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G的社交新零售場景下,還有小賣部嗎?

未來的交易消費,距離使用者越近,越容易產生信任和黏性。以小區為生活、消費場景的社群商業形態逐漸得到了政策、市場、資本、科技等領域的關注和支援。

社群服務的概念及內容

社群服務是指各種社會力量或組織(包括政府、居委會、物業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直接為社群成員提供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各種服務。

社群服務包括兩大類:社群居家服務和社群公共服務。社群居家服務主要涵蓋社群成員居家生活所需要的服務,例如日用生活消費品的購買與配送、居家維修與保養、家庭成員的照料、居家生活必需品的供給與維護(水電煤)等。

社群居家服務的提供者以企業為主,比如家政、維修、洗護、回收、外賣、零售便利、生鮮配送等。

社群公共服務主要涵蓋社群居民公用場所的維修維護、秩序管理及其他需要公共處理的服務事項,如社群綠化、安保、照明、路基、電梯維護、車輛停放、精神傳達等。

社交新零售的核心是鄰里共享空間

在整個社群服務中,社群居家服務佔據很大的比重,由於切身關係社群居民的日常生活,其間產生大量的消費場景,因此也成為很多企業關注的方向。將傳統的生活服務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和技術手段,透過線上線下的資源互動整合,將服務和產品更便利地輸送給居民,實現物業社群內的資訊流、資金流和服務流的閉環,就是“社群服務 O2O”。從本質上說,社群服務 O2O 是一個場景經濟,透過線上網際網路結合線下實體服務,滿足社群家庭生活消費需求。社群服務 O2O 的服務類別主要概括為 3 大類:① 跑腿服務,圍繞社群生活提供周邊 3 千米內的標準化及準標準化商品配送;② 入戶服務,圍繞使用者家庭硬體設施及家庭成員展開的專項性維護及護理工作,如家庭硬體維修、家庭成員護理等非標準化上門入戶服務;③ 物業社群資訊便民服務,物業社群的資訊化與系統化管理與服務。社群服務 O2O 不完全等同於“社群 + 網際網路”服務,但“社群 + 網際網路”服務的主體內容是社群服務 O2O。

未來5G的社交新零售場景下,還有小賣部嗎?

社群服務的痛點“三高一低”

1。所謂“三高一低”,即高人力成本、高運維成本、高營銷成本和低利潤回報,這是當下社群服務 O2O 專案初創階段普遍面臨的問題。

社群服務 O2O 需要實現規模及黏性才能有長期穩定的盈利,而規模和黏性無法在朝夕之間快速實現,需要長期的市場最佳化和滲透,因此前期投入的時間週期和資金額度都將直接關係到社群專案能否最終盈利。

2。非標服務難過品控關社群服務平臺的黏性建立在標準化快消品配送與大量長尾低頻消費的非標服務上。快消品配送雖然高頻,但獲取門檻低,周邊便利店、小商鋪、大型實體超市以及淘寶、京東、1 號店等電商平臺都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可選擇性強,難以形成沉澱使用者;非標服務儘管低頻,但獲取服務門檻高,真正需要時不一定能即時得到滿足,而一旦使用者得到即時滿足,就會對平臺倍加信任。因此,對於社群服務平臺而言,標準化快消品配送只是平臺的基礎設施,大量非標服務才是增加平臺門檻的有益補充。而要增強信任、提升使用者黏性,非標服務質量又成為制約平臺穩健發展的關鍵因素。

3。“燒錢”不止的平臺黏性不可持續無論是垂直服務平臺還是標準化商品的跑腿服務平臺,或者是社群服務綜合平臺,在前期積累使用者階段總要有一個營銷推廣過程,其中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補貼優惠。對於任何一類平臺,要有正向現金流,就需要獲取足夠可觀數量的金字塔使用者群,而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一小部分使用者群才是平臺真正需要大力維護的核心使用者,也是真正高頻付費使用者。要獲取這部分使用者首先就需要有足夠大的使用者基數,這也成為平臺快速擴張的必經之路。擴張導致資金支出加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者基數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臨界點時,平臺已經供血不足,“死”於資金鍊斷裂。

未來5G的社交新零售場景下,還有小賣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