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農業發展史

近年來農資人感觸最深的一個話題就是,從2015年以來,短時間內市場上全部都有了生物菌肥

2015年2月,農業部下發了《到2020年肥料零增長計劃》,這一份檔案直接決定了我國肥料工業的發展方向,那就是從原來的注重數量轉變為注重質量。為了控制化學肥料的使用量,檔案中專門提出了利用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機肥代替部分化肥的施肥思路,這一綱領性檔案中的描述使各大肥料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原來的生產經營方式和產品開發思路。在2015年以前,雖然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機肥等肥料廣泛存在,但都是以特種肥料或者功能性肥料的名義存在,真正使其以重點身份進入大化肥企業的懷抱,正是這份檔案的功勞。為了配合這份檔案的貫徹實施,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從2014年起多次報道了傳統化學肥料對土壤的不良影響

化學肥料的長期使用為我國的糧食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食品的安全性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2015年經濟下行的關鍵時刻,我國的決策層審時度勢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方案,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創新,成為一個人人關注的詞語。挖掘新需求是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從生產企業開始的產品變革為下游消費者創造新需求提供了條件。這一時段正是傳統複合肥、復混肥向控釋肥、緩釋肥過度的高峰,除了為作物提供營養之外,延長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需求被提到了消費者面前,腐植酸包衣、麥飯石、硫包衣等控釋技術井噴,雖然這些技術早幾十年就出現並發展成熟了。

2016年肥料圈最火的兩個字是——停產,你沒看錯,就是迫於環保壓力的停產。從pm2。5在微博上火起來之後,每年冬天霧霾開始伴隨各個頭條,人們發瘋一樣評論和關注,引起了決策者注意。在經過兩三年基礎研究之後,我們基本搞明白了國內霧霾形成的原因,在北京召開國際會議的那幾天,真正出現了藍天,事實證明研究人員是正確的。

我國的霧霾形成時間和持續時間造成的惡劣影響相較倫敦的殺人霧霾小很多(倫敦的霧霾短期致死人數遠超我國的霧霾),而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則是兩者霧霾成分的巨大不同,倫敦霧霾以工業生產排放的酸性的氣體為主,而我國霧霾則以氮氧化物硫化物為主,偏中性,刺激性和短期破壞力遠沒有倫敦霧霾那麼強大。從霧霾的主要成分我們也分析得出了這些物質的主要來源——工業生產用煤和農業使用化肥的揮發!我國每年使用各類化學肥料近8000萬噸,平均利用率不到35%,大量的氮素揮發浪費,嚴重汙染空氣,同時肥料的生產也是一個高耗能高汙染的過程。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化學肥料的生產和使用,減少肥料的揮發浪費是一個防治霧霾可行的方案。

為了糧食安全,不可能讓所有肥料企業停產,唯一能做的就是生產工藝的升級改造,所以2015年很多企業轉型升級,汙染排放和環保措施相繼到位。企業的汙染得到了控制,下來就該進行肥料揮發的控制了。實行水肥一體化、進行噴灌滴灌等先進的施肥措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有用的方法,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國情下,這種方式由於投入高的原因一時無法大面積使用,唯一的方法就如前文提到的緩控釋肥。而這些技術中最為經濟划算的還是在肥料中新增腐植酸。因為腐植酸除了良好的防止肥料流失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含腐植酸肥料製備技術難度小,國內礦源腐植酸原料儲量非常大,不用像鉀肥那樣受制於人,能夠更好地保證我國的肥料生產和糧食安全!而這些肥料相比原來傳統的複合肥復混肥,價格相對較高,農民的購買成本也提高,從而迫使他們減少用量!

也許隨著未來技術的進步,肥料會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利用,現在,比如微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機肥是我們保護環境,造福後代最好的選擇!!