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不讓閱讀變成催眠?——無知而自知,一切進步的開始

最近有很多書友交流的時候說:看書的時候,尤其是理論性強的應用類書籍,總是看不進去,老是走神,甚至一看就犯困,讀書成了催眠術,該怎麼辦?

怎樣不讓閱讀變成催眠?——無知而自知,一切進步的開始

我反覆思考,這種情況以前也發生在我身上,曾幾何時書籍也是發揮著催眠術的功能來著,從生理學角度講,這是我們在看書時,對書本上的內容文字,接收資訊後大腦轉化降低,從而讓我們感到疲勞,頓時覺得文字好無趣,內容好無聊,從而產生了抑制性條件發射。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對一些感興趣的理論性書籍,越是讀到精化深邃之處,我就越能集中精力,像打了雞血一樣,深入其中,認真思考,吸收其精華。

“雞血”源於何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轉變?

我認為是我知道了自己的無知,而且意識到了無知是多麼可怕。

我們深信,

物質上的貧乏並不是真正的貧窮,精神上的荒蕪才是真正的貧窮。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真的富有嗎?我現在擁有的知識足夠嗎?

博納派頓在《身邊的邏輯學》中說:

我們不該自滿於已有的成果或已知的事物,因為在知識絢麗的背後,隱藏著比知識還深邃,比世界還寬廣的無知。

怎樣不讓閱讀變成催眠?——無知而自知,一切進步的開始

當你在沙漠中行進多天飢渴難耐,面對一頓美味的大餐,會無所顧及飽餐一頓;

當田地裡的禾苗歷經許久的乾旱,面對從天而降的甘露,絕不會浪費一點一滴;

當我們知道自己是多麼迂腐無知,面對一場真理的盛宴,也會聚精會神認真享用。

怎樣不讓閱讀變成催眠?——無知而自知,一切進步的開始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無知,就像乾旱的禾苗渴望雨露的滋潤,像冰冷的陰暗渴望陽光的照耀,而

知識和真理就像是滋潤禾苗的甘雨,照進黑暗的一縷陽光,會深深地滋潤我們的生命,照亮我們的生命。

怎樣不讓閱讀變成催眠?——無知而自知,一切進步的開始

所謂“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當知道自己是多麼無知時,心中自然有力量時時鞭策,這就產生了改變糟糕現狀的動力。

有了動力,下一步就是方法。

而知識和真理從何而來?尋求它們的道路很多,而閱讀是其中一種最主要的方式。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有人說:閱讀,是讀者與智者的一種對話,雖然我們不能經常行萬里路,但卻可以透過書籍與古今智者對話,學習其精華。

怎樣不讓閱讀變成催眠?——無知而自知,一切進步的開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首先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所以,正確的讀書方法像一把利器幫助我們披荊斬棘,遨遊知識的海洋。

就拿我自己來說,以前讀書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什麼方法,都是走馬觀花式的看書,即使喜歡的小說也只是看看重要情節,論說性作品更是看不進去。這樣的讀書效果可想而知,就是“雨過地皮溼”、蜻蜓點水,什麼也沒留下。所以,我們多麼需要學習“閱讀”這件事在此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

蒙田說:

“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無知而自知,自知而憤進,為了生命的豐盈飽滿,多晚開始都不算晚,從現在開始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