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累計建設的充電站達到4。2萬座,換電站525座,各類充電樁達到了142萬個,車樁比約為3。1:1。

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每3輛新能源車就配置了1個充電樁,理論上來說,這個配置已經算是很富足了,但在實際用車過程中,“充電難”的問題仍然屢見不鮮,這是為何?

箇中原因,或許可以從今日爆出的一則新聞事件窺探一二。

安徽淮南充電樁“裝”上熱搜

“新能源車主最怕啥?怕車子開半路沒電。比沒電更絕望的是啥?找到充電樁卻充不了電。”安徽省淮南市新能源車主張先生無奈表示,因為在充電站沒法充電,他只好打電話求援拖車。

原來,張先生根據導航指示,好不容易在電量耗盡前來到淮南市舜耕山風景區旁一個充電站,想著給愛車補足“糧草”,誰知一字排列的近20個充電樁周邊雜草叢生,彷彿在告訴前來充電的車主:“我是充電樁,我裝的。”

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沒有電源線不說,隨機開啟一個充電樁外殼,本應該放置充電模組的櫃體空空如也。附近村民說,充電站一直廢棄,村民已經把充電站作為石料堆積場了。

好好的充電站成廢石場,充電樁也只是個空殼子,這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呢?

針對這一問題,各大媒體展開了大範圍的調查,發現淮南市區的20多個充電站共配備有290多個充電樁,但只有4個充電站的30多個充電樁可以使用。

就連全國充電樁規模最大的北京,都有10%的充電樁是無法使用狀態。

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這讓新能源車主們不淡定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的充電樁如果是這樣的質量,那解決續航焦慮豈不成“一紙空談”?

運營難?充電樁建設也需配套舉措

據瞭解,“殭屍”充電樁成因主要有三方面。

1、裝置老化。

國家電網淮南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淮南朝陽路供電營業廳停車場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建成已近10年,當初是作為示範專案,但目前裝置老化已經無法充電。

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2、企業連月虧損,導致充電樁管理不到位。

由於電價低,車主充電成本低,而充電樁運營企業運營成本仍處高位,為了減少虧損,個別企業會減少管理人員的配置,導致運維不到位的充電樁走向報廢。

3、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當裝置出現故障時,並沒有可參考的維修過檢流程,所以很多充電樁一旦發生故障,工程人員就會為了安全起見直接進行斷電處理,時間一長,就成“殭屍”充電樁了。

4、居民投訴多。

噪音擾民和秩序混亂導致居民投訴,成為一些充電站停運的導火索。有知情人士透露,這類充電樁通常在執行不到兩個月左右時,就會被國家電閘道器停。

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而不管是運營成本問題,還是檢修規範問題,抑或是民眾抵抗情緒的問題,其中都摻雜著物業方、場地方、居民業主、充電樁企業多方不同的利益、權益訴求。

也就是說,要解決“殭屍”充電樁的問題,既需要技術的支撐、物業積極性的調動,也需要電力部門和小業主的配合。而不是管建的不管用,管檢的不管修,嚴重脫節。

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做到協調統一,步調一致呢?

充電樁建設,也得“兩手抓”

業內人士認為,之前“共享單車墳場”備受關注,如今又出現“殭屍”充電樁,兩者背後的邏輯類似,都是新業態成長中的資源浪費問題。

無電源、無充電模組,充電樁怎成“充電裝”?

解決該問題,既要重視“無形之手”,鼓勵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也要重視“有形之手”引導,主管部門應當主動作為,不能當“甩手掌櫃”,共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對運營能力低、資源長期閒置的市場主體,主管部門要及時引導進行出清。並建議在市區鼓勵發展換電模式。因為充電花費半小時至1小時,換電3分鐘即可,最佳化結構,才能事半功倍。

相信做好這“兩手”準備,我國的充電樁行業也能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今日互動:

各位車主朋友,您有遇到過充電站停用的情況嗎,對“殭屍”充電樁現象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