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汽車,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上)

汽車行業正逐漸成為萬眾矚目的風口。

可對於這個行業內的原生玩家來講,這似乎不再是一局大號通吃的遊戲。事實上,從被貼上「傳統車企」的標籤開始,來自“跨服玩家”的挑戰從未間斷。

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借力新四化,遊戲早已面臨著重新開局。一代更新一代神,在以“網際網路+”為背景的產業變革中,也許引用吳軍博士著《智慧時代》的卷首語再合適不過了:

“2%的人將控制未來,成為他們或被淘汰。”

傳統車企在原有市場環境下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也積累了巨大的優勢。進入到產業轉型期卻慢慢發現,優勢和包袱往往是同一件事的正反。我相信企業基因不同、體積龐大等因素對轉型產生了不小的壓力。

討論網際網路+汽車,我們先從網際網路談起。

0/3 網際網路下的商業模式轉變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行業是高度垂直的,體現在各行各業都已經建立起夯實的

業務基礎

,有自己的

運作方式

經營理念。

舉例說,傳統紙媒行業有自己龐大的記者團隊,觸達到社會的細微角落,靠挖掘第一手或獨家資訊提升影響力和行業地位,進而提升銷量平攤成本獲得盈利;電信行業(如移動)建設大規模的基站網路,為更多使用者提供訊號覆蓋,收取運營費用獲得盈利;汽車行業透過質量提升和不斷豐富的產品型譜獲得市場認可,經由經銷商體系銷售給使用者,利潤也來源於經銷商。

傳統商業模式的共同點:利潤直接來自於產品或主營業務,靠業務規模變現。直白點說,東西越好、價格越低,就賣的越多、規模越大,就越能賺錢。

“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董小姐,是這一模式最好的代言人。站在另一面的,是熱衷於接受對賭的小米,和背後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

網際網路模式、網際網路思維我們總在提,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模式?究竟是什麼樣的思維?出現了哪些創新點?

1/3 資本創新

這裡說的資本創新,是指網際網路概念的出現和演變,推動了風險資本投資邏輯的改變——

從獲取利潤轉向創造價值

難道新時代的資本不關注自身獲利,而開始關注社會價值?沒接觸過投資的人,可能需要花了點時間去理解。

實際上,資本始終是關注回報的,有所轉變的是判斷一家公司是否能帶來超額回報的標準。

1995年,瀏覽器公司Netscape作為網際網路界IPO第一股,上市幾個月間每股價格從發行價29美元上漲至最高174美元,鉅額的回報開啟了創投對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熱潮,也催生了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對市場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網際網路+汽車,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上)

泡沫對市場的打擊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緩解

關於泡沫破裂的原因,這裡引用自媒體“金融界”的解釋: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聯儲持續加息,資金成本大幅上升,美元利率超過6%,炒作資金開始在納斯達克撤離。

至2000年,網際網路的滲透能力已經開始停滯,更多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還無法從很短的時間內改變各種網際網路的生活習慣,就像網上購物,其實十多年後的今天,才成為一種習慣。至於郵件、社交等,網際網路產品提供者,還沒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方式,市場也並沒有形成在網際網路上消費的習慣,所以2000年的網際網路,從使用者增長和企業盈利層面,都無法取得突破,一旦投機資金開始撤離,泡沫迅速破滅。

不過值得關注的結果是,泡沫破裂促使資本市場反思覆盤,認為投資網際網路與投資實業邏輯並不相同,

網際網路公司的獲利能力並不能成為評價公司的唯一準繩

新的觀點是:多如牛毛的網際網路初創公司,只有能為網際網路使用者提供價值的才有生存發展,長期拉高估值的可能,下面這張圖對理解資本的態度轉變很有幫助。(據說在A股並不是這樣的邏輯)

網際網路+汽車,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上)

這只是網際網路對資本創新的推動,更進一步的是,資本市場新的投資邏輯作用在了網際網路公司自己身上。

網際網路上市公司不再需要每時每刻為漂亮的財報竭盡心力,有更多的精力

迴歸創業初衷,迴歸對企業價值的思考和實踐

這就達成了“資本為有價值的公司投資,公司集中精力創造使用者價值,使用者數量增多提升了公司潛力,帶來估值上升為資本提供回報”的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正向迴圈。

使用者價值越高,商業價值越高。

下一期:《網際網路+汽車,到底在討論什麼?(中)》,我們將進一步探索網際網路公司如何為使用者提供價值,網際網路公司的商業邏輯又是什麼樣的?

注:本文主要內容來自於對一次優質論壇演講的整理,主題為《大資料思維和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

作為一名學習者,希望能借助費曼學習法,最大程度內化有價值的內容;作為一名“傳統”汽車人,更希望借他山之石,做一些企業轉型方面的思考,拋磚引玉。

「汽車與新知」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一名汽車人的產業、產品、成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