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五聖之智聖:諸葛亮

南陽古稱宛,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陝西省接壤,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自古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有“南都帝鄉”之稱。在歷史上,南陽孕育了無數的文化名人,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悠悠5000年中華文明,造就了16位“聖人”,,而河南省南陽市,就佔了五位。他們分別是:智聖

諸葛亮

、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謀聖姜子牙。

南陽五聖之智聖: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

,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

諸葛珪

曾為泰山郡丞,叔父

諸葛玄

為當時名士。

諸葛亮

諸葛瑾

仕於東吳,亮從弟

諸葛誕

仕於魏。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

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世說新語.品藻》注云:

乃“

功狗

”之

,雖非

龍虎

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

,曾隱居躬耕隱居於

河南南陽

。諸葛草廬就是

諸葛亮

結廬居住、荷鋤躬耕之地。

南陽五聖之智聖:諸葛亮

諸葛草廬

為報答

劉備

“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他從這裡出山,協助

劉備

建立西蜀霸業,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歷朝歷代達官、布衣均對他頂禮膜拜,名將

岳飛

更是將他的前後《

出師表

》抄錄下來以示敬慕。經過千百年的神化,

諸葛亮

已成為智慧的化身和超越歷史年輪、萬世景仰的賢哲先師,影響著中國人精神品格。

諸葛亮

曾發明

木牛流馬

孔明燈

等,並改造

連弩

,著有《

出師表

》《

誡子書

》等。

諸葛亮

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

劉備

三顧茅廬,請計於

諸葛亮

諸葛亮

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即“草廬對”。這是

諸葛亮

給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也是

諸葛亮

一生的行動綱領。從此,

劉備

的事業才出現了轉機。

南陽五聖之智聖:諸葛亮

三顧茅廬

公元208年

曹操

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

諸葛亮

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

曹操

,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

劉備

取得立足之地。

劉備

稱帝后,

諸葛亮

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

劉禪

繼位,

諸葛亮

被封為

武鄉侯

,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

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

曹操

,也沒有南歸

孫權

,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

劉備

,這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

諸葛亮

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諸葛亮

死後30年,

司馬昭

派遣

鄧艾

鍾會

伐蜀。他的長子

諸葛瞻

和長孫

諸葛尚

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至此

諸葛

家族

三代

侍奉蜀國,盡忠蜀國,忠貞三代。

諸葛亮

躬耕地位於河南南陽,後人為了紀念

諸葛亮

的豐功偉績在南陽臥龍崗內修建

武侯祠

,歷代祭祀。

南陽五聖之智聖:諸葛亮

臥龍崗

南陽五聖之智聖:諸葛亮

武侯祠

諸葛亮

一生經歷:1:躬耕隴田 2:隆中對策 3:初出茅廬 4:赤壁鬥智 5:定鼎荊益 6:先主託孤 7:北伐中原 8:六出祁山

9:病重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