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父母們可能都遇見過這樣的情況:

女兒不吃蔬菜,媽媽一邊罵女兒偏食,一邊逼著她吃完,然後告訴奶奶,以後還是得逼,奶奶聽了特別生氣,對媽媽說:有本事以後你天天自己回家喂!

兒子跌倒一哭,姥爺急著去抱、去哄,爸爸吼姥爺,要姥爺給兒子自己爬起來的機會,姥爺二話不說,抱起兒子就往屋外走去,要帶兒子去玩,留下不知所措的爸爸。

其實,這些都是隔代教育中常見的矛盾。

由於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很大。為了能好好工作,大量的年輕父母不得已只能拜託自己的父母親來幫忙養育下一代。

有研究報告稱,國內目前有將近70%的家庭都是老人在幫忙帶孩子,這其中還不乏四個老人齊上陣的情況。

老人幫忙帶孩子減輕了年輕父母們的很多壓力,但在隔代教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衝突和矛盾,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

教育觀念的不一致

以及

溝通的不順暢

年輕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與養育方式,而祖輩們對孩子,更多會過分偏袒和遷就。久而久之,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吃飯的時候追著喂,事事包辦,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這時,如果父母急於去糾正孩子身上的問題,就很容易與老人發生對立的局面,使得祖輩與父輩之間,由教育理念分歧引發家庭矛盾。

老一輩和年輕父母們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其實很正常。可是,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裡要如何避免因為教育理念不一致而產生的衝突呢?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理解對方、有效溝通很重要。

年輕父母們可能會說:“我完全理解不了老一輩的教育方式,每次一說就吵!”

老人們可能會說:“看我當年也就這麼把你帶大了,你也沒出什麼問題,現在反倒來質疑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有本事你自己帶!”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來,消消氣,聽我說。

溝通不是說服,不是指責,不是抱怨,溝通是心平氣和地好好說話。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面對衝突時,要

先把自己的內心讀懂來,再設身處地理解對方

,具體而言,就是要

先表達出自己行為和感受背後的期望和需求,然後再去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期待和需求

,這才算有效溝通。

是不是感覺有點繞?沒關係,我們來分析一下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兩個案例。

女兒不吃蔬菜,媽媽一邊罵女兒偏食一邊逼她吃完,然後告訴奶奶,以後還是得逼,奶奶聽了特別生氣,對媽媽說:有本事以後你天天自己回家喂!

在第一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

媽媽的行為是:讓奶奶逼女兒吃蔬菜

媽媽的感受是:生氣和不滿

媽媽真正的期待和需求是:我很在乎孩子的健康,小孩要吃蔬菜。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

奶奶的行為是:叫媽媽有本事回家自己喂

奶奶的感受同樣是:生氣和不滿

奶奶真正的期待和需求是: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只希望自己的辛苦付出能夠被看見、被肯定,而不是一味的被指責。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這個時候如果他們採取有效溝通原則,去表達自己行為和感受背後的需求,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們來看看:

媽媽可以這樣表達:

“媽媽,我謝謝您已經很用心照顧孩子了,您辛苦了”

“她不吃蔬菜讓我很擔心,很怕影響她的健康”

“我想你應該能夠理解我的擔憂”

“我們來討論怎麼辦好不好?”

奶奶可以這樣表達:

“我理解你很關心孩子的健康,我也曾是媽媽”

“當聽到你要我怎麼做時,我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就像如果我要求你,我想你能理解我的不開心”

“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讓孩子吃蔬菜嗎?”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可見,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溝通方式,感受會完全不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咱們再來看看第二個案例:

兒子跌倒一哭,姥爺急著去抱、去哄,爸爸吼姥爺,要姥爺給兒子自己爬起來的機會,姥爺二話不說,抱起孩子就往屋外走去,要帶孩子去玩,留下不知所措的爸爸。

在這個案例中,

爸爸的行為是:吼姥爺不要抱兒子起來

爸爸的感受是:焦急

爸爸真正的期待和需求是:這是一個學習自主的機會,我關注孩子。

同時,

姥爺的行為是:二話不說抱孩子走

姥爺的感受是:不滿

姥爺真正的期待和需求是:孩子跌倒就是要透過哄來表示關愛,我關注孩子。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大家都是關注孩子,可是為什麼表達出來就是攻擊的方式呢?這時候如果採取有效溝通方式呢?

爸爸可以這樣表達:

“我知道你很疼孩子。”

“他跌倒我也很焦急。”

“但我更不想放棄這個陪伴他成長的機會。”

“我們一起談論怎麼陪伴訓練他自主好不好?”

姥爺可以這樣表達:

“我和你一樣關注孩子的成長。”

“當聽到你吼我時,我會不滿。”

“加上我認為孩子跌倒的時候先安撫他比較重要,這個觀點我們可能不一樣。”

“我們可以抽空談一談我們之間的觀點差異。”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只有去表達自己行為感受背後的期待,理解對方行為感受背後的需求,並且接納觀點的不一樣,才能更好的溝通。

最後的話。

在隔代教育中,

不管是祖輩們,還是我們的年輕父母們,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咱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在朝著這個共同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觀念或方式的不一致,年輕父母們可以帶著老人一起學習一些新的、科學的養育方法,讓老人們明白時間的洪流在走,知識不斷在更新,教養方式也會有更省力的做法。

同時,在很多非原則性的小問題上,也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鬆動的可能性。比如,孩子是不是一點零食都不能吃?也不能看電視,不能玩手機?還是說每天只能吃多少零食,吃什麼型別的零食,在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玩手機,每次玩多長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

家庭成員之間產生分歧,出現矛盾都是很正常的,關鍵在於要互相理解,好好溝通。

最後,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在充滿愛、陪伴和尊重的家庭氛圍裡健康快樂長大。

分歧的隔代教育,不分歧的愛

文 | 陳果花葉根

圖 | UNSPLASH

想了解更多養育知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贊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