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在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原北站區)的鳳凰山南麓有一座皇家陵寢,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皇帝)唯一胞弟,潞簡王朱翊鏐的潞簡王墓,也稱為潞王陵或者潞王墳。潞簡王陵於明萬曆年四十三年(即1615年),完全依照萬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的定陵修建完工,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潭、左依金燈寺,右鄰峙兒山,是中國目前儲存現狀最好,面積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被稱為“

中原定陵

”。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恢復分封

明穆宗朱載坖有四個兒子,長子和次子幼年夭折,三子朱翊鈞和四子朱翊鏐均為李皇后所生。朱翊鏐生於明穆宗隆慶二年,在四歲的時候被封為潞王,藩地在衛輝府(今河南新鄉衛輝市)。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明太祖在總結歷史上治亂興衰的經驗時,認為宋元之所以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強”,在國家危難之時,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權臣和朝廷離心離德。於是,以歷代王朝滅亡經驗為鑑,決定恢復商周時期的分封制度。從洪武三年開始,分封諸皇子為親王,並規定了一套嚴格的封藩制度。

明太祖把自已的二十五個兒子(其中二十六子朱楠夭折未封)和侄子朱守謙(廣西桂林靖江王首任藩王)分封到全國各地,其中,像駐守邊疆的寧王(今內蒙古寧城)朱權和燕王(今北京)朱棣可以主持地方軍務。朱元璋的想法是,鎮守邊疆的藩王需要對敵作戰,讓他們擁有軍權和部分地方政權,有利於在作戰時調拔糧草及調動軍隊。讓藩王們有機會立功,只要朝廷加以獎賞,他們就不會與朝廷對抗,即使一個造反,其他的藩王因為也有調兵權,就有能力去平叛。

朱元璋為了避免藩王造反,規定所有受封的藩王必須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各親王之間不能相互聯絡。即使每三年一次的進京覲見也必須一王離京回到藩地,另一王才可以啟程。朱元璋害怕藩王造反,也害怕朝中勳臣“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規定,諸路藩王在皇帝被權臣脅迫或者權臣篡權之時,可以舉兵清君側。他在《皇明祖訓》中說:“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這一決定給後來朱棣出兵南下提供了有力的理由。

朱元璋將諸子分封后,接下來又逐個解決了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功臣宿將,此時天下的兵馬大權均在皇帝和各地藩王手中。朱元璋自以為大明江山猶如鐵桶一般牢固,非常滿意的對皇太孫朱允炆(太子朱標早逝)說:

對你有威脅的功臣爺爺都替你解決了,而你的叔叔們又為你駐守邊境,你就放心的做皇帝吧!

朱允炆擔憂道:

若是外敵來犯,自有諸位藩王可以抵禦,可以如果藩王起兵造反,我該如何應對呢?

果然,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登基,改年號為:建文,這就歷史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之後大力施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脅迫寧王朱權跟自己以“

清君側,靖國難”

為由,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奪得了皇權。

朱棣當上皇帝后,他心知強藩的危害性,所以,繼續執行了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將藩王的軍權全部剝奪,各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軍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不得結交地方官員,這就形成了“

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的局面。所以,明朝的藩王有封號但是沒有封地,而像商周時期的諸侯王,不僅有封號還有封地,並且還是封地的最高行政長官。明朝藩王所在地的行政和軍務大權仍由朝廷任命的官員來擔任,藩王是不能干涉當地的政治民生大權,只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還不可以參合進入士農工商這些行業。所以諸藩王就是想出城掃墓也得向朝廷請示。如果皇帝或者皇后死了,未經朝廷許可不準進京祭拜,即使皇帝下旨准予進京,也最多走到京城邊上,今天的盧溝橋附近,祭拜後必須立即返回封地;而如果藩王跟皇帝不是一個母親所生,自己的母親去世後,藩王們連去京城邊上祭拜的權利都沒有,只能在封地自行祭拜。

朝廷為了安撫諸藩王,就在經濟上的優厚待遇換取藩王的政治權利。藩王們在喪失了政治上的權力之後,在皇權的支援下,瘋狂的驚奪與兼併藩地四周的土地,擴建王府,興建陵寢,聚斂財富,轉向了聲色犬馬、混吃等死的奢靡生活,當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朱棣的胞弟朱橚就藩開封后,醉心於經史文集,還曾組織編著了《救荒本草》,成為了明代知名的醫學家。

混蛋王爺

按照規定,藩王自分封之時,就應該到封國就藩,而潞王朱翊鏐倒是一個特例。朱翊鏐四歲的時候初封為潞王,因為跟明神宗朱翊鈞一母同胞的原因,倍受皇帝和太后的寵愛,所以待在京城,沒有到封地就藩。潞王朱翊鏐十四歲成婚時,明神宗朱翊鈞為了給弟弟籌辦婚禮,不惜挪用軍費,動用各色金三千六百九十六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量,銀十萬兩,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即使如此,李太后還嫌珠寶不夠,竟然聽信讒言,還抄了張居正的家。

