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乞罷參政,輕黜賢臣的名聲——范仲淹

范仲淹面對黑雲壓城之勢,已知改革之志難伸,仁宗皇帝已經投向了反對派,慶曆新政已經走到了盡頭,他上表乞罷參政。宰相章得象認為范仲淹素具“虛名”,倘若一請便罷去參政,會使皇帝落個輕黜賢臣的名聲,建議仁宗下詔不允,范仲淹上謝表,即表明范仲淹要挾皇上,再罷不遲。

上表乞罷參政,輕黜賢臣的名聲——范仲淹

仲淹哪知是計,見朝廷久無迴應,還以為仁宗皇帝有意挽留,果真奉上謝表。仁宗更加相信宰相章得象言之不虛。老奸巨猾的章得象,這一招可謂陰險歹毒。諫官錢明逸,上疏彈劾富弼和仲淹,說他們更張綱紀,紛擾國經,多挾朋黨,請早廢黜,以安天下。

慶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仁宗下詔罷去范仲淹參知政事,出知邠州;免去富弼樞密副使,出知鄆州。次日又免去杜衍宰相職務,出知兗州。同年三月五日,韓琦罷去樞密副使,出知揚州。歐陽修勢單力孤地堅持為新政辯護,儘管他文名譽滿天下,還是被貶到滁州,寫《醉翁亭記》去了。

上表乞罷參政,輕黜賢臣的名聲——范仲淹

慶曆改革,何以曇花一現,慘遭夭折?粗略看來,論者認為以夏竦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勢力太大,守舊派扼殺改革派的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形成黑雲壓城之勢。富弼歸納總結人生經驗雲:“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勢必不勝。君子不勝,則奉身而退,樂道無悶。小人不勝,則交結構扇,千歧萬轍,必勝而後已。迨其得志,遂肆毒於善良,求天下不亂,不可得也。”

(《宋史·富弼傳》)其實,改革能否進行,皇帝說了算,改革夭折,根子在皇帝。仁宗此人,雖然寬厚仁慈,不輕易誅殺臣下,但他耳不辨忠告與讒言,目不分賢良與奸佞,身有軟骨,胸無主見,隨風轉舵,反覆無常。

上表乞罷參政,輕黜賢臣的名聲——范仲淹

開始,仁宗求治心切,似如心血來潮,對範、富、韓等人的信任,也達到極致。可對改革既無通盤規劃,也無預謀設計如何排除阻力。當反對派搖唇鼓舌群起攻擊,暗設機關陷阱時,仁宗則猜疑退縮,改弦更張,最終投向了反對派,不再支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