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式發售:為什麼薛兆豐可以靠知識付費收入1個億?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過這樣一則新聞,《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一共賣了483658份,累計營收將近1個億,然後他就被各種扒皮,比如他根本就不是北大的專職教授,只是北大的臨時工;他的經濟學課含金量並不高,只是經濟學知識的拼湊。隨後《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變成了《薛兆豐的經濟學課》,他本人也從北大辭職了。

排隊式發售:為什麼薛兆豐可以靠知識付費收入1個億?

今天不是來批判這樣一個人,只是想和大家聊一個問題:

在許多人口中學歷並不高的薛兆豐為什麼可以成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學網紅,知識付費就收入1個億呢?

我分析了薛兆豐的發展過程,發現這4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1、買家思維

薛的經濟學課程,非常具有買家思維,簡單來說就是,比薛兆豐更懂經濟學的人很多,但能把經濟學講得讓老百姓都有收穫,薛兆豐目前算是國內第一人,因此做產品的關鍵,不應該是專家思維,而應該是使用者與學習者思維。

2、“北大”關鍵詞

薛雖是北大的臨時工,但也算和北大沾邊,薛兆豐在一開始出來就抓住了這個關鍵字,讓自己快速被大眾認知,記住,認知大於事實,其實所有產品都是給予消費者的問題解決方案,在消費者購買前,你看起來像可以解決問題的,比你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更加重要。

3、選對風口

任何事情,在選對了大趨勢非常重要,你只要站上了風口,豬都可以飛起來,薛兆豐踩對了知識消費的趨勢,不知道今年趨勢是什麼的,可以看看我之前關於今年經濟環境分析的文章。

4、平臺的選擇

選擇平臺很重要,知識付費平臺這麼多,你選擇哪個平臺,就決定了你起飛的速度。說到電商分銷,許多人問我淘寶聯盟,多多進寶與京東芬香選哪個。

中國整個電商平臺分銷市場,淘寶一家佔據了85%的市場份額,京東與拼多多加起來就15%,你想做一隻大魚,首先就得池塘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