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文/梨江水

《審醜》是藝術評論界大腕史蒂芬·貝利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將多個世紀的藝術、設計遺產和文化史串聯編織在一起,探討並闡述醜和美的傑出作品,更是繼“當代達芬奇”翁貝託艾柯的《醜的歷史》之後,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醜書”。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設計》雜誌曾評論《審醜》:

對任何大學設計與工藝系的館藏學術數目而言,本書都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增益元素。對這些專業和老師來說,都同樣有所裨益。

《閒談者》雜誌也評價《審醜》道:

我們對審美的兩個極端都感到執迷與困惑,而此書以旋風般的氣勢回顧了人類過往的美學歷程。為何此書值得讀?它可以用來探測我們對淺薄媚俗的迷戀到了何等程度。

《審醜》講的是人們最避諱的“醜”這一系列的話題內容,它從鐵路到花朵,從小擺件到建築等幾乎所有事物,都對醜陋這一最具趣味魅力的主題進行了讓人醒悟的闡發。雖然它與《醜的歷史》都在說醜,但它的內容卻不像《醜的歷史》,只是對一些怪誕滑稽、畸變異形和恐怖邪魔之物的表象描述和影象羅列,它更傾向於對“醜”這個現象的探討以及思尋其存在的意義。

那什麼是“醜”,它是怎麼被定義的?人們都說審美,那醜怎麼審呢?它有什麼規則?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貝利筆下的醜,探討並分析醜及其存在的意義。

一、如何定義醜

如果你問身邊人什麼是醜?我想有人很可能會第一時間找個參照,然後說不好看就是醜等等的話語。其實這句話表面沒什麼毛病,可細品你就能從中找出問題來。所有不好看的東西都能稱之為醜嗎?醜到底有沒有什麼標準呢?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其實,這些問題最終可以歸結為兩點,即它是不是真的醜。那有什麼區別呢?醜就是醜啊?

區別在於,前者讓人看後覺得罪惡和醜陋,它是反人性的,而後者讓人看後會在心裡產生憐憫同情甚至是讚歎,他是貼合人性的。這兩者之間有一條分界線,那就是是不是符合人性,下面咱就從具體案例中去尋找醜的標準。

①反人性的醜,罪惡、骯髒與醜陋

什麼是反人性的醜?有個觀點說,體驗厭惡可以引發對於完美的欲求,因為醜需要美來匡正。可一般的風雅藝術如果無關改造就得以完善,那也是有很多令人動容的樣貌形態。但不得不提的是,要想達到完美,這其中必定要透過齷齪、低賤、卑汙,同時也栩栩如生的一系列“噁心厭憎”的環節來完成。直白點說就是,在經過人為改造後會讓人感覺醜陋與罪惡的就是反人性的醜,它是真的醜。咱就說英國的工業革命吧!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狄更斯曾在《雙城記》裡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們直上天堂,人們也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之所以會說出這樣深有感觸的話,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正處於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工業繁榮,國家昌盛,城邦呈現一片美好景觀。但不可忽視的是,資本主義工業的快速發展,卻給人民帶來源源不斷的折磨和罪惡,使得英國下層群眾存在極端的憤怒與不滿。

為此,狄更斯為了提醒英國不要步法國的後塵才有感而發。可本書作者貝利卻與狄更斯不同,為了更明白的闡述醜這一話題,他將工業革命帶給人們的罪惡用最直白的語言表述出來,讓人們去直觀地感受工業革命發展背後的醜陋。

工業革命的引擎,至少是在當時世界的這個區域性基本都裝在棉紡廠裡,將人類勞動力當作燃料吸入其中,然後吐出腐臭的渣滓。產出的汙穢有多豐富,那種冷酷無情的效率就有多高。

