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經典港片《瘦身男女》中有一個場景:鄭秀文扮演的女主和劉德華扮演的男主一起去餐廳吃飯,女主為了減肥,還隨身攜帶廚房秤和計算器。每一口食物都要先過榜、計算卡路里才下肚。相信你看到這裡,會驚呼,減肥難道不是這樣嗎?只要攝入的卡路里低於燃燒的脂肪,就能瘦下來。但研究發現,

卡路里只是一個計量單位,與減肥並沒有直接關係。

很多人不瞭解的是,

減肥與大腦的衝動系統有關,只要開啟衝動系統,大腦就開啟自動駕駛模式,讓你欲罷不能。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有多希望自己能減肥自律,那就說明他對減肥有多失控。

為什麼節食會讓人越減越肥呢?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指出:

節食者為了剋制不吃,需要抑制大腦的衝動系統,而人在抑制衝動時會消耗了大量的意志力。意志力不夠時,人的衝動系統就會佔上風。

也就是說,

如果節食減肥的人花了太多的精力去控制飲食,卻沒辦法控制大腦的衝動系統去進食,由於進食比節食容易操作太多,大多數依靠節食減肥的人自然不會成功。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其實,

很多時候,明明我們知道某件事的不良後果,卻還是忍不住去做,做完了還出現愧疚的心理,就是大腦的衝動系統在作用

。但假如一件新鮮的事你做起來很困難,也不感興趣,還要剋制著相關的慾望時,你就更加厭惡這件事了。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接下來,

本文第一部分就為你深度分析衝動系統的真相,第二部分為你講述引起衝動系統作用的3個因素,最後給出3個解決方案,教你如何控制衝動系統,來解鎖更好的人生。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01。關於衝動系統的真相

在《變形計》一書中有這樣一個關於理性和慾望的故事:女主公對自己情人的愛和父親的責任之間左右為難,痛苦萬分。她說,我感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牽引著我,理性和慾望把我拉到不同的方向,我很清楚哪一條路是正確且認同的,但我卻踏上了錯誤的路。

這位女主角不知道的是,之所以她會痛苦,是因為大腦中的衝動系統在起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衝動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是一種突然爆發,對後果缺乏清醒認識的一種行為,具有盲目性。

比如,刷劇和看書,我們很清楚看書是對成長更好的一條路,卻在衝動系統的作用下,開啟APP追劇。

對我們來說,衝動系統就像一頭不聽話的大象,而理智就像騎象人,為何大象不受騎象人限制,反佔上風呢?

在《象與騎象人》一書中指出:騎象人就像大象的顧問,只有二者意見一致時,大象才受騎象人的指揮,否則,騎象人是鬥不過大象的。

書中還提到,

大象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喜歡放大痛苦,這種情況下,如果大象沒有過新的體驗,對未知的區域絲毫不感興趣,大象會本能地縮在舒適區裡,只能採取遠離的方式自保。

就拿節食減肥來說,節食者需要剋制住美食的誘惑,這種沒有過的體驗會讓內心的大象產生恐懼,而正常的美食攝入能讓大象舒適感,如果強拉硬拽,大象自然就不會走出舒適區。也就是說,大腦中的衝動系統就像一個開關,只要有誘發的因素,就會自動開啟。

當我們想剋制住自己不去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是大腦中的衝動系統被啟用的時候。我們無法阻止外界誘因的產生,但可以透過一定的方法延長衝動系統起作用的時間。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02、 衝動系統起作用的3個因素

在《自控力》書中指出:

大腦的衝動系統,其特點是讓大腦開啟自動駕駛的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及時行樂。

與之相對的是自控系統,它分為“我要做”、“我想做”和“我不做”三部分,分別由大腦前額葉三個區域的能力構成。

自控系統它讓我們做出決策時能夠深謀遠慮、考慮周全。當兩大系統的相互抗衡時,人的自我認知能力便有了挑戰。那人的認知水平會產生哪些現象呢?

