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有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老子獨異於人

老子的抒情文章

老子在周都是一位書冊管理官,悟出了大道,自己獨自守道,不為人世所影響。這一章是老子的獨自表白文章。在道教裡,道教把這一章為修煉的重中之重的文章,修道遇到瓶頸時,多看這篇文章,從中得出結論。有人也從中把老子的獨守大道為中心,悟出了道教,這是宗教內的思想。

老子從人們的觀點言論,得出人言可畏。從人們追求表象的美好,襯托老子追求實質的美好,老子守護真正的大道,為我們樹立好的榜樣。

《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以樸素的心情守道。

一、精神豁達。

順應和呵斥、美和惡在人們的思想發出,有時短到一念之差,一瞬間就出現。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結果不同。老子得出人心可畏,不得不防,雖不是正確的大道,自己必定跟別人一樣畏懼。

老子看清這些世俗,跳出這些世俗的框框,精神領域才會開闊,一旦精神領域開啟,精神豁達,就好像沒有盡頭樣子,這是老子行道的心胸,一發無止境。

《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二、老子和世人的行為對比。

1、世人欣喜快樂,就像參加盛大的宴會享受豐盛的筵席。又像春暖花開時,登上高臺賞春天的美景;我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混沌啊,如出生的嬰兒不懂笑;疲倦啊,如無家的遊子。

春天的美景轉眼即逝,宴會無不散的宴席,老子看清楚世事,獨守淡泊寧靜,

2、世人有著用不完的東西;我啥都沒有,我真是愚人心胸啊!

當時的世人有大量的東西,生活上用也用不完;老子自嘲沒有什麼東西,覺得自己愚笨,老子暗喻有人的東西多,用不正當手段得來,別人用小聰明得來。老子不為物質所動心,守好道心。

《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3、世人昭顯富貴時;我如昏昏沉醉一樣。

當時的世人的富裕,用機巧得來;老子守著道心,道心比它更高貴。世人看他像昏濁,其實他是樸素,不為名利所動心。

4、世人巧察時;我卻無知。

當時的世人好像很機警,小小事都能覺察,但他們覺察的是小恩小利。老子卻把這些行為當成無事,不把放在心上,只有獨自悶,其實是獨自堅守道心。

5、世人好像都有作為,只有我顯得愚昧笨拙。

《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老子暗喻,當時的世人的這些行為,外表看像是很有作為,只是外表。實則是這些作為是不長久,不能提倡的。只有守好道心,才是正道。頑且鄙雖是自嘲,但暗喻頑強和樸素地堅持下去。

像遼闊的大海沒有止境;如肆虐的狂風橫掃萬里。

老子永遠守道心,守靜篤守一。

我和眾人如此與眾不同,因為我以守道為貴。老子用對比,得出守道一,簡單樸素,貴在堅持下去,不為世俗所擾,道心遠恆。

《道德經》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老子的詩詞

老子用當時的世人多享受、多物資、名聲高、多心機巧、假作為來比對,老子獨自守純樸,不為所動、致虛到極點,守靜到極點。從而達到寧靜致遠,深不可測。

老子也暗喻當時的世人只看外表,膚淺的東西,不看內在的實際的東西,能長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