曼徹斯特的土地價格飛昇,城市淪為人間地獄。地獄是沒有照明的,除了牛脂蠟燭,也沒有通風,更沒有衛生設施。一家十口擠在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破房子裡。380人公用一個單人廁所。在鄰近曼徹斯特的利物浦,約10%的人住在地窖裡,陰溝和下水道的汙物還會滲漏進去。泥濘的道路上,或前或後會有無法無天的糞堆安然盤踞。霍亂成了當地流行病。

顯然,從對工業革命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其快速發展背後的骯髒、汙穢,而這些感受也直接證明了讓人看後會產生罪惡和醜陋的即為反人性的醜,它是真醜。

而這樣的真醜也不止工業革命這一項,還有其他讓人們覺得反感和醜陋的,比如書中提到的一把0。45英寸口徑的柯爾特手槍。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它不但外表質樸無華,設計獨特,而且還成為了美國西部邊疆先驅開拓精神的一種表達和象徵。在19世紀中葉那一大堆機巧花哨的類似產品中,柯爾特更是帶著端莊與尊嚴脫穎而出。

這是這把手槍帶給人們的精神追求和榮耀,這顯然是至高美譽。可一旦它用於去破壞和殘殺,去征服生命和脅迫靈魂,去製造用途極端醜惡的事物,那麼就算它帶給人們再多的榮譽,它的存在對人們來說也是醜惡無比的。

而讓人感覺醜陋罪惡諸如這樣醜的存在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稍作思考,就會很容易辨識它是不是反人性,是不是真的醜。

②貼合人性的醜,同情、憐憫與讚歎

上文裡我們可以從一些環節或者物體效能背後看到醜陋,這種醜是經過人為因素之後讓人覺得真醜。可有些醜是因為災難、疾病或其他因素而引發的扭曲變形與畸形怪狀,這種醜也算是真醜嗎?換句話說,所有的醜都是令人厭憎排斥,讓人覺得罪惡醜陋嗎?也不盡然。

被稱為“醜公爵夫人”的《醜怪老婦》畫的是貴婦“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它是昆丁·馬西斯創作的一幅油畫,收藏於倫敦的國立美術館。可令人詫異的是,這位老婦非常受歡迎,美術館出售的明信片中,印有這幅畫的明信片常位居銷量排行榜前列。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油畫《醜怪老婦》

儘管畫中人物因為得了“帕杰特病”致使骨骼畸形變異,讓人覺得滑稽和醜得嚇人,可它給人的感覺恰恰與工業革命相反的是,這種畸形異變卻並不會讓人反感,覺得噁心難受,反而會讓人產生同情與憐憫。而這種因為疾病或自然災害引起的醜是貼合人性的,它並不是真的醜,這是其一。

還有一種貼合人性不覺得醜的,是面對醜之後的不加修飾與真實呈現。這裡要說的就是另一幅油畫《奧利弗·克倫威爾像》,畫裡的人物是自任為英國護國公的克倫威爾。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油畫《奧利弗。克倫威爾像》

當時在畫這幅油畫時,畫家彼得·萊利為了美觀想著迴避和遮掩克倫威爾臉上明顯的HPV(疣子,常見的面板病)症狀。但是得知情況後的克倫威爾卻對彼得·萊利說:菜利先生,我要求你運用所有技巧,把肖像畫得跟我完全一樣。你根本不需要為了取悅於我而加以美化,而是要畫出所有疤痕瑕疵、痘、疣包和其他一切,就像你看到我的樣子。否則的話,我連半毛錢都不會付給你。

儘管克倫威爾臉上的疣影響他的外貌美觀與整體形象,但是他卻絲毫沒有把這長期困擾他的面板病,當成是影響他形象的重要因素,反而要求它們真實呈現,這就相當於說主動宣佈和承認醜陋與缺陷。

而這種主動還原事實真相的醜,不但不讓人排斥厭憎,反而讓人由衷的信服和讚歎,或者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美。用現代的話說:你這種表現醜的樣子真美!

