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窘境的窘境,遵循“融合-轉換-重構

顛覆性創新還是很少,一個顛覆性創新之後,更多是基於此進行的大量延續性創新。別整天把想法很資源都放在顛覆性創新上,更何況顛覆性創新風險極高,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寫的一本書是《創新者的窘境》,專門講顛覆性創新和延續性創新的問題。

顛覆這個詞,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領域“裝逼指南”的必用詞彙。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你說你是創業者,你對外說自己專案的時候。如果你不說,你要顛覆一個領域,那麼你就會被別人鄙視。

於是這些打著顛覆旗號的網際網路新貴,進入餐飲,就有雕爺牛腩、黃太吉煎餅等諸多網紅餐廳;進入汽車領域,就有蔚來、小鵬;進入4S店等……

但現在他們都快不行了,趙本山小品裡有句話叫“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放在這裡還繼續適用,傳統行業的老大依然還是很強大。

創新者窘境的窘境,遵循“融合-轉換-重構

2015年,小米佔有的市場份額非常大,但是從2018年起,各品牌智慧終端使用者所佔的市場份額髮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看到華為,VIVO,OPPO已經走在了前列,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大家說小米是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企業,而華為採用的是“產品+人才+技術”的戰隊組合,步步高採用的是“渠道+產品+營銷”的團隊組合,他們沒有入選數字化轉型的特別案例,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努力交了一份非常滿意的答卷。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結論一: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沒有那麼多的顛覆性創新的。與其把80%的精力放在10%左右的顛覆性創新,還不如認認真真地去處理延續性創新或半突破創新。

微信對於簡訊而言,是顛覆性創新,但是對於電網繳費而言,就是延續性創新。商業模式等領域的顛覆性創新是可以產生,而且令人期待的。但是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有太多延續性、半突破式創新的事情需要處理。與其天天想著顛覆與商業模式革命,還不如踏踏實實做好當前的事情,再琢磨和BAT的PK問題。

結論二,沒有那麼多不確定性。做一個CPS系統是高度確定性的事情,但是在CPS的基礎上開發App可能是半突破創新。所以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是相對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絕大部分是可確定的事情。

結論三,沒有那麼多的BAT。BAT的產生、甚至是抖音的產生,剛好是在全新技術進化的過程中,產業結構需要這麼一個產品,BAT正好駕馭住了這個機遇進行創新管理。數字化轉型不需要一場場的革命,而需要在每一個細分的產業,構建一套對創新管理的規則,對現有基礎價值鏈進行數字能力的對碰。

創新者窘境的窘境,遵循“融合-轉換-重構

面對創新者的窘境成為窘境,需要重新定義實體經濟數字化的創新管理。

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基於數字化技術所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支援,讓業務和技術真正產生互動。

比如海爾,透過對傳統生產模式的顛覆與升級,打造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的互聯工廠體系,使整個製造過程實現高度的柔性,滿足個性化定製的需求。

因此,數字化轉型的體現在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融合。傳統產業,以數字技術提升企業內部效率;

第二個層次是轉換。對現有商業模式、使用者體驗、產品服務進行數字化改造;

第三個層次是重構。在此基礎上,以平臺經濟等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進行產業邊界拓展。

創新者窘境的窘境,遵循“融合-轉換-重構

數字化的天平在傾向於實體經濟,並不是所有技術都成為顛覆性創新,更多的成為延續性創新。轉型的步驟也應該由淺入深,遵循“融合-轉換-重構”的過程,而不是一上來就想到顛覆和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