①自我感覺良好,彷彿得到全世界的通行證

人們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衝動的,結果控制了自己,就會出現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

當人們感覺自我感覺良好時,通常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角度看待事物,這種感覺就像一張通行證一樣,得到了做一切事情的許可。從價值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被稱為“

道德許可

”,換言之,當人們做了一件好事之後,就容易縱容自己做壞事。

放到節食減肥的角度,如果第一週你能夠控制飲食,你會感覺你為減肥事業做出了努力,下次遇到美食的時候,就更加容易放縱自己,認為這是應得的獎勵,其實,這只是衝動系統作用下的幻覺罷了。因此,一切給我們帶來良好感覺的標籤,更能讓人失控。

道德許可讓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都感覺自我良好,其可怕之處就在於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人既不會有愧疚感,也沒有約束感,相反,人在道德許可的作用下,反而會產生優越感,在這種錯覺下,人很容易迷失自我。

如果說自我感覺良好容易讓人失控,那自我感覺糟糕呢?答案是,一樣會失控。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②自我感覺糟糕,產生恐懼心理

就是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應該自控,結果反而失控。尋

求安全感,喜歡掌控一切,是人類天生的本能。如果喪失了掌控感,就會帶來恐懼。而恐懼會讓我們尋找任何能夠帶來安全感和力量的東西,這也被稱作恐懼管理。

比如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感到恐懼和焦慮,你想吃塊蛋糕來緩解一下。這種典型的“吃塊蛋糕壓壓驚”就是恐懼管理的表現。當你吃完蛋糕,突然想到你正在減肥,你也許會為剛才失控的行為感到內疚,索性破罐子破摔,再來一塊。

無論是“吃塊蛋糕壓壓驚”還是“破罐子破摔再來一塊”,都是大腦衝動系統作用的結果。它不僅想讓我們身心愉悅,還會在情緒低落時像哄小孩一樣哄我們,讓人不知不覺愛上這種“我行我素”的感覺。

恐懼管理讓我們在面臨選擇時,往往會選擇即時滿足而不是延期的滿足。此時大腦神經元的產生了新的刺激,神經細胞產生了強烈的反應。但之後,神經細胞的刺激感會趨於緩和,滿足感下降,於是又產生了新的恐懼管理。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③群體的影響,讓人不自覺模仿

毫無疑問,美食是阻礙減肥的第一元兇,其中最扎心的表達就是“看到別人在吃,我實在忍不住啊”,這其實也是映象神經元作用下的結果。

映象神經元理論認為:大腦中有一類神經元,其任務是像照鏡子一樣反映別人的情緒和動作,讓人不自覺模仿。

比如看到別人打哈欠,自己也忍不住想打哈欠一樣,又或者看錶演時,聽到掌聲自己也不自覺地鼓掌一樣。這樣就容易理解看到美食,一群人在吃,自己也忍不住吃了。科學家還發現,如果一個人體重超標了,那這個人身邊的人變胖的機率也大大增加,原因就在於此。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被忽視的社會情境,才是人們做出各種行為的根本原因。

而經像神經元應用於不同的社會情境,就像無處不在的機關,只要稍加不慎,就會出現盲目跟風的行為。

當然,映象神經元傳遞的只是一個模仿的訊號,至於做不做,完全取決於戰勝衝動系統的能力,如何戰勝它,我們可以刻意練習來達到目的。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03、 戰勝衝動系統的三大武器

每個人做選擇時,由於衝動系統一瞬間的作用,很可能做出一個讓自己後悔的決定。那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我們來看三個實用的方法。

1.剔除“標籤效應”,啟用自控自我

前面提到,道德許可效應是放任衝動系統的第一大殺手。那怎麼辦呢?在《自控力》書中提到的第一個對策就是去道德化,啟用自控自我。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不要給事情貼上“好與壞”的標籤,告訴自己,我不是做了好事,而是做了分內的事而已。而如果習慣性給一件事貼上標籤,你就可能落入了“標籤效應”的陷阱裡。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或一件事被貼上標籤的時候,潛意識裡這個人或這件事就會朝著標籤的內容發展,被稱作“標籤效應”。

而貼標籤這個行為本身帶著很強的個人主義色彩,以自己固有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判斷,不僅失去了判斷的真實性、系統性,還會誤導自己向“衝動自我”發展。

