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從來就不是教培機構的核心

教學,從來就不是教培機構的核心

師說學校管理系統

用高提成促動招生部門玩命招新,持續放大市場影響力;用產品標準化保證教學質量穩定性,降低教學層面的用人門檻和風險。

脫離這兩個要素的增長都是短期的,且不可持續的。

01

對於機構來說,

最重要的盈利來源是續費,而不是招新,

招新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入口放大,其最終的使命是為了持續增加續班的基數,從而不斷放大機構的盈利能力。

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包括:產品的賣點、招新人員的薪酬激勵、招生人員的招募選拔和培訓、外部資源的整合與嫁接。

從招新的角度來說,這基本上就決定了機構盈利的天花板,而招新的行為中也不應該包含轉介紹、拓科等業務行為,純粹的招新必然是落實在每天每週每月的考核指標當中,用最大的利潤釋放來激勵員工主動招生、用最具吸引力的產品設計去拉動員工願意招生、用最高要求的訓練機制去促動員工善於招生,從而使你的機構招生工作儘快實現招生常態化。

02

相對於招生的另一頭即為續費,教學品質、家校服務直接決定了續費的成功率,續費率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出產品質量是否經得起考驗。

所謂教培機構的產品多種多樣,而一個優秀的教培產品一定是易於標準化、不侷限於人、存在強需求、消費週期長以及科目之間的關聯性的特性,其目的是在於哪些是可以作為引流科目、哪些是可以作為主力產品、哪些是可以作為明星產品,

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

看似複雜的產品體系又是源自於某個點所帶出來的面,繼而形成一張網。

只要你的產品的核心邏輯不變,即使在市場上被抄襲模仿,外界也只能做到形似。

03

教培產品的標準化絕不僅限於教學呈現的單一環節,一定是綜合了人、環境、價格、內容、形式等諸多因素綜合在一起所給予顧客的實際體驗。

教育資訊化的建設,將直接影響到教育機構的現狀發展與未來規劃。透過一套標準化的資訊管理系統,將大大提升機構的運營與管理能力,而且還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服務。

教培機構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掙不到錢,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

把教培誤認為是必需品,忽視了教培產品作為奢侈品的本質。

真正對於教培產品有明確訴求的人實際上更多需要的是一種身份認同,而不僅僅是學到什麼實際的內容,這也是以營銷和熱點炒作起來的機器人、程式設計以及少兒英語科目為什麼可以賣高價的原因之一,當然目前的美術培訓市場很顯然在這方面做的會更加出色。

04

一家機構無論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教研能力也就是產品研發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這幾乎就等於是自有品牌打造的過程。

經常有人說

教學是機構發展的核心,這種觀念很明顯就是把教學質量的寶押在了老師的個人素養上,

很明顯這種做法的風險是非常巨大的。用更為準確的說法,

產品才是教培機構的核心

,當然這個觀念也適用於所有的服務業。通俗一點說,重要的不是漢堡是誰做的,而是這個漢堡是怎麼做出來的。

從這個角度思考,作為教培人的你就必定可以理解,

為什麼老闆要脫離教學?為什麼薪酬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傾向於前端市場?為什麼學管師的存在的起碼的前提是教學標準化?為什麼一些比較優秀的機構總是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出現?

也更能清晰的知道如果不能從根本認知上做突破,再好的方法和套路也會顯得慘敗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