢?

故事最主要的主線就是背叛與救贖,阿米爾之所以難以忘記年少的往事,只因為他良知還在,他為自己背叛友情而不安:哈桑為了他可以“千千萬萬遍”,他面對朋友遭遇強暴不僅沒有挺身而出,反而視而不見,用卑劣的誣陷,迫使哈桑離開自己。

哈桑的離開並沒有讓他獲得輕鬆,時光讓他短暫遺忘了他的罪惡,但過往卻不能被抹掉,每一件事情都會有個結果。人犯了錯,必須要承擔應有的後果,能逃離現實的懲罰,但不能逃離良心的譴責。當他得知好友不僅僅是他兒時最忠實的朋友,更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踏上回鄉路,因為“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要彌補自己的過錯,他再次前往阿富汗,為了救哈桑,也為了救贖自己。

阿米爾成為好人的路,是走讓良心安穩的路,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成為好人的必經之路。心安理得才是人生的康莊大道。

他的父親是一位善良、大方、勇敢的男人,是一位大家口中的“好人”,可事實上他父親為了這個“好人”形象,撒了一輩子謊。

每個人都想做個“好人”,可做“好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哈桑是阿米爾心中的“好人”,這個好人受盡委屈、忍受偏見,最後死在冷漠的世界裡。他對友情的真誠來源於身份懸殊的差別,還是沒有母親的同病相憐,或者是親密無間相處?

父親是個好人,他要在虛偽中,掩蓋自己對私生子的喜愛,他為了一個“好人”的形象,永遠把自己放在陰影裡,最後死在沒有愛的土地上。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想做個好人。只是這個“好人”有一定的範圍,但愛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界限的東西,是良知的所在。

風箏是什麼?

一年一度的風箏節,每個人都在仰望天空,追逐風箏。這時阿富汗的哈布林熱鬧、歡快,人們在相互的比拼中、嬉戲中、追逐中,等待著最後一個追到風箏的人。

鬥風箏比賽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風俗,如果追風箏的人手裡拿著風箏,沒有人能從他手上拿走,這是一種風俗。鬥風箏、追風箏此刻是阿富汗的傳統,不管是好人,壞人,不管是哪個名族,無論是我,還是哈桑,還是阿塞夫都喜歡這種風俗。風箏代表自由、歡樂、榮譽?

可在歡樂、榮譽的背後,哈桑遭遇到了非人的虐待,除了阿米爾沒有人發現他的不幸,可阿米爾也沒有為他的不幸而做點什麼,卻讓哈桑遭受了更加不公平的對待。

《追風箏的人》:人生就像風箏,良知和出身就是你的風箏線

哈桑之所以遭受不公,是因為種族的歧視,民族之間的不平等,但這些在阿富汗習以為常。雖然阿米爾和他父親沒有像有些人一樣表現的簡單粗暴,但在他們的生活中,阿里和他的父親,哈桑和他,之間永遠存在著無法跨越的界限,猶如看見的風箏和看不見的風箏線,這些構成了一個真實的阿富汗。

放風箏是阿富汗傳統的節日,追風箏的快樂只在小時候,只在阿富汗。在阿富汗每個人都像風箏,財富、種族就像風箏線,讓每個人的命運走向不同的方向。

戰火到來,他們逃離家園,父親就像斷線的風箏,沒有歡樂,沒有了方向,因為他的風箏線在阿富汗而不在美國。

作者雖然在時光中適應了美國的生活,但他永遠也脫不掉那個隱秘的風箏線,他是一個阿富汗人,他的風箏在阿富汗,這時風箏是他的記憶,他的好友哈桑,他的侄子。作者最後陪小侄子放風箏,重複著曾經哈桑對他說過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是一種對友情的渴望,更是一種對故土的嚮往。

《追風箏的人》:人生就像風箏,良知和出身就是你的風箏線

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他那該死的忠心讓我羞愧難當。

忠誠,對於國家,對於愛情,對於友情,都是最重要的品質。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說著:“不願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的誓言,其實質是一種對友情的承諾。

阿米爾之所以突然對哈桑和他的友情充滿恨意是因為他無法踐行這種承諾。 阿米爾從回故鄉,彷彿回到了1975年他逃離的下個巷子,和他未完成的承諾。當年凌辱哈桑的孩子,已成了塔利班的頭目,阿米爾在哈桑死後,從這個這個頭目手中把哈桑的孩子帶回了美國,意味著重新踐行當年的承諾。

在友情中,我們都應該牢記: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人生就像風箏,良知和出身就是你的風箏線

阿米爾一心想當作家,哪怕自己的書沒人看。阿米爾的嚮往得不到普遍的支援,他曾經以為,為了家人們放棄他想要的,是一種偉大,是一種孝順,但後來他發現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夢想,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他家人的不負責任,所以他選擇不忘初心,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作家,初心不該放得始終。

後記:

911事件過去很多年了,悲劇發生的那一年,我在上高中,我那時無法理解這件事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普通人的意味著什麼,甚至有點幸災樂禍:可惡的美國終於遭到報應了。

《追風箏的人》:人生就像風箏,良知和出身就是你的風箏線

幾年前我看到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也在時光的追逐中變得富有同情心,深深明白那些消失的生命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依稀可以從《追風箏的人》中找到答案:偏見,等級觀念,宗教民族歧視,一旦國民永遠無法達成共識,意味著分裂和敵對。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人都有祖國,熱愛生命首先要熱愛祖國,愛祖國的一切,因為這些已經和你的生命融為一體,只有祖國安寧,個人才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