比如你花費力氣跑了1個小時,回來之後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於是給自己加雞腿犒勞自己。當我們給自己貼上“了不起”的標籤後,就容易把真實的自己看成是“衝動自我”。因為本身不想跑步反而去跑了,加雞腿這個動作就是默認了“了不起”,所以剛才跑步的自己就是“衝動自我”,但實際上,跑步這件事已經是“自控自我”的表現。

所以,

撕掉身上的標籤,認清楚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而不是選擇性去做,這樣能夠啟用自控自我,避開道德許可的陷阱。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2.運用“卓別林理論”,學會弱化問題,把強聯絡變成弱聯絡

前面瞭解到, 剔除標籤效應,有助於啟用自控自我,那假如自控自我還是佔了上風,又該如何呢?

對此,最有效的辦法是原諒自己。

關於自我原諒,塞利格曼在《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中提到:一個困擾你的問題有多難改變,取決於這個問題的根子有多深。

而定義一個問題的深度,其中一個層面是證據層面:如果支援一個問題的證據越容易找到,這個問題就越難改變;相反,否認問題的證據越容易找到,越容易改變。也就是說,

如果你不斷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和證據支援,不斷加深問題層面的深度,就會在一個問題裡越陷越深。

就好比你陷入了一個泥潭裡,你越想被解救,就可能會不斷掙扎和呼叫,不僅適得其反,還會越陷越深。相反,如果你保持體力,發出求救訊號之後等待救援,才有可能得救。

著名錶演大師卓別林曾說:用近景

特寫

,生活就是一出悲劇,而你後退幾步,用遠景來描繪生活,生活就是一出喜劇。

這裡所說的後退幾步,其實就是

接納自我的過程,學會跳出問題本身的怪圈,用遠景鏡頭來客觀地觀察問題,就會看到更多不支援的證據,解決問題也就有了更多的迴旋的餘地。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節食減肥都是喊口號?別讓大腦的衝動系統“忽悠”你

3.巧用延遲滿足效應,為衝動系統做緩衝

延遲滿足效應是指,為了更長遠、更大的利益,自願延遲或放棄目前的滿足。

心理學家曾對一群4歲的孩子做糖果實驗:桌上各放兩顆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鐘,就把糖給你,如果不能堅持,就只能拿一顆,並且馬上能拿到。

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充滿了誘惑力,有的孩子忍不住,偷偷吃了一顆,有的孩子不停轉移注意力,還有的乾脆用睡覺來抵擋誘惑。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拿到了兩顆糖,

經過12年的追蹤,凡是熬過了20分鐘的孩子都有很強的自制力,他們自信樂觀,敢於迎接挑戰,而那些沒拿到糖果的孩子,多半任性悲觀,做事三分鐘熱度。從這個實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延遲滿足能力更強的人,幸福感更強,即時滿足的人,隨著而來的便是焦慮。

在衝動系統發生作用時,我們要認清這是大腦製作的陷阱,要學會延遲滿足,在滿足和衝動之間增加防火牆,才能夠避免爽一時,苦一陣”的煩惱。

減肥也是如此,當你忍不住想要吃一塊蛋糕,不妨先用其他食物比如水果來代替,有意識的延遲滿足身體對事物的渴望。久而久之,身體能夠適應這樣的變化,自然而然就削弱了對事物的渴求。

延遲滿足是一種通用資源,這意味著你可以透過一些日常小事來訓練,然後把它用於其他事情上。當我們意識到延遲滿足效應的強大,就可以透過刻意練習,獲得從衝動系統中喚醒理性的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每一件事。

總結一下:

看到這裡,想必你已經對節食減肥真相有了一定了解。只有透過刻意練習來戰勝衝動系統,才有可能成功瘦身。

據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在於智力的高低,而在於是否能駕馭大腦的衝動系統。

凱利·麥格尼格爾甚至斷言“自控力比智力更容易拿高分,比個人魅力有助於領導他人,比同理心更有利於維護家庭幸福”。

擁有較強的自控力,意味著你的行動力不再容易受限,你能遇見行動力帶來的成功,從而解鎖更高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