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我們以為的陪伴,真的是陪伴嗎?

The way of life can be free and beautiful, but we have lost the way。 …… We have developed speed, but we shut ourselves in。 ……our cleverness hard and unkind。 We think too much and feel too little。 More than machinery we need humanity。 More than cleverness we need kindness and gentleness。 Without these qualities, life will be violent and all will be lost。

生活的道路自由且美麗,只可惜我們迷失了方向。……我們發展了速度,卻隔離了自己;……我們變得聰明、偽善和冷漠。我們思考太多,感受太少。我們需要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性。我們需要的不是機巧而是善良與溫情。沒有這些品質,生活會充滿暴力,一切都將被遺棄。

以上是卓別林在《大獨裁者》最後的一段演講。我認為這段話放到親子陪伴裡面,也是適用的。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我們以為的陪伴,真的是陪伴嗎?

圖片擷取自短片《陪著≠陪伴》

我們可能都很熟悉這樣一個場景,孩子在一邊玩,爸爸/媽媽在一旁玩手機,當孩子想要和父母互動時,往往得到的卻是一個敷衍的迴應。

如同演講中的那句話“

我們發展了速度,卻隔離了自己

”,隔閡親子關係的是手裡的手機螢幕、是會敲字的平板電腦……這樣的陪伴,只是“

在場

”,因為孩子沒有感受到你的關注,沒有體會到陪伴的快樂。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週21.2小時。也就是說,每天至少要有三個小時的時間,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給予了孩子合格的有效陪伴?

親子陪伴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

父母跟隨孩子

,陪同孩子做適合孩子年齡發展需求的事情;

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不僅需要為孩子的發展提供支援,也能透過與孩子互動,不斷反觀自己,實現父母的自我成長。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我們以為的陪伴,真的是陪伴嗎?

圖片擷取自短片《陪著≠陪伴》

透過陪伴孩子做一些TA想做的事情,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受到父母喜愛的,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是有價值的,自己的情緒感受是能夠被支援的。

做到有效陪伴並不容易,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父母

全身心地投入

,彼此珍惜這份親情流動的時光。外出遊戲也好,看繪本也好,有關注、有互動才是有效的陪伴。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我們以為的陪伴,真的是陪伴嗎?

圖片擷取自短片《陪著≠陪伴》

怎樣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呢?每個孩子有不一樣的性格,TA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因此也不可能有完全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方法。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兒童心理治療中的

PACE

原則,或許可以為父母陪伴孩子的時候作為參考。

PACE(Playfulness,Acceptance,Curiosity and Empathy)

是一種思考、感覺、交流和行為的方式,旨在讓孩子感到安全。它基於父母如何與他們非常年幼的嬰兒聯結。

Playfulness(娛樂性)

,陪伴孩子時營造一個輕鬆有趣的氛圍,促進孩子有更積極正向的體驗。類似於父母與嬰兒之間的互動,父母和嬰兒都很高興與對方在一起,並開始瞭解對方。

Acceptance(接納)

,接納是積極地向孩子表達,接納TA外在行為之下的願望、感覺、想法、衝動、動機和認知。接納是孩子安全感的核心,它不做任何的評判或評價,無關對錯,這樣TA會變得更加自信。

Curiosity(好奇心)

,好奇心能促進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幫助孩子察覺到TA自己的內心世界,意識到TA行為的原因。

Empathy(同理心)

,和孩子一起感受TA的歡樂、悲傷和痛苦,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情感上對TA的陪伴,並對TA提供安慰和支援。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我們以為的陪伴,真的是陪伴嗎?

我們以為,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有力量,而且可以讓孩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變得更有責任心,有夢想也有激情。

而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曾說過,“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專案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後悔。”

用心陪伴,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積極、卓越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我們以為的陪伴,真的是陪伴嗎?

圖片擷取自短片《陪著≠陪伴》

請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予TA最好的陪伴,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