因此不是扭曲變形、畸形異變就可以被稱之為醜,這裡有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即對人類感官產生的效能是不是偏離人性。如若偏離,那它基本就要被歸結到醜陋的那一範圍之內。

二、審醜有什麼規則

到這裡可以說,醜這個現象不是偶然的意外現象,它是由於有著一種社會和文化的關聯,而不僅是簡單的物理醫學特徵,它是思慮評議、有意為之和有所圖謀的理念,當你說某物醜,就意味或暗示你已經建立起一個參照系,有多個偏好引數。而這個引數其中就有美。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對此,我突然想到作者貝利在《審醜》的開頭,對讀者提出的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為什麼昆丁·馬西斯的《醜公爵夫人》是最受青睞的畫作之一?為什麼人們喜歡波波麗花園遠勝於“基錫拿”?

《醜公爵夫人》上文已經詳述並剖析它因為疾病引起的骨骼異變,引起人們對醜這一話題的探討。表面看起來它有點嚇人,但你不會主動去找個參照去評論對比她如何如何的醜,反而去探索引起這種畸形異變的根源,因此觸發了人們對她的同情與憐憫,所以可以說這是它最受歡迎的原因。

再說說波波麗花園,它位於佛羅倫薩的碧提宮後部位置,該宮是身為托斯卡納和佛羅倫薩大公的美第奇家族的世傳宅邸。波波麗花園修建於16世紀中葉,是為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之妻託雷多的埃麗奧諾拉而建。人們對這座花園津津樂道,將其視為義大利園林的經典,是一處人造的凡間樂土。

而錫基拿,則是《聖經》中的一個地名,它又稱“欣嫩子谷”,最初這裡是古希伯來人虐殺幼童來獻祭危險兇暴的火神摩洛克的,後來這裡逐漸成為了一處垃圾場,動物屍體、罪犯屍體和廢物都被棄置在這裡。這裡不是死者得到魔鬼安置的地方,而是惡人受懲罰的場所,是通往地獄的等候室或前廳。

從對兩個地方的描寫就能看出,波波麗花園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的嚮往,因此人們會喜歡它。而錫基拿則到處充滿著罪惡和醜陋,所以引起了人們的排斥厭憎。

《審醜》:如果你還認為不好看就是醜,說明你對醜的認識還不夠

波波麗花園

而從這些例子裡我們就可以知道,不管是審醜還是審美,它的審判規則都是靈活多變的,你可以按照個人感受,也可以按美或醜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去審論,但始終有一條法則,它是不變的,那就是仔細觀察萬物,去思索和探尋其中所包含的意義。明確了這一點,也就明確了何為美,何為醜。

結語:

坦白說,之所以能夠開啟並閱讀《審醜》這本書,首先就是因為封面的《醜公爵夫人》。因為這幅圖,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閱讀興趣,或者可以說探討醜的興趣。

我很想知道這老婦為什麼會這麼醜。當然我得承認,在開啟這本書之前,我的確有點見識淺薄,只憑自己感官去評論事物的美醜,實際這種做法是有些欠妥的。

而這本書也真如封面的老婦那樣,抓人眼球,驚豔目光。先不說內容,就說作者史蒂芬·貝利那詼諧練達和桀驁不馴的文風,就足夠使得“醜”這個話題詼諧逗趣,引人入勝。而他剖析入理的闡述和見解也更加深入人心。它真正打破了人們對醜這一話題的定義和詮釋。

誠如紐約巴尼百貨創意大使西蒙·多南說的:史蒂芬·貝利打破傳統的世界觀,將從背後解放你的思想,並向你提供一種對驚人之醜的全新欣賞角度。

確實,史蒂芬·貝利是這樣做的,他也的確做到了,而這大概也是這本書為什麼被封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醜書”的根本原因吧!

我是本文原創作者知書達梨,如果喜歡本文,歡迎留言、點贊、轉發、關注,感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