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裂變系列(二)第四次工業革命Ⅴ後工業時代

老西觀點,頭條首發。

前段時期,我參與討論最多的話題是:中年職業危機。失業、苟且、降維就業、自謀職業等等字眼,迫使我離開悟空問答,以免年已過半百的我被悲觀情緒渲染。

而八月底上海人工智慧大會傳來的資訊,令我有更深的危機感。智慧時代大踏步走來,大面積的機器換人,就業形勢將受到怎樣的衝擊,我們6070後何去何從?

反覆推敲後,我有了一個自己的判斷:智慧製造帶來的

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它開啟的是:後工業時代。繼續以工業時代視之,將無法解決日益艱難的就業問題。

這是我從人類賴以生存的分配基礎推導而得的想法。

從賴以生存的基礎看,人類發展到今天,不外經歷了三個階段。

自然文明階段。其特徵是,自然產出是人類賴於生存的基礎。

農業文明階段。其特徵是,土地是人類賴於生存的基礎。

工業文明階段。其特徵是,就業成了大多數人賴以生存的基礎。

以這樣的思路推之,人工智慧與智慧製造,將大量替代人類勞動,減少傳統就業崗位是必然趨勢。難道科技發展反而傷害了部分人類的生存基礎?

顯然,繼續以就業為生存權保障,將產生越來越多的新矛盾。

基於這個思考,我認為,人工智慧與智慧製造,開啟的是

後工業時代

。它呼喚以社會體系保障基本生存權的新思維。這不在我的思考範疇,我考慮的是,路還遠我們這代如何因應這個過渡過程。

我的想法是,就業依然是基礎,但此就業非彼就業。以

個人能力

獲得組織性機構認同,從而得到的就業機會,將在時代程序中愈顯風雨飄搖;而以

個人價值

參與

消費者需求滿足

過程的泛就業,將是當下職場人應建立的新觀念。

就業基礎從個人能力到個人價值的轉變,即是職場裂變的關鍵所在。我們將在下文詳加討論。

職場裂變系列(二)第四次工業革命Ⅴ後工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