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只能做到35歲?路在何方?

近幾年,國內頻繁曝出bat公司辭退35歲以上的老員工,這一現象導致行業內中小型企業紛紛效仿,30歲以上程式設計師陷入恐慌。程式設計師真的只能做到35歲嗎?

為什麼會產生中年危機?

其實大多數行業的員工都同樣面臨35歲競爭力下降的問題,而不僅僅是IT行業,35歲被淘汰的往往是常年沒有提升,混跡在崗位上,能力低卻拿著高工資的那些人,說到底就是個人能力建設的速度沒有跟上公司發展的速度。

另外,近年來貿易戰頻發,使人們情緒緊張,促使他們更加關注職場裁員方面的資訊,一些媒體抓住人們的這一心理,為了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在裁員事件上大做文章,各類媒體紛紛轉發,導致本來某某bat公司的常規裁員事件被放大,登上各大媒體的熱搜,點燃了中年網際網路人的焦慮與危機。由於蝴蝶效應,一些中小型企業也開始效仿,辭退或拒絕大齡程式設計師,他們認為35歲以上程式設計師精力不足,不能像年輕人一樣能長期加班,相比年輕人惰性大,習慣了混日子。

如何提前規劃避免中年危機?

我國IT行業在近15年是飛速發展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一些行業問題是正常的,可能整個國家國內的現狀我們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國內每個企業主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我們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如果我們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提前規劃,那麼就能有效地避免中年危機的發生,下面,我以個人10幾年的行業親身經驗分享一下初級程式設計師的職場規劃路線,每3年為一個階段,為碼友們提供參考。

畢業1-3年學基礎

最好研究底層技術、框架原理,因為框架更新太快,唯一不變的是底層,此階段要積累經驗,最好能寫一些技術部落格,形成技術積累。

畢業4-6年選方向

選定技術方向或管理方向,技術方向就是高階程式設計師,主要學習技術架構、新技術和業務知識。管理方向就是技術經理或部門經理,這就要學習一些管理知識,如領導力、專案管理等。PS:由於目前國內多數中小型IT企業管理崗和高階技術崗是同一人,所以技術知識還是不能丟。

畢業7-10年深入研究,把握機會

到了這個階段需要一定的運氣成分,畢竟職級越高,崗位越少,此時需要做好充足準備、資源積累,這樣才能在機會降臨時把握機會、脫穎而出。技術方向需要深入研究技術及業務架構,研究新技術趨勢,向架構師衝刺,而管理方向則需要從降本提效出發,多積累專案管理知識、搭建高效研發體系,提升組織文化,向技術總監努力。

畢業11-15年行業進階

年齡35-40歲左右,此時可以繼續為進階高階架構師、CTO做準備,技術方向要關注更前沿的技術並主導核心架構思想,對架構的理解要更深入,管理方向則要關注技術產品戰略規劃,深入行業研究,透過技術引領業務增長。此階段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行業影響力。

畢業超過16年穩定資源

年齡40以上一定要追求穩定,此時如果是架構師或管理者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行業影響力,維護好各項資源,以便於在未來有突發變動時有選擇的機會。如果依然是一名高階開發人員,那麼需要同時運營一個副業。

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如果不巧,由於種種原因,你此刻正面臨中年危機,別慌,你或許還有幾種選擇。

產品經理

程式設計師經常與產品經理打交道,已經潛移默化地建議了一些產品思維,透過培訓或自學,加上自己的技術優勢,能夠迅速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

專案經理

技術經理需要不斷更新學習,而專案經理的工作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是一個熟能生巧,建立經驗的過程,透過培訓或自學考取一個專案經理認證,加上自己的技術經驗,轉型專案經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知識變現

自媒體運營、錄製付費影片課程等。

我的觀點

從軟體開發人員的職場生涯來看,30幾歲正是剛踩完坑、積累了一定技術經驗的年齡,其8個小時的工作效率可能超過經驗不足的新人幾倍。建議當代中小企業管理者不要簡單地以工作時間作為工作效率評定標準,更不要一味地效仿BAT企業,因為BAT企業已經經過多年的總結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管理規範,其分工明確,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專門的架構人員,這樣一線開發人員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但相反多數中小型企業在這方面還不完善,個人認為中小企業反而應該招聘年齡大,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技術骨幹,帶領新手程式設計師完成企業目標。

另外相信廣大程式設計師只要做好規劃,向著目標努力,那麼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