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楚王墓知多少

荊州楚王墓知多少

荊州有一座熊家冢楚墓,現在,都知道那是一位楚王墓,但是到底是哪一位楚王,由於主冢沒有發掘,沒有資料能明確認定是哪一位楚王。根據網上搜索的資料,有認為是楚昭王的,也有認為是楚惠王,楚簡王的,還有人認為是楚悼王,如尹弘兵、張緒球等楚學專家。但不管是什麼王,有一點是肯定的,熊家冢楚墓就是一座楚王墓。因為在車馬坑的發掘中發現了“天子駕六”。說明在荊州發現了楚王墓。

戰國早期,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建設了一支強大的楚軍,

南收揚越,北並陳蔡

,一直打到黃河邊。所以可以與熊家冢中的宏大的車馬陣相配。但是楚悼王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熊家冢陪葬墓中發掘,發現玉器中有大量的半成品,在車馬坑中發現的車馬呈現雜亂擺放的現象,並有戰車及裸馬下葬。陪葬墓坑的土壁未來得及修整。顯示入葬的楚王是一種突然死亡發生的,倉促下葬。熊家冢楚墓中的車馬坑中有較多的駟馬戰車,先秦時盛行車戰,但楚國多山多水,不適宜車戰,為什麼車馬坑中有這麼多的戰車,應該與吳起有關,楚悼王支援吳起變法,吳起由魏入楚後,為楚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根據楚墓中的車馬坑與戰車佈置,是符合當時的楚國國情,因此根據楚墓的年代及以上的分析,熊家冢墓主是楚悼王的可能性,要高於楚昭王、楚惠王,楚簡王。

荊州楚王墓知多少

楚先王之墓在哪裡,據一些文獻,如《戰國策》(卷六)《頃襄王二十年》中有:“頃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燒先王之墓。”由此,一些文章將楚先王墓定到了夷陵(宜昌)。如《夷陵地名考》:秦將白起所燒的“夷陵”,就是今宜昌市區的古稱。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見於史,它表明(宜昌)見諸於史的歷史至2016年已達2294年之久。(1)

在張正明主編的《楚史》中,也認為夷陵有楚先王墓。講“夷陵”在“今宜昌市東,江陵縣西”是楚先王墓所在地。然而,新中國建國後,直到現在,雖然國家在宜昌地區及三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建設,仍沒有發現高等級的楚墓。說明楚先王墓不在宜昌地區。先秦時期,很多較大的地名和水名以單字為多,如“郢”、“歸”、“陳”、“沮”、“漳”、“江”、“漢”等,叫雙名的較少, 雙名地名應在秦以後出現。楚國時,宜昌一帶是楚國的邊陲,叫“扦關”。《括地誌》:“峽州佷山縣地,即古扦關”。

其實,宜昌在清康熙以前叫“彝陵”。 “彝”與“夷”只是音同,義不同;所以“彝陵”不能理解成“夷陵”。在夷陵不會有楚先王墓。根據考古資料,楚先王墓在荊州,不僅熊家冢楚墓已確定。在清《荊州府志》中的記載就記載荊州有多位楚王墓。

如《荊州府志》中就記載:

楚莊王墓在江陵縣西門外龍山;楚康王墓在江陵縣西門外;樊妃墓在郢西,楚平王墓在枝江。楚昭王墓在枝江與當陽交界處(今當陽河溶觀基寺);楚穆王墓在枝江縣東南,楚懷王墓在枝江舊縣。

根據勘察資料、由熊家冢向南,從熊家冢往南,南北線上共有5組形制相近的墓葬,由北至南分別是熊家冢、平頭冢、馮家冢、周家冢與換帽冢,應該是戰國時代的楚王墓葬。形成了宏大的楚墓群。(2)

荊州楚王墓知多少

由於熊家冢主冢目前國家不允許發掘,所以熊家冢墓主就不好最終確定。熊家冢主冢在上世紀已被破壞,儲存條件已喪失,由於主冢已被盜,古墓的封土密封條件已被破壞,那麼,墓中肯定已有的稀世珍寶,如漆器、絲綢、竹簡,特別是竹簡,是一些先秦時期的極為寶貴的文獻,時間越久,損壞就會愈加嚴重。如果地下有竹簡,則竹簡上的文字資訊久而久之有可能完全喪失;而陶器、青銅器、玉器等文物的保護,現在完全可以科學儲存。因此熊家冢墓主冢能夠發掘,可以極大提升楚文化的研究,熊家冢的人氣也會大力提升。有利於發展荊州楚文化的建設。

注:本文中的插圖均為網路圖片,原作者不明,請諒解。

參考資料:

【1】《夷陵地名考》“夷陵”地名考(轉帖) - 宜昌論壇- 東湖社群- 荊楚網

【2】以下地圖引自《湖北荊州八嶺山馮家冢墓地考古勘探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