而這僅僅是潞王朱翊鏐奢侈生活的開始。

大婚之後,潞王朱翊鏐要求在衛輝建造王府,預算就達到了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白銀,安家費用達三十萬兩黃金。離京就藩時,動用了五百隻車船裝運金銀財寶,每到一處皆有當地官員舉行盛大的迎送儀式,路上走了37天。到達藩地後,潞王朱翊鏐從21歲直到46歲去世,他就再沒有離開過衛輝府。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潞王雖然是“

分封而不錫土”

,王府所在的衛輝府的最高行政長官仍然由朝廷直接任命,但是,潞王可以透過欽賜、奏討、納獻、強買和直接侵佔而獲得大片土地,成為當地最大的地主。這些土地一旦成為王府的私產,一般不承擔賦役負擔,遊離於國家賦役體系之外。

所以,潞王就盯上了明景王朱載圳的莊田。朱載圳是明穆宗朱載坖的弟弟,嘉靖四十年(1561年)就藩德安府,先後奏討並侵佔了鉅額莊田,號稱有四萬頃莊園。明景王朱載圳死後無嗣,因此被朝廷廢除了封號,其莊園又迴歸到了農間。據《明史》記載:“

景王就藩時,賜予概裁省。楚地曠,多閒田,詔悉予之。景藩除,潞得景故籍田,多至四萬頃

”。也就是說,在明景王死了二十多年後,與景王藩地相距千里之外的潞王討要明景王在楚地的大量田地,必然遭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強烈反對,即使在縣、府、戶部多次上書,明神宗朱翊鈞仍然如數準給,最終,將四萬頃土地強行搜刮到位。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潞王在神宗朱翊鈞和李太后的縱容之下,驕奢淫逸、無惡不作。他就藩衛輝以後,不顧藩禁的制度,生性好動的他,把遊獵當成了生活中樂此不疲的事。雖然他有十幾位妻妾,仍四處強搶民女,甚至凡聽說那裡有新婚女子,他都要佔有“初夜權”。在今天的衛輝市西北獅包頭鄉砂掌村,有一個“娘娘墳”。據當地群眾相傳,潞王曾遊獵於此,看到民間姑娘黃葉,就強行讓其伴寢。潞王走後,攝於潞王的淫威,無人敢娶黃姑娘。黃姑娘最終孤獨而死,有人將此事報告給王府,潞王才讓人給她在當地修了墳墓埋葬。

逾制陵寢

潞王除了除了享樂之外,為了能讓自己死後也享受生前一樣的富貴,自從他就藩以後,就用大量的時間和鉅額的金錢為自己修建陵墓。潞王依仗著神宗朱翊鈞和李太后寵愛,有很多僭越,其中最離譜的就是陵墓前擺放的石像生。根據明朝喪葬制度,皇帝陵墓前最多擺放獅、麟、象、駝、獬、馬等6對神獸,但潞王墓前的神獸居然達到了14種,不僅僅遠遠超過了神宗朱翊鈞定陵的規模,還超過了朱元璋在南京明孝陵和朱棣在北京明長陵石獸的規制,同是也是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寢陵鎮墓瑞獸最多的。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不僅如此,龍本來是帝王的代表,除了皇帝以外,藩王也不可使用。而在潞王陵中,龍的紋飾隨意刻在牌坊、望柱之上。地宮的門釘也使用了九九八十一顆,這完全是皇帝才能享受的待遇,其次妃趙氏墓也是完全按照皇后的制式進行修建的,石刻的精美程度令人驚歎。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萬曆四十二年,潞王的母親李太后病逝,他雖為“諸藩之首”,也不能回京奔喪,只能在藩地拜祭,不久就病倒了,傷心而亡,享年四十六歲。萬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在他死後一年零三個月以後,潞王陵完工,他才得以安葬於此。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明朝滅亡後,散落於全國各地的明代藩王府和寢陵遭受了毀滅性的摧殘。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廷戶部開始拆潞王府,材料運往北京;戶部又指示地方政府,將潞王陵變賣,陵區建築俱系綠瓦石壁,雕龍鐫鳳,為民間禁物和晦氣之物,無人敢買,所以,潞王和趙氏的陵墓被儲存了下來,直到順治13年(公元1656年),一個名叫真息的高僧來到衛輝,見潞王陵荒廢殘破,就用480兩白銀買了下來。

中原定陵,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真息和尚把潞簡王大殿改建成大雄寶殿,把次妃大殿改建成庵堂,閣庵取名萬聖,閣庵大殿所供的就是趙娘娘的化身送子觀音娘娘,中門塑真武神像,門樓易關聖帝君,清朝時這裡香火極為旺盛,當地百姓把這裡稱做娘娘廟,現在這裡仍保留著每年正月十六廟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