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於世的基石是什麼?

一個人立足於世的基石是什麼?

信任。

可以說,信任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成功的基礎。

《論語·顏淵》說:

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商無信不興。

有的人看到這會說,這不是老生常談的事情嗎?

的確,每個人從小時候就被要求要樹立“守信”的價值觀,信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德。

可就是這樣一個從小都懂得的道理,但到現在都成問題,甚至造成了社會的“信用危機”。

為什麼?

因為我們所講的信用都是對外的,我們總說要對他人講信用、守信用。

而忽略了信用還有一方面是對內的,就是自己對自己守信,自己不欺騙自己。

設想一下:

一個人定鬧錶,每天七點起床。

可是這個人每次都沒有在鬧錶響起的七點鐘起床,他經常晚起、遲到。

那麼,猜一下,這個人會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嗎?

大機率不會。

為什麼?

因為他連自己都欺騙,在他潛意識裡已經習慣了不遵守時間,對自己這樣,對別人也會這樣,這是一種潛意識的慣性行為。

有些人他們不講信用,並不是說他們故意這樣做,或者出於什麼險惡的目的,可能就是已經習慣了,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並沒有意識到守信的重要性和不守信的危害。他們反而會覺得別人太較真了。

所以,要樹立守信的價值觀,要先做到自己不欺騙自己,這樣才能培養起自尊心、自信心,否則只是一味地強調對他人守信,會使人很痛苦。

守信應該是自然而然內化了的事情,而不是當作一種警示。

記住:做任何事情歸根到底都要找到內驅力,沒有自發的內驅力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長久的。

“信用”能帶來什麼好處?

大家普遍會說:你對別人講信用,別人也會對你講信用……

這些大家都知道的,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只說一件對每個人最有用,大家最關心的事:

信任能生錢。

信任能產生金錢,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團體和國家。

一個國家信用度越高,經濟會越發達,而且這個國家越不容易發生戰爭。

因為,你與別人經濟交往越密切,利益牽扯就越緊密,如果發生戰爭,各方都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這是任何一方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國家之間經濟發展速度和競爭的比拼,很大程度上是國家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的比拼。

失信的後果不僅僅是信任危機還有經濟危機、戰爭危機。

有人會說,我講信用,可別人不講,他騙我,給我造成了損失,怎麼辦?

這就需要一種信用機制,這個機制需要滿足三個要求:

一、每個個體的身份是唯一的、被鎖定的,他無法偽裝成其他人或其他身份。

如果一個人行騙之後,換個馬甲就消失了,無法受到失信的懲罰,那麼,欺騙會成為他牟利的工具,守信就會慢慢被人摒棄。

二、有相對健全的信用評價機制。

公平公開公正的信用評價機制,是對每一個個體的保護,在這個機制下,守信的個體會如魚得水,失信的個體會失去僅存的生存空間。

三、資訊傳遞極為快捷。

一個個體失信的行為能及時讓其他人知曉,那麼,這不僅保護了他人不再被其傷害,而且能加速失信個體的消亡速度。

如果,訊息傳遞緩慢、滯後,那麼,失信個體就會利用這個時間差而大行欺騙的行徑,慢慢的個體之間就會人人自危,沒有高度的信任,經濟互通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信用能帶來經濟的發展和自身的安全穩定,那麼,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有了高度的信用度,就能走向飛速發展的道路,就能穩固的立足於世界之巔。

誠信是一個內在的品格,是“天下樂推而不厭”的基石。

立足於世的基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