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墜落推遲 砸中人群可能性依然很小

對中國失控空間站“天宮一號”的最新狀態評估表明,它極有可能晚於原來預測的時間墜落到地球。

專家在距離地面160-180公里的高度追蹤到天宮一號的軌跡,據此作出的最新預測稱,天宮一號重新進入大氣層的視窗時間在格林尼治時間週日(4月1日)晚上23:25左右。

天宮一號不日重歸地球 殘骸落葬何方仍屬未知

天舟一號升空“快遞小哥”有多牛?

中國神舟十一號飛船進駐天宮二號空間站

南太平洋海底“公墓”:空間站和衛星在此長眠

中國衛星技術猛進 發射“慧眼”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進入視窗將是格林尼治週日下午至週一早晨這段時間。

天宮一號墜落推遲 砸中人群可能性依然很小

中國方面已經和返回艙失去通訊聯絡,也無法控制它最後階段的下降過程。

但天宮一號的部件砸到人群聚居區的可能性被認為很低。

英國航天局首席工程師克勞瑟(Richard Crowther)說,“考慮到天宮一號的質量較大,也比較結實,相對於以往的失控物體,它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也會成為雷達競相追逐的目標。”

他告訴BBC,“大部分艙體會在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燒燬,而殘骸最大的可能性是落入海中。”

天宮一號墜落推遲 砸中人群可能性依然很小

天宮一號墜落推遲 砸中人群可能性依然很小

準確的墜落時間和地點稍晚才能確定。

一般來說,要到最後一個小時專家才能對此進行確認。

大部分返回艙的部件會在高空燒燬。

它的軌道路徑意味著墜毀範圍限定在這一區域內。

可能有相當於總重量20-40%的殘骸最終降落到地球,約合1。5-3。5噸。

最有可能的降落地點在海上。

殘骸降落的路徑可能長達數百公里。

天宮是史上失控墜落物體中重量排名第50位的物體。

長10米、重8。5噸的天宮一號空間站於2011年發射,先後接待了6名中國宇航員。按照設計它本應該按照地面控制重新進入軌道,並使用推進器將其降落到南海的一片遙遠區域。但從2016年開始它失去了聯絡。

天宮一號目前正在大氣層頂部盤旋。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指導下的13家航天局正在全球追蹤它。

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IADC)希望透過收集到的資訊預測天宮的準確墜毀時間和地點。

但眾多不確定性意味著只有到接近天宮一號飛行終點的時候才能做出確定的判斷。

“只能提前4個小時預測到後一個小時的情況。一個小時意味著它能繞地球跑一圈,”歐洲太空署太空碎片研究室負責人克雷格(Holger Krag)說,“即使這樣也能把很多國家甚至大洲排除在降落地點之外。”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天宮不會在南北緯43度以外的區域墜落。它的墜落區域限定在了地中海和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之間。

中國本身缺乏在全球獨立進行追蹤的裝置和能力,所以在設計上要讓飛行器墜落地點儘量靠近赤道。

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墜落範圍就在南北緯52度之間。

天宮一號墜落推遲 砸中人群可能性依然很小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2012年6月,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上進行了首次五十分鐘的太空授課。

儘管天宮的墜落區域仍覆蓋了52億人口,但該區域大部分是海洋。

克雷格表示,“從以往經驗看,大約有相當於初始質量20-40%的殘骸會降落在地球。”

“按此推算,大約有1。5-3。5噸的物體會墜落,”他告訴BBC。最可能不會燒燬的部分是艙體,它位於飛行器內部,下降過程中受到保護。同時其材料為鋼、鈦以及碳纖維增強塑膠,這些材料的耐熱性更強。

雖然看起來體型很大,但天宮一號在失控的空間站裡遠遠不是最大的。

美國宇航局的天空實驗室(Skylab)1979年返回時部分失控,其重量達到接近80噸。一些部件砸到了澳大利亞西部但沒有造成人員受傷。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2003年的那次悲劇性返航也處於失控狀態,它的質量超過了100噸。所幸它的碎片散落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之間時也沒有造成地面人員受傷。

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認為,從質量上看,天宮一號只能排到失控墜落物體中的第50位。

中國也在積極參與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的監控競賽,並在分享自己的資料。

中國已經發射了第二座空間站“天宮二號”,它目前仍在執行中。去年,中國的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已經訪問了它。

天宮系列空間站的目的是檢驗空間交會及對接能力,為中國建造永久性的大型空間站提供資料和經驗。

中國預計將於十年內發射由一個大型核心艙和兩個小型輔助艙組成的空間站,使用載重能力更強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