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撈”來的城市!

與橋結緣

說起杭州灣跨海大橋,估計很多人不會陌生,它是世界12大奇蹟橋樑之一。這也是我們杭州灣畔兒女引以為傲的地方。如果你駕車行駛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望著兩側隔欄而距的一望無垠、波光粼粼的海面,眺望前方猶如盤龍延綿到天際的橋面,你不由得感嘆人類創造力的偉大。大橋南端地面連結的地方就是我生長的故鄉—慈溪。

海里“撈”來的城市!

圍墾文化

慈溪是個海上城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大一部分的城市區域都發展自圍墾文化,曾有詩嘆:“錢塘潮退三千里,海擱東南陸地生”。杭州灣屬於淺海區,所以每一次的潮漲潮退都會淤漲灘塗的地表,歷代杭州灣畔的人們就利用這一優勢,循序地圍海造田。圍一圈壩成一個塘,然後圍墾起來的那些地方的地名就按這個規律來定,八塘、九塘、十塘……老一輩的人喜歡開玩笑說,慈溪有一半是從海里“撈”來的。原先的海隨著潮汐將淤泥內推,漸漸地變成了灘塗,接著一大片一大片的灘塗又在圍墾之後,成了魚塘、水庫,甚至棉田、果園。“滄海桑田”這四個字,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人們用智慧和雙手,將海變成了自己美麗的家園。

海里“撈”來的城市!

海塗特色

不僅我們居住的環境來自於海,好多美食文化也來自於海。黃蛤、鯔魚、泥螺、沙蟹、蟶子……在人工環境日益發達的現代,海塗依然保持著它的原始和純粹,四季交替中,海塗生物保持著它們的繁衍和生息;日出日落間,海塗依然保持著它的潮漲與潮落。每年夏季,是沙蟹的旺季,我們都喜歡擼起褲腿,光著腳丫,踩著海塗的大泥坑去捉蟹。手悄悄地伸進小泥洞,一抓可能就是一隻帶著泥巴的沙蟹,當然這個小傢伙也不是那麼好抓的,捕蟹也是需要技術的,而我們都屬於那種瞎搗騰,找樂子的那種。

海里“撈”來的城市!

海家品質

圍墾造田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艱辛的與海鬥爭的歷史。圍塗成陸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和勞力,特別是風浪強勁的時節,立在海邊都是有點吃力,何況是下水作業。也正是這樣的文化造就了海家兒女堅韌的品質。人面對自然的時候何其渺小,只有強大的精神才能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沒有地,自己填;沒有路,自己修;沒有橋,自己造,就是憑著這股不斷進取的精神,杭州灣南畔才有了這座美麗的城市。昔日的“海里人”如今成了杭州灣新區的開發主力軍,演繹著這個新興城市不一樣的精彩。

海里“撈”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