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迷途:上市9年首虧 多元化受挫問題待解

時代週報記者 梁耀丹 發自廣州

多元化戰略的不利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讓探路者迷路。

近日,探路者釋出的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淨利潤虧損8485。39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達1。85億元,這還是該公司上市9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探路者業績虧損早有徵兆。從2014年開始,探路者業績增速已開始放緩。到了2015年和2016年,探路者業績持續兩年下滑。業內多位專家認為,探路者的業績和前幾年的多元化戰略失敗有關。2015年,該公司開始向旅遊、滑雪等業務進軍。新業務不僅沒有為公司增加利潤,且出現連續虧損,並因為資產減值損失影響了公司業績。

探路者相關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會剝離主業不相關業務。但在2017年下半年,該公司高管頻繁變動不得不讓外界擔憂:管理層精力分散的情況下,探路者能否挽回頹勢?

業績連續三年下滑

年報顯示,探路者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0。34億元,同比增長5。41%,全年虧損8485。39萬元,淨利潤同比下降151。24%。

其中,旅行服務業務佔比53。12%,超過戶外用品業務成為第一大主業。探路者自2015年切入旅遊服務業務以來一直表現低迷,雖然去年受國際機票業務量增加影響,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41%,但由於機票業務毛利率較低,造成全年虧損2758。38萬元,主要是由於2015年收購的易遊天下虧損造成的。

在戶外用品業務方面,探路者主力品牌“TOREAD”去年市場也縮水明顯,銷售收入12。22億元,同比下降19。88%,服裝、鞋品、裝備6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下降14。36%、25。13%、19。47%。

實際上,業績與探路者的預期差距甚遠。此前,探路者制定的目標是營收不低於36。2億元,戶外用品業務力爭實現營業收入不低於17。5億元,旅行服務業務力爭實現營收不低於18億元,總體實現淨利潤1。7億元。但從公告資料來看,其兩大主營板塊在2017年均未達到預期,戶外業務營收僅為14。2億元,旅行服務業務營收實現16。11億元。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探路者在年報中歸結為報告期管理層變動、對非戶外業務做計提商譽減值等原因。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485。39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1。24%,主要是公司戶外板塊主業受報告期公司管理層更迭等因素影響,整體經營業績未達年初目標。”探路者在財報中表示,“同時,公司新一屆董事會和管理層明確公司經營將進一步聚焦戶外,基於謹慎原則,對短期不能達成預期盈利目標的非戶外業務投資以過去經營結果為依據修正預期實施減值測試,根據最終的測試情況計提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合計金額對淨利潤的影響為1。92億元。”

事實上,這已經是探路者連續第三年出現業績下滑。2015年之後,探路者淨利潤開始出現下滑並逐年快速擴大,2015年淨利潤(同比)減少近3000萬元,2016年減少近一個億,2017年開始出現虧損,淨利潤較2016年減少了約2。5個億。

在服裝行業專家馬崗看來,探路者主品牌沒有做好,但是探路者並沒有正視這些問題。他認為,很多主營業務出色的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本、人力、產品以及技術儲備,為了實現企業更好發展,去嘗試多元化業務;而另外有一些企業,自身的主營業務並沒有做好,又去盲目地做一些多元化轉型,將多元化當成救命稻草,無形中加劇了運營風險。

此外,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服裝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戶外用品行業這兩年增速有所下滑,而且國際品牌滲透力度更大,競爭比較激烈,也是導致探路者業績承壓的原因。

多元化折戟

成立於1999年的探路者以帳篷業務起家,2001年,公司逐漸轉向戶外運動用品的研發設計、組織外包生產和銷售。作為國內戶外用品上市第一股,探路者從2009年掛牌上市,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上市後,探路者業績一路高歌,2009-2014年,分別實現營收2。94億元、4。34億元、7。54億元、11。06億元、14。45億元、17。15億元,淨利潤4403。40萬、5389。54萬、1。07億、1。69億、2。49億、2。94億。同期,探路者門店擴張的速度同樣迅猛。2009年上市前探路者只有300-400家門店,到2014年最多時候有1677家之多。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天花板。在2015年前後,探路者的業績增速開始放緩。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探路者走上了多元化延伸道路。

2013年,探路者投資了新加坡線上旅遊平臺Asiatravel、中國老牌戶外活動網站綠野以及極地旅行機構“極之美”;2014年,探路者又以2。3億元的高價拿下了旅行社渠道運營商—易遊天下74。56%的股權;2015年1月,探路者和江西和同投資共同設立體育產業併購基金,佈局體育產業。

至此,探路者搭建起了新的業務架構,建立了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大體育三大事業群。

但從後來看來,探路者的多元化佈局並不成功。這些新業務不但未讓探路者看到豐厚的利潤回報,反而成為盈利下滑的推手。從2015年開始,探路者淨利潤逐年下滑,直至2017年導致虧損。

外界評價稱,探路者並不擅長的旅行服務和大體育板塊佈局,耗費了公司大量資源和精力。如此一來,三大業務板塊的多元發展卻帶來淨利潤持續下滑,主營業務未能獲得深耕。

不過,前述服裝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探路者在戶外用品領域仍然有潛力,“多元化也是公司的一個探索吧,公司在戶外領域還是有品牌、渠道、研發方面積累的”。

問題待解

經歷了兩年轉型迷失,探路者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宣佈迴歸主業。在2016年年報中,探路者就曾明確表示,公司2017年調整戰略發展節奏,業務重新迴歸戶外用品主業,同時有效促進旅行服務和體育相關業務的健康發展,並加強各板塊的業務協同及資源共享。

探路者迷途:上市9年首虧 多元化受挫問題待解

探路者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表示,“未來將聚焦資源促進戶外用品主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逐步剝離及退出與戶外主營業務不相關業務,同時持續整合與戶外主業有深度協同作用的專案,提升戶外生態協同效應,為戶外主業轉化能量”。

不過,頻繁的高管變動讓探路者回歸主業計劃一度擱淺,探路者的問題仍沒有解決。

2017年6月1日,探路者釋出公告稱,擬聘任強煒為集團總裁。強煒就任後,探路者對未來發展戰略進行了全面細化和落實,提出了品牌的“新定位”、“新機制”和“新運營”戰略。但是戰略才推出剛剛執行幾個月時間,強煒便離任。去年11月底,公司聯合創始人、實控人之一、盛發強夫人王靜宣佈歸來,擔任公司董事長和總裁。

“行業前景肯定是向好的,戶外需求和經濟軟實力相關度很大,有錢有閒才會買裝備、玩戶外,未來經濟增長前景下有錢人會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會接受更多的玩法。”上述服裝分析師認為,戶外用品市場前景一片光明,給探路者們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不過,探路者的主業迴歸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