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孟晚舟不能回國相比,我更關注華為的回覆

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法院裁定,華為高管、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因為符合引渡的“雙重犯罪”標準,無法獲釋,引渡程式將繼續。

和孟晚舟不能回國相比,我更關注華為的回覆

關於孟晚舟未能無罪釋放,華為迴應:

我們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的判決表示失望。

我們一直

相信

孟女士是清白的,我們也將繼續

支援

孟女士尋求公正判決和自由。

短短兩句話,但說得特別高階。

相信:單指信任對方。

支援:贊同、鼓勵,彼此支援的意思。

相信和支援是兩個動詞,是一方對另一方發出的動作,切割了兩方是同一主體的可能性。

這裡在劃清界限,華為是華為,孟晚舟是孟晚舟,不可混為一談。

相信,這個詞用得也很巧妙,以後出現更不好的情況,可以說自己信錯了,甚至自己也被騙了。

華為的迴應,既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立場,也給自己留有餘地。

這份迴應,應該是出自華為公關之手,不得不佩服大公司的公關。

還是要提一句,阿里的公關也著實令人羨慕啊!

和孟晚舟不能回國相比,我更關注華為的回覆

公關辭,

也是語言的一種形式,

直接體現的是公關的專業能力,

側面體現的,

是一個人會說話的程度。

會說話的人,

無論是何炅、蔡康永,

還是我們身邊的Lucy和翠花,

都是受人歡迎的且喜愛的。

一個人會說話的好處,我們都知道。

那為什麼是特定的某個人會說話,而不是大家都很會說話呢?

有幾個原因:

1)家庭影響

父母都很會講話,從小耳濡目染,孩子大機率很會說話的。

別槓,不然都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的,

有的人咋那麼熊?

不要忽視家庭的重要性,學校是個讓人產生誤會的地方,以為裡面很公平,分數決定一切。

其實不是的,

學校只是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一起讀書的地方,出了學校,每個孩子都會回到各自的家庭。

父母的學歷、見識、性格、談吐等都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資源,

因此,孩子的談吐深受家庭環境影響。

至於其它,大家自己腦補一下。

2)工作影響

主持人、說相聲、脫口秀、喜劇演員等語言工作者,

比起普羅大眾,不要太會講話。

央視boys,每次看他們講話,我都覺得自己沒讀過書。

插播:推薦大家週末有時間去刷《主持人大賽》。

郭麒麟,他站在那裡都想笑,就是正常的講話都覺得在說相聲,

姑且認為太敬業了,已經形成習慣了。

李誕,雖然很多人吐槽他,但是我還是很喜歡他。

他曾經說過“我也不是天生就會講段子,講話好笑,這都是後天刻意練習的,因為你說得不好笑就沒人看你。”

這是典型的,因為工作需要,所以變得會講話了。

3)其它原因

知識儲備量大,因為知道的足夠多,有時候發言格外有趣;

懂禮貌,也許發言不是很精彩,但是讓人聽了很舒服;

等等。

但無論因為什麼,

一個人是否會說話,

還是自身努力的結果。

畢竟,

沒人能代替你發聲。

說話,

這種技能,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後天培養。

@頭條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