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時間訓練,哪來優秀的孩子

“如果你不從小訓練你的孩子,後半生將花許多時間、精力彌補錯誤”。

這是作者劉志熊在《優秀是訓練出來的》這本書的封底特別註明的一句話。

不花時間訓練,哪來優秀的孩子

十多年前購買了這本書,草草地翻了一遍後就束之高閣了。那時候,育兒對我來說還不是頭等大事。把孩子交給老人家之後,每天奔波於公司和客戶之間,以為自己可以幹出一番大事業。等到孩子進入小學,才發現錯過了很多。

看再多的書、學再多的知識,懂再多的道理,如果不拿來運用,最終都是一紙空談。從此後開始更多的參與女兒的成長。

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的小兒子已經進入小學,自己在家庭教育傳播的道路上也走了近十年的光景。再回過頭來看這本書的時候,依然感慨良多。

作者在《訓練的意義》這一章裡有一段話:今天華人教育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教導很多,訓練很少。

他指出,

“訓練”和“教導”基本上有三點不同:

第一, 教導的目的就是讓他知道,而訓練的目的就不只是讓他知道,而是讓他去做。

第二, 教導的目的是給他知識,訓練的目的是給他實際運用知識的技能。有些人雖然有知識,但是不會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上,他沒有這個技能。

第三, 教導是讓腦袋清楚,訓練是讓他養成一個習慣。

所以,訓練這種事絕不是一教就會的,訓練是教了以後再做、再做、一直做,直到養成了習慣才叫訓練成功。

前兩天在頭條上看到一個提問:“孩子貪玩不看書,你是如何勸學的?”這位提問者說,為了勸孩子學習,家長們軟硬兼施,挖空心思,最後黔驢技窮。 這個“勸”字,最能說明問題。家長動動嘴皮就想讓孩子愛上學習,恐怕是痴心妄想。“讀書幫你長知識”、“英語能幫你跟國外小朋友交流”、“數學能讓你腦子更靈活”┅┉這些個道理說上一百遍都不及帶著孩子一起看一本書、跳一首英文韻律操、做一個數學小實驗。而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光是陪他們一次是遠遠不夠的。你得陪他們讀書、看報、做遊戲,你還得能說能寫能互動,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建立孩子的興趣、訓練他的能力。

反觀兩個孩子的成長,雖然成長道路上並沒有太多的不順,但在六歲前給予訓練的兒子和任由其長大的女兒身上,還是有那麼一些明顯的差異。比如,兒子對於規則感的認知就遠遠超過女兒;兒子的針對性閱讀訓練就比女兒散漫式閱讀更能夠顯示出深度閱讀的優勢、四歲就開始洗碗的兒子比八歲才開始洗碗的女兒更願意接受家務活┅┉

作者在書還提到了訓練要抓住黃金期、用大量的篇幅講解了訓練的原則,並在最後章節給出了關於“玩”、“吃”、“睡”、“自我控制”、“誠實”等多項訓練的例項。作為一本入門級父母技能培養書籍,這本書不僅能夠開啟新手父母的育兒思路,更給到明確的訓練方向